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人物传记》第十六章 声名鹊起{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个第三期校刊的轰动,大部分是因为校刊号称可以“无师自通、自学成才”的说法,在根据地文化素质极低、人才奇缺的状况下,校刊就成了最基本的文学读物了,很多军队就以校刊为课本来教授士兵学字。简化字和拼音的应用,让根据地的有识之士感叹中国不出数十年可人人识字。

拼音的效果当真了得,{废话,没用我们全国人还用干吗?}虽然刚开始让大家都认为是英文,闹出不少笑话,都感叹王磊大才,连英文都能改成自己的。而王磊的笔名和关于两个政府之间的对比,更是迎来军队和老百姓的心。有了校刊,王磊所戏称的“一刊在手,天下我有”的说法,让大家普遍认同。

王磊听到这些内容,笑的合不笼嘴,真是一日成名天下知啊。

但随后大家又谈及国统区对校刊的诬蔑,让王磊的心一下冷了下来。新华日报其实已经转载好几次校刊的内容了,但除了米价表的评论起了一点波澜外,也就是第三期引起的轩然大波,新华日报甚至运用了一整期的报纸来转载和评论,当天报纸被人一扫而光,连续三天人们排队求购,差点让国民党出兵镇压,最后还是国民党用自己控制的报纸刊登大量诬蔑的文章,说拼音是偷学洋文,简化字更是不成体统,王磊写的是狗屁不通的文章。随后新华日报开始反击,说学洋文能培育人才,何况拼音不是洋文,只有肤浅的人才这么说,而简化字民国政府亲自实行结果还是不了了之,谁敢说不成体统,把其他报纸驳的体无完肤,新华日报最近几刊,刊刊脱销,还有大量的人想要购买延大校刊,可惜的是根据地自己都不够,如何卖给他人。

王磊无奈,有没搞错,这次的“广告”大发了,简直引爆全国的文学界了。现在的第三期校刊已经不能再由新闻社刊发了,需求量太大而且长久,干脆改版一下,删掉一些内容,交给党来发行吧,看来中央应该很快会派人来。恩,以后每一期都要来上两版,修改过的就不用自己操心了。

大家看到王磊发愣的样子,就知道他在思考,这种样子大家已经见怪不怪了,每次王磊想到点事就这样,于是大家知趣的开始忙碌起来。果然,第二天就来人了,可惜不是王磊所想的那样,而是把王磊带走了。

王磊漫步走在大街上,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任何人见到我们敬爱的总理,都不会平静的。

原来中央已经通过关于王磊的审核,打算正式吸引他入党,上面又对这个年轻到十八岁的“文学宗师”大感好奇,于是周ENLAI同志就来看望王磊了,和他畅谈起来。王磊刚看到周ENLAI同志是就傻了,他和照片上的简直一模一样,让王磊一眼就认出来了。

“呵呵,这位就是王磊同志吧,果然是少年英雄啊!”周ENLAI同志亲切的握住王磊的手,王磊的脑袋乱哄哄的一片,根本不知道周ENLAI同志说的什么。

“啊!周、周、周先生,你好!”好半天才憋出一句话来,还差点喊出周总理来。

周ENLAI同志和王磊寒暄了一会,就谈起公事来,首先问起王磊对**的看法,这对王磊来说简直小菜一碟,倒是让周ENLAI同志吃了一惊,王磊的话内容广泛,直指事物的本质,不是对马克思思想有过很深见解的人是不会说出这些话来,而有些内容更是精辟,给周ENLAI同志引出一条新的道路。结果两人就象是多年好有一般谈天说地,又在一起吃过饭,直到太阳快下山才被警卫提醒太阳快下山了,两人如梦方醒。最后还是王磊说起修改校刊的想法,周ENLAI同志听得点头不止,连说可行,这样,王磊的第二个入党推荐人出来了,自己找到做依靠的大树,想不高兴都不行啊。

王磊晃晃悠悠的走会家,还不停的唱着:“我得意的笑,我得意的笑``````”让周围的人都奇怪的瞧着他,还好周围的人都知道王磊这个名人,也不以为意,大人物嘛,做的事情普通人怎么能懂呢!

推开家门,开天色不早了,王磊兴奋的不知道做什么,看到赵伯母正在做饭,边跑过去帮忙,在原来王磊可是学的一身好手艺,让赵伯母很是吃惊,拿起王磊向赵倩说教,让王磊时候好一通被埋怨。

“磊子今天很高兴嘛,有什么喜事吗?说给伯母听听!”赵母慈祥的问。

“哈哈,这个秘密得到饭桌上宣布,到时候您就知道了!”王磊故作神秘道。

“哦?看来那肯定是大喜事喽,还这么神秘,我得做好准备,别被你吓倒了。”赵母开起了玩笑。

果然,饭桌上宣布自己加入**的消息让赵倩一家老小愣住了,要知道当时的党员可不象现在的那么多,党员的审核可是非常严格的,特别是身受特务侵害损失严重的**,对党员的革命性和忠诚要求非常高,根据地的人民都以加入**为荣。

“真的假的?没开玩笑吧,就你这样的小屁孩也能加入**?”想到王磊才十八岁就有这样的成绩,赵倩受到打击。

“当然是蒸的,要知道有志不在年高,甘罗十二岁为相,象我这样的人才怎么不能加入**?你知不知道上午是谁找的我?你一定猜不到!”王磊摆出自己以为伟人应有的姿势。

“谁啊?不会是**吧!”赵父乐呵呵道。

“宾果!答案错误!”王磊打了个响纸,说出答案:“是周ENLAI同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