关灯
护眼
字体:
《唐宫演义》第八十九章 朝集(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洛阳陪宫。.应天门。

这座城门楼,也就是后世的五凤楼。当时朝廷的重大国事、庆典与外交活动都在应天门举行。

少帅随着小黄门一走近应天门城楼,只见其气势恢弘,壮观无比,约有十二三层楼高,两侧辅以垛楼,向南伸出阙楼,廊庑、马道相连其间,城门两侧是“紫微观”。

“虎贲中郎将杨孟卓接旨,奉天成运,皇帝昭曰:虎贲中郎将杨孟卓将门虎子,文武全才,忠勇可嘉,有功于社稷,赏赐宝刀良马,带刀随侍,统领骁果,钦此。”宦官元贞站在城楼上高声宣旨。

“微臣接旨,谢主隆恩啊!吾皇万岁万万岁!”少帅长腰双膝下跪,朝城楼上的杨广拜谢。

“吾皇圣明,陛下万岁!”身后一众臣民亦下拜山呼万岁,犹如海啸般涌向城楼。呵呵,没想到杨广在洛阳如此得民心。杨广如此喜欢洛阳,想必有他的道理,是啊,普通臣民谁不想过和平安定的生活,洛阳百姓富足天下谁不想保住现状,只有那些豪门大贵的野心家要当皇帝才喜欢天下大乱。

“哈哈,好,东都的臣民就是善良、朴实,心里是有朕这个皇上的,皇后,诸位爱卿,你看朕下旨赦免洛阳现有的囚徒并免除河南尹治下5年赋税是否可行呀?”洛阳臣民的拥戴呼声,让杨广的虚荣心大大满足,踌躇满志地站起朝城门下朝集的使者和观礼的官吏、仕女、举子有力地挥动着手。

“陛下圣明啊,洛阳臣民必定感恩戴德,天下臣民亦会感同身受,陛下的江山必将固若金汤,大隋盛世必将千秋永续!”宇文述不管对与不对,先拍有理,他始终认为陛下的功德无论怎么歌颂都不为过。

一众重臣争先恐后地随声附和。

这时,少帅已上到了城楼。只见他快步走到杨广和萧皇后的跟前,大礼参拜,口中高呼:“微臣参见陛下和皇后娘娘,奉旨前来随侍!”

“唔,爱卿平身吧!”杨广撸须颔首道。

这时,元贞呈上一个托盘,托盘上一把宝刀和一根马鞭,杨广捧起宝刀,亲手将宝刀赐予少帅,说:“随侍护驾吧!”

“遵旨!”少帅双手接过宝刀和马鞭,肃然退到杨广和皇后娘娘身后。原本站在杨广身后的应是折冲郎将沈光,但现在沈光已奉旨追捕李密去了,自然由杨广的高级贴身保镖天宝大将宇文成都顶上,接下来是右御卫将军陈凌、来护儿的儿子武贲郎将来整、武贲郎将司马德戡、禁卫军中郎将窦贤,只有萧皇后和兰月公主背后有一个空位,少帅无所谓地补了上去,正好站在兰月公主的身后。

少帅腰挎宝刀,叉腿而立,顾盼生辉,威风凛凛,引得城楼上一众宫妃贵妇瞩目窃议。自少帅走上城楼之后,兰月公主的目光就追逐着少帅的身影,似乎希望自己能引起少帅的注意,但遗憾是少帅一副目不斜视的样子,连一眼没看她,心中的那点好感顿时被虚荣遮盖,娇哼了一声:“哼,一个乡下小子,有什么了不起!”

凑巧,萧皇后刚好听到,她微笑问:“呵呵,是谁惹到了咱们宝贝兰月公主了?”

“母后,你瞧杨孟卓一副小人得志沾沾自喜的模样,得意忘形,眼高于顶!原以为……哼!”兰月指一指离身后三米远的少帅说。

“呵呵,咱们的宝贝兰月这么在意一个乡下小子的目光和看法吗?”皇后意味深长地打量了这个眼高于顶、眼里只有那个二表哥的女儿兰月一眼,笑道。

“哼,谁稀罕呢,他那比得上……”说着,兰月的目光柔情地投向城门楼下那个风标傲世的翩翩贵公子——李世民。

……

“操,咱们边关将士不畏艰险,冒死将突厥人赶走,将其救出生天,却一直得不到封赏,而这个俊脸小子凭一首《满江红》就荣宠有加,这是什么世道啊!”

“弘基兄慎言,我们将士奋力勤王亦是本分,一众有功将士的名册已报上,朝廷这么多明眼人也不全是猪油蒙了心的人,定不会让将士们寒了心的,想来封赏也快有一个说法了,呵呵,将士们所受的委屈看来是受咱们太原李家拖累的了。”李世民一脸淡定地说。

“二公子,别这样说,唐国公、二公子都是胸怀四海、光明磊落的仁义豪雄,咱们这些将士跟随唐公和二公子从无怨言,义无反顾,何来拖累一说!”一旁的殷开山朗声道,“只是将士们对皇上如此对待二公子,确是愤愤不平!”

“这皇上就是太小心眼,太偏心了,二公子那点比那杨孟卓差,却偏偏……”

见刘弘基还要大嗓门叫唱,生怕引起卫兵的注意,旁边的长孙顺德连忙打断了他的话语,说:“弘基兄,此地不宜张扬,否则会无端给二公子惹祸的!”

而此刻,李世民只是含笑地打量着城楼随侍的少帅,此子看似一个乡下憨厚小子,实则大智若愚、扮猪吃老虎的那类人,不说其他,光从其作的《满江红》即可看出其才气和胸襟不在自己之下,看其身边交结的一众豪杰即知其志不小,且在未雨绸缪,如今更得杨广的宠信,统领骁果,必将如虎添翼,他能飞多远?他想飞多远?呵呵,有点意思!

……

“陛下,酉时已到,朝集开始,恭请陛下检阅大隋雄兵!”这时,统管天下兵马的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奏禀。

“好,开始吧!”杨广大帝携着萧皇后的手,站起俯瞰城下。

“大隋威武,大隋无敌!……”

“吾皇万岁,陛下英明!……”

只见一队队大隋精锐铁骑雄赳赳地从城门迈出,将士们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挥舞着刀枪箭戟,山呼万岁,挟风带雷,沿着天街御道而行。一时间,长长天街,战旗猎猎,兵甲连绵,军威逼人。

眼前此景,让杨广想起了那段挞伐天下、上阵厮杀、平定南朝、西击吐谷浑、威服边塞属国的铁血岁月。

“哈哈,诸位爱卿,朕有如此百战雄兵在手,看谁能撼得动大隋的江山!”杨广一边朝将士们挥手致意,一边回头朝一众王公重臣朗声豪言大笑,眼里却是闪现着冷厉威凛的光芒。当看到一众王公重臣低首俯身,一众观礼的属国可汗、头领、使节面露怯色,杨广的心里流淌着无尽快意,朕就是要炫耀武力震慑向些心怀叵测的门阀世家以及自以为翅膀长硬了的属国首领。

身临其境的少帅,也是首次感受到了冷兵器大阅兵带来的震撼,也是首次见证了大隋皇朝的强盛,将士们的欢呼看得出是发自内心的,他们是那样自豪与狂热,毕竟大隋才是自己的家园,文治武功、有着圣人可汗之誉的杨广大帝正在城楼上检阅着他们这支铁血雄兵。

“骁果,是朕的十万骁果!”杨广双手握拳,张臂挥舞着,眼里竟含着泪水,有激动,也有感慨、心酸,这是一支自己亲手建立起来的战队,是啊,大隋虽说雄兵百万,但自己真正掌控的寥寥无几,强兵都掌控在那些门阀世家的手上。

英勇善战的府兵、郡兵方队过后,接着是大隋身材最威武、装备最精良的骁果战队,他们是陛下亲手掌控的一支重兵,他们个个昂首挺胸,自豪地走过应天门城楼,融入浩浩荡荡的铁流当中。

“吾皇万岁!……”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跌宕,当臣民尚沉醉在阅兵的震撼中时,朝集大会开始,各郡县的朝集使者,各属国的朝集使猬集在应天城门下,以最庄重的礼节同时朝拜高高在上的杨广大帝,与其说是朝集,不如说是朝圣,场面壮观恢弘。

看着匍匐在脚下的臣民们,杨广张开狂放的双臂,晃动着巨袖,脸泛红潮,心怀鼓荡,神采飞扬,大有囊括四海、海纳百川的气势,江山还在朕的手里,天下还在朕的脚下!

紧接着,是杨广大帝接受一众臣民欢呼的时刻,雄壮的山呼声,海啸般涌扑应天门城楼。

“哈哈,这才是朕的子民!”

……

然而,眼前这盛世的荣光,似乎并非人人都看好,大隋国舅萧瑀就是其中一个,他站在一个角落旁,显得异常冷静,双眉微蹙,他细细数了一下,发现今年朝集应到的郡县使者竟有23个没来!比去年的朝集,明显零落了不少。

自姐姐嫁给当初还是晋王的杨广时,9岁的萧瑀就一直跟随在姐夫身边,跟姐姐和姐夫一起生活,跟姐姐相依为命,与姐夫杨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见证、支持着姐夫从潜龙到夺得大宝,他的官也越做越大,直至现在的内史侍郎。可萧瑀秉性耿直刚烈,对姐夫的骄奢无道,屡次劝谏,对此杨广大为恼火。

“唉……”对于姐夫对自己的厌恶,他并非不知道,但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大隋就这样完了,萧瑀摇头暗叹了一声。这时,萧瑀警觉地发现有一个人在注视着他,正是那个张须陀的义子、皇上刚封的虎贲中郎将杨孟卓。这少年将军也是一脸苦笑,莫非他也能看出了大隋的尴尬现状和症结所在?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