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枪火2010》第十一章 超级土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你疯了?这根本不可能!”

回到小厂房,在说出自己的打算后,陈老气得胡须直颤,指着杜兵的鼻子骂道:“好歹你也算是个内行了,怎么会说出这种让人笑掉大牙的外行话?用20毫米高射机枪的枪管做狙?先不说它的精度能不能达到要求,光是这口径就不对!20毫米,那还是枪吗?超过20毫米就是炮了,巴雷特的口径才多少?12点7,那后座力就已经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了,你这枪除非是装在装甲车上,否则就是铁打的身子骨也顶不住,只要一开枪,绝对会被活活震死!”

杜兵点头:“我知道,所以我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使用常规设计……这是我在路上画的设计图,您看看是否可行?”

不以为然的接过图纸,可看着看着,陈老却渐渐变了脸色。。

“这是……脱壳穿甲弹?”

“准确的说,应该叫脱壳箭形弹!”杜兵语气中透出自信。

他交给陈老的图纸,与其说是一支枪械设计图,还不如说是一份弹药设计图。三分之二的纸面上详细的描绘着不同视角的弹头特写和精确尺寸,而枪械部分则只有一份粗略的草图。显然,他的设定重点全在这枚奇特的子弹上。

五寸长的小钢箭有着流线形的箭杆和一体化的三棱尾翼,充满了速度的美感,三片特制的木托像花瓣一样将它包裹着,形成了一枚仅仅露出一小截箭尖的柱形弹头。这样的设计,也难怪会被陈老误认为是火炮所用的脱壳穿甲弹,在结构原理上,它们根本就如出一辙。

图纸并不复杂,可是陈老却看得非常仔细,渐渐的,眼神变得越来越激动,甚至透出一丝狂热。

“或许真的可行……如果成功了,这将会是枪械史上一次理程碑式的变革!”

一旁,早已看着心痒难耐的王少秋好奇的问道:“兵哥,就凭这枚子弹,真的能让一支高射机枪枪管打出狙击步枪的精度?”

杜兵笑了笑,反问道:“你认为,在高精度的射击中,对弹道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

“这还用问?当然是枪管的精度……哦,还有子弹的精度。”王少秋想也不想便脱口而出。

杜兵轻轻摇头:“枪管和子弹的精度当然重要,但相对而言,它并不是限制现代狙击步枪精度的最大难题。中国的狙击步枪为什么比国外的差那么多?枪管的制造工艺水平不足是一个因素,但最大的问题,还是出在子弹上。”

王少秋轻轻点头:“这我知道,咱们国家一直到现在都没有造出一枚专用的高精度狙击弹,听说部队里的狙击手都只能用电子枰尽可能的选出重量一致的弹药来提高射击精度,这样能打得准才怪了!”

杜兵说道:“专业的狙击弹药之所以比普通弹药拥有更高的精度,除了加工精度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它拥有更科学的气动外形,能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空气阻力的干扰。所以,归根结底,对射击精度影响最大的罪魁祸首其实就是空气!”说罢,也不理王少秋是否听懂,转身便与陈老商量着加工细节去了。他的时间可不多。

而王少秋则若有所悟的在一旁沉思。

枪的核心是什么?

子弹!

一支枪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着子弹而存在的,所有的设计都是为了将那颗金属的弹头更快更稳的发射出去。可是,无论一支枪制造得多么精确,无论它的设计多么完美,对子弹的控制也不过只有枪管那短短的一截距离,脱离枪口,子弹也就脱离了一切控制,唯一能对它造成影响的,就只有空气,重力,地磁……等等自然因素,而这其中又以空气的影响最大,几乎占据了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以上的比重。

玩过弹弓的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你射出去的是一枚形状很不规则的石子时,它的轨迹就会很‘飘’,飞不出几米就要拐弯,根本没法打中目标。而使用实心的小泥球或是干脆用标准的钢珠当弹丸时,它的精度却可以在几十米的距离上命中一截烟头。(当然,前题是你有足够好的枪法。)这就是空气对弹道影响最基本的体现。

连小学生都知道:空气的阻力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是成正比的。弹弓的弹速才多少?世界上任何一支军用步枪的弹速都能轻松的达到每秒九百米以上,几乎是音速的三倍。在这种速度下,子弹面临的阻力之大是难以想像的,见过超音速飞机在空中解体的视屏没有?音障的力量甚至能把钛合金制造的飞机撕得粉碎,让一颗才几十克重的金属弹头偏离它预定的轨迹又算得了什么?

“我明白了!”

沉思良久,王少秋眼睛一亮:“把子弹做成箭形,是因为在高速运动的状态下,这种形状是最利于稳定的,它甚至不需要膛线也能形成平直的弹道。在无法加工高精度枪管的情况下,使用这种子弹可以最大程度的提升射击精度!”

杜兵正在和陈老一起为机床更换合适的夹具,头也不回的应道:“说对了一半。与普通弹药相比,箭形弹不仅有着更强的稳定性,而且因为截面减少,承受的空气阻力小了许多,在同等发射条件下,它的弹速和有效射程都能大幅提升,并且拥有极强的穿甲能力。”

王少秋听得兴奋不已:“太棒了!这绝对是枪械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就凭这点,兵哥你就一定能成为像伯朗宁那样的世界级大师!”

杜兵失笑道:“美得你,你以为大师就这么不值钱?这种设计早就有人想到了!美国制定的未来单兵武器计划中就有箭形弹和相关枪械的项目,并且已经造出了成品,只是因为一些技术上的原因,暂时还无法取代传统弹药,只能作为一种技术储备继续研究。”

王少秋愣道:“这么好的设计还有什么问题?”

“箭形弹虽然更快更稳,可是也正因为它太稳了,所以杀伤力严重不足。”

王少秋莫名其妙:“又快又稳不好吗?这跟杀伤力有什么关系?”

“看来你这么多年的枪都是白玩了。”杜兵轻轻摇头,显得有些失望:“传统弹药在射入人体后会形成翻滚,对内脏和肌肉造成巨大的破坏,而弓箭射中人体却只会形成一个贯通形的伤口。这样的基本常识还要我来教你吗?”

王少秋恍然大悟:“咦?还真是这样……嗯,难怪美国佬不用,打不死人,光打得准又有什么用?”

说话间,一辆小型货车已经停在了门外,车上跳下几名警察,手忙脚乱的从货厢里抬出一挺高射机枪和整箱的弹药,还有一些零零碎碎的零件。

“你要的东西全都齐了,不过,就这瞄准镜难搞了一些,我差不多把市里所有的军品店都搜光了才找到这些,你看行不行,不成的话,我也没办法了。”

将一大袋足有上百个各种型号的瞄准镜放在杜兵面前,刘青抹着额上的汗水说道……其实天气并不热,他这汗都是给急出来的。

随便翻了翻,杜兵摇头:“全都是些没用的仿品……这不能怪你,是我忘了提醒,我要的东西在军品店是找不到的,你得去找那些资深的军迷才行,只有他们才会花大价钱去收藏这些平常人根本用不上的东西。”

刘青气不打一出来,翻了个白眼:“你说得倒轻松!军迷脸上又没写字,这么一会儿,我上哪给你找去?”

“说到军迷……这倒是有一个现成的。”像是想到了什么,杜兵过转头来,似笑非笑的望着王少秋。

王少秋立刻会意,嘿嘿的笑道:“瞄准镜是吧?早说嘛,不是我吹牛,我那十几条狗(BB枪)的配件就没有一样不是原品,而且全都是托人从国外带回来的新货,都是没开过封的。说吧,要什么型号?我让人马上送来。”

杜兵也没有客气,直接问道:“卡勒斯ZF69,有吗?”

王少秋得意点头:“两个月前才刚刚到手的,我自己都没舍得用呢。这宝贝可废了我老大的劲,连国外都是受管制品,为了搞到它我花的钱都能买辆奥笛了。”

刘青不耐烦的催道:“别废话了,把你家的地址给我,我马上派人去拿。”

王少秋看了他一眼,哼道:“算了吧,我可不想沾一身的‘皇’气。”说罢,也不理被气得呼胡子瞪眼的几个警察,拿出手机拔通了家里的电话,将事情几句话交待清楚,抬头笑道:“搞定,东西很快就能送来,保证不会误事。”

该做的准备全都做齐了,时间宝贵,杜兵和陈老一秒也不敢浪费,立刻动起手来,三下五除二便将高射机枪拆成了一堆零件,挑出枪管和几个用得上的零件放在一旁备用,打开机床,这就正式开工。

枪的结构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简单得吓人,有现成的枪管和扳机组可用,杜兵只是做了个加厚的枪膛和击锤,再用两块钢板夹成的枪身将所有零件焊成一个整体,加上一个带有弹簧减震功能的粗糙枪托,这支有史以来最粗糙的狙击步枪就算是大工告成。整个过程竟然只花了半个小时左右,估计这样纪录在很多年里都不会有人能打破了。

话说回来,这枪还真够难看的!

长长的枪管连接在粗大的枪膛上,枪身由钢板切割而成,它唯一的作用就是将扳机组件和枪管连接在一起,外形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甚至连基本的美观都没有做到。粗大钢筋制成的枪托被牢牢的焊接在枪身上,握把居然是用一截十毫米的钢筋折成,整支枪充满了毕加索的抽像派风格,要不是枪管和那几个制式部件还有点样子,简直连铁匠铺里做出来的鸟铳都不如。

看着这堆怎么看怎么像是胡拼乱凑的破铜烂铁,别说是刘青和那几个警察,就连对杜兵已经崇拜到有些盲目的王少秋也心里直打鼓:这……这玩意儿也能叫狙么?

“我说,兵哥,你这枪怎么造得跟火铳似的,击锤居然开在上面,子弹的火帽不是在尾部吗?还有,你这枪膛用的居然是螺旋锁闭?为什么不做成98K那样的旋转后拉枪机?这样上弹也太麻烦了吧?”

打量着这支独一无二的枪,王少秋不无疑惑的问道。

杜兵淡淡说道:“你说的没错,严格的说,这其实就是一支火铳!它使用的是最古老的弹头加火药装填方式,所以使用顶部击锤和螺旋枪膛才是最好的选择。”

听到这样的解释,王少秋目瞪口呆,而早就心存怀疑的刘青更是火冒三丈,指着杜兵的鼻子骂道:“你到底在搞什么鬼?所有人都等着你救命,你放着好好的枪不用,居然就造出这么个破土铳?几百条人命啊!你TD想造枪什么时候不能造,非赶在这时候,要是……”

“要是你再这么闹下去,耽误了时间,一切后果由你负责!”

杜兵冷冷的一句话就打断了他的咆哮。看着他那副涨得满脸通红想杀人却又憋着不敢出声的表情,王少秋却是兴灾乐祸的笑个不停……这小子对警察的怨念也忒深了,都有些是非不分。

陈老看不过眼,出言劝解道:“这位警察同志,我看你是误会了,把枪造成这样其实也是逼不得已。它使用的弹头都是特制的,时间太紧,根本不可能制造合适的弹壳。火药装填的方式是土了些,不过也就是装弹速度会受一些影响,其它倒是没什么问题。”

刘青稍稍冷静了些,听到陈老的话,不禁半信半疑:“你是说:这枪……真的能行?”

陈老肯定的点头:“凭我几十年的经验,我敢说:只要不出意外,这支枪在精度和射程上绝对能达到,甚至是超过国内任何一款步枪……就算你信不过我,可你想想:枪造好后到时用的人可是他,要是没有把握,你觉得他会拿自己的命开玩笑?”

面对技术权威人士的肯定,刘青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判断是否太主观了……话说回来,他的任务其实只是配合杜兵的工作而不是监管,所以不管杜兵做什么,他也是无权过问的。

算了,不管怎么样,只要时间一到就把人带回去,至于这枪,就由他去瞎搞吧……就像这位老师傅说的,要真造出一支垃圾来,相信他自己也不敢带着上战场。刘青暗自打定了主意,决定对于造枪的事再不多说一个字,做好自己的本份就行。

枪是造好了,可最难的工作却才刚刚开始。

一支直径六毫米,长度只有五寸的金属箭,看起来并不复杂,可要保证每一支射出去的轨迹既使在千米之外也保持一致,那么它的精度就必须达到近乎变态的程度。

根据杜兵的计算,箭的尺寸公差必须控制在一丝以下,而重量的误差也绝不能超过一毫克。否则,射击的精度就会直线下降,误差每增加一丝或是一毫克,千米外的弹着点散布就会扩大一百毫米以上……这还只是理论数据,实际的情况可能更糟。

一丝是多少?

百分之一毫米!

通常,就算是进口的高精密机床的精度误差也很难控制在两丝以下,杜兵手头上的这些设备,误差更是达到了三丝。要达到他的要求,唯一的办法就是先将零件加工到比标准尺寸稍大一些的程度,然后完全凭个人的手工与经验进行修整。也多亏了有陈老这位顶级的钳工大师在这里坐镇,否则,光凭杜兵自己,他还真没有把握敢进行这样的挑战,至少在时间上就肯定来不及。

金属箭的制造,难就难在箭尾。为了增加精度,三棱箭尾的角度与箭杆并不是平行的,而是存在着一定的夹角。箭形弹在飞行过程中同样会以轴线旋转以增强稳定,同时,比枪管螺距稍小的箭尾夹角还会在旋转的过程中增加推力,原理就如同螺旋浆一样。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片箭尾的角度只要稍有偏差,都会破坏子弹飞行的平衡,对精度造成致命的影响。如何保证每一片箭尾的角度都完全一致,这就成了最令人头疼的问题。

陈老想出的办法是:制造一个类似于弓箭粘羽器一样的模具,将箭杆与三块刀片一样的尾翼固定,然后使用焊结中最难控制的‘阴焊法’将其焊结。

办法好是好,可就是太费时间,光是为了制造这个模具,就花去了俩人整整一个小时的工时,比造枪的时间还长了一倍。

这还没算完!

要知道,弹头可是由金属箭和弹托共同组成的,金属箭固然至关重要,弹托的作用也不可小视,两者本身就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

三片花瓣一样的托片将金属的箭杆紧紧的包裹,与枪膛形成完美的配合。在飞出枪口后,外层的弹托在空气阻力下分解脱离,而金属箭则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飞行。作为弹托,虽然它的存在仅仅只有枪管那么一小截距离,但对弹道的影响却并不比金属箭本身精度的影响小,甚至有可能更大。

想像一下,如果弹托的精度只要有一片出了问题,那么箭杆在弹托中的位置和角度就必然会偏离轴心,结果是什么不言而喻。不仅是尺寸不能有丝毫差错,就连它与箭杆的连接配合也不能有一丝丝的马虎,松了,箭杆会晃,紧了又会影响脱离,要在这其中寻找到一个平衡点,岂是一个‘难’字了得?

不过,再难也必须做到,这就是一场没有退路的战争,杜兵输不起,数百条人命更输不起!

……

两个小时的时间很快过去,而杜兵和陈老一共也只造出了六枚达到要求的弹头。在正常状态下,这点子弹光是对枪进行校准都不够,可现在也只能将就了。

因为任务中只有一枪的机会,所以杜兵用了五发子弹来进行校正和检验,从结果来看,这支枪的精度的确达到了预期的要求,在两百米的距离上,四发子弹几乎打进了同一个洞,误差不超过五毫米,只要这最后一发子弹不出问题,剩下的就看杜兵自己的枪法了心理素质了。而这时,距离最后的时限已经只剩下不足十分钟,带着这支世界上绝对独一无二的超级土铳,杜兵再次赶往城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