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子回忆录》第四十节 奉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同学当中,阿文显得落落寡欢,但他不是麻木和木讷的孩子,贫苦带给了他无尽的痛苦的同时,也教会了他热爱生活、热爱别人。

儿时有过很福足的生活,在那些富足的日子里,心胸却是那样的狭窄。

家里每天的饭菜都是很丰盛的,每到吃饭的时候,邻居家的孩子总爱跟着父母,捧着一碗饭来到我家串门,见他们在饭桌上夹这样那样的菜,阿文心里好窝火。暗地里还欺负那些来他家讨饭菜的孩子,警告他们不要再来了,要不给你好看的!

因为阿文家是村子里最早添置电视机的,阿文和弟弟每当放学回到家里坐在电视面前乐呵呵地看着的时候,这个时候却总有不少小孩子挤在我家门口或者干脆进来我家来看电视。阿文很厌烦那些孩子,会气鼓鼓地把电视关上,等他们走光了,再自己偷偷地看。也或者叫那些孩子出去,直接把门关上,门缝里则多了一双双小眼睛。

生活的落差让我重新审视了生活。别人的无私关怀,让我感受到的是自己心灵的卑微。

九年义务教育的时光里,我都常因为家庭的经济不能去参加同学聚会,而这些当年穷困人家的孩子却从不吝啬地给我凑齐个钱。

每回的聚会上,我都是静静地坐在旁边看着大家在玩,大家也习惯了我这个爱好了,也就任我一个在旁边呆着。

仍记得六年级毕业的那个同学聚会。大家说好了要在西湖乐园集合,虽然没钱,可我还是去了,手里还揣着卖咸鱼赚到的几个零花钱。大家到齐了,最后决定去西湖大酒店(三星级)举行这次聚会,阿文的手心发凉了。他们说每人要交多少钱的时候,我已经低着头数着穿着拖鞋露出来的脚趾了,伙伴看我沉默不语,也就明白了什么事,可他们从不介意。玉强说:“我给吉文二十元,那么呢谁还有散钱的?”然后同学一个个拿出荷包给我出了点钱。数目也算这样凑齐了。

正当大伙要进入大旧点的大门时候,门前“衣冠不整,恕不接待”的牌子让阿文踌躇不前,阿文可还穿着拖鞋呢,他的自卑心徒然如升旗一样飞窜。我怕出洋相,便慢慢落后了人群,突然弯曲背脊上被重重拍了一下,回头,是华新,他笑着说:不要紧张,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一样。我强打起了精神,笑着昂头挺胸进去了。

在我生活潦倒困苦的时候,总有许多热情的双手护着我。我是从别人的恩惠中长大的人,对于自己的一切,我会毫不吝啬地赋予有需要帮助的人。父母总是不了解他的孩子为什么坚持无偿献血,乐于帮助别人,在他们眼里只觉得阿文是个以雷锋为榜样的单纯的孩子。他们不明白这个世界给予了阿文多少的爱,多少的爱让阿文铭记着,以至于让阿文没办法走出过去的影子,没办法忘记那生命中许多珍贵的记忆,以至于他有了另外一个生命,为着别人而活的生命,或许,这叫做宿命。

假如你不让树木开花长叶结果,树木就会枯死,假如你不让爱表现自己,爱就会呛死于你的血液中。这是阿文中学时代的座右铭。

生活在一个风雨飘摇的家里,阿文的父母没给他多长一块肥肉,可他们锻造了阿文身上的一副铮铮的铁骨。我希望能用自己的这副骨头,为所有有需要的人去撑起一片晴空。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了,我曾经以为我没饭吃,我没靓丽的衣服穿,我还有三个弟弟,我还有一个贫穷的家,我是个不幸运的人,可实际上不幸的人很多,我也并不是我想象中最为不幸的一个。我也不相信我是不幸的。

上小学的某天,阿文去他一个同学家做客。那个同学是外地生,他并没住在村庄里,而是和家人在村外的山岭中搭了个屋子住着。

那天在这个同学家里玩得久了,同学挽留他在家里吃个饭。阿文答应了,可看见同学的饭桌上只是一碟的青菜和白糖。米饭是有的,不咸不淡的米饭不知道是用什么米做的。同学一家子很平静地用米饭和着白糖来吃着。我的心却不平静。我家虽然常有揭不开锅的时候,那样的苦头我受得来,可这样的饭菜却让我难于下咽。我还是吃了碗。沙子般坚硬的白糖和柔软的米饭在嘴巴里搅动着发出喳喳的声音。阿文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并不只在自己的身上。

当天晚上,我回家后,偷偷从箱子里拎了几串香肠,送到了那个同学家去,当然是说母亲多买了些,吃不完,所以送过来。我的母亲那阵子正做着咸鱼腊味的生意。从此以后,我跟哪个同学及其家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贫穷不是一种不幸,不幸的是在贫穷中放弃信念和爱。我虽然是一无分银的穷苦人家的子弟,但我在帮助人中感受到,我自己并不贫穷,我感觉到自己的价值,这正是帮助人所收获,这种快乐是很纯洁的。

高中二年级的某天晚上,阿文静静地躺在大厅的木拉床上。

那一夜,刮起了强风下起了暴雨,因为屋顶老掉小泥沙和泥巴来,所以每当下雨的时候阿文总难于入眠。而雨点叮叮当当地砸在瓦片上发出的脆响,宛如一首大势磅礴的交响乐,却又让阿文很开心地仔细地欣赏着。

可这一夜,阿文并没有了过去的闲情,除了一屋子的黑和吓人的雷电,屋子笼罩在一片阴冷潮湿的氛围中。连老鼠都躲了,没有出来活动。阿文想起了爷爷,不知道他这个夜晚睡得着吗?他一个人住着,是很孤苦的。想着想着,阿文又想起了村子里的其他老人家,基本上都是和孩子分居的,这些老人是可怜的,他们得自己照顾好自己,万一有什么病的,子女才会过去照看。而平日里,这些老人也总是形影单吊的。所以祠堂坪平日里才有那么多的老人。

村子里的许多老人都是非常好的人,阿文放学了路过一户户人家,看见老人坐在门前闲着,也总是上前去打声招呼,也这样,许多老人都喜欢阿文这个孩子,他们总觉得阿文很乖,可阿文总觉得他们很可怜,他们劳苦了一生,他们是应该比孩子、孙子得到更多的关爱的。

在这样一个凄冷的夜里,一个念头闪现在了阿文的脑海里,他想搞个活动,让更多的人关心那些孤寡老人,让更多的孤寡老人得到关爱。

于是阿文想在寒假中发动学生为老人募捐点钱,买点日用品;并组织全村学生对村子进行一次迎新春的大扫除。想法定下来了,阿文找了几个要好好的朋友,他们赞同我的看法,可并不看好阿文做好这样的事情。我没管那么多,凭着一腔的热情去实施他的计划。

阿文制定了募捐的倡议书,以下是我当年写的倡议书。

雅园的朋友们:

你们好!

寒假到了,你或许有很多的节目,希望你在百忙之中抽点空参加我村学生在今年寒假即将举行的“学雷锋、做雷锋”的活动。举办此活动的目的在于把学生与群众的距离拉近,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弘扬真善美。希望大家积极参与配合。

当年我们的父母长辈很团结地在一起,上山拣柴割草,下田种禾放牛,因而今天我们才有这样美好的生活。今天身为后备的我们更应该团结在一起,好好搞好这个活动,好好报答他们:

1、整理村容村貌,定于2月3日早上举行。届时请男同学自带锄头、铁铲清除大路两边的余泥。女同学则自带扫帚、水桶、抹布、拖把清扫路边的花槽、花园及校车。早上7:30在祠堂门口集合,希望能见到大家的身影。今年就让我们的雅园过上个美丽干净的新年!

2、组织“学生慰老团”实行募捐活动,募捐对象为我们篁村中学学生及小学六年级。所得的钱一律为村里老人买围巾、手套等防寒衣物及糖果等。据不完全统计,村里共有老人家68多人次,每位老人大概需要14元,而募捐学生只有130人左右,每人平均需捐7元。希望大家尽量将空余下来的零钱捐赠。

有些同学认为老人家年底能得几百元的补贴,用不着我们微薄的礼品。可老人需要的就是钱吗?他们大多日薄西山,他们大更需要关怀和理解,难道老人有了钱就用不着我们的关怀和爱护吗?别吝啬自己的几元钱,虽然我们只能捐上几元钱,给不了他们什么,但对于他们来说却是莫大的安慰。

募捐日期为本星期六的早上搭校车的时候,校车上将设置一捐款箱,六年级学生在当天下午放学捐款。所得的钱款清点时欢迎大家的参与和监督,买礼物等事在星期天由本人(张吉文)代办,更希望有人陪同帮忙监督。希望这几天大家少喝瓶汽水,省点钱来,关怀一下我们饱经风霜的老一辈吧!

2月4日将在村里进行老人新年赠物活动,赠物期间希望大家一同去,早上10:00在小学集中,以逐家逐户的方式赠物。

我们都是**的接班人,有着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传统。今天我们须继承与发扬起来,撇弃一些低俗的思想,投身到为人民服务去。希望同学们抽点时间积极参与这项有意义的活动。

寒假快乐!

张吉文

1月23日

许多年后,再次看到这份当年的东西,许多情感又萌发开了,不禁发笑。现在看这份倡议书,还真有逼迫他人募捐的嫌疑。

东西写好了,可没钱去复印。于是去找了校团委协商,老师们很支持我的活动,为我印了二百五十多份。东西弄好了,怪兴奋的,拿着油墨浓香的倡议书,来到校车上,发给了村里的学生,大家都在惊讶中接受着阿文所发的东西。我村高中部也就那么四个人,所以重点放在初中和小学。这事一宣传开了,我要做的事情顿时在学校和村子里炸开了锅,褒贬不一,受到的冷落我也并没有放在心里。父母的不了解和亲戚的阻挠则成了我的绊脚石。

以下是阿文那段期间写的日记:

1月24日晴天星期四

这几天为了筹办“学雷锋、做雷锋”活动受了许多气。其中的辛酸是我半生中最难忘怀的。在别人嘲笑我的计划,顶撞我的发言时,我也曾想放弃,朋友也劝我放弃,可我没有。“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奋斗了好几天,终于进展还算顺利,忽然心胸开阔了,心情很好。

人的一生有两次大转折,也就等于有了两次生命。忽然觉得这话挺有的道理,毕竟这几天冷眼、讥讽和嘲笑我都试过了,伤得很深,也学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

晚修回来,桌面上放着一个字条:文,叔叔说“学雷锋”活动不能举行,回到家马上给叔叔个的电话。

我的心猛的一震,宛若晴天霹雳,辛苦了几天,难道就这样夭折了?

我找了许多理由准备与叔叔通电,我知道他肯定会责备我“惹”这么多事的。

可电话里头,叔叔并没对我有丝毫的责备,而是很赞同我的计划,还对我说乱捐款也是种违法行为。要我明天去学校写个证明,给他去管理区办点手续。

我恍然觉得自己的头脑很浑浊,糊涂,学了这么多年的政治学了,却还不如只上了三年级的叔叔懂的法律多。我真的很惭愧。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我要从生活中学会坚强,学多点知识,别一味地蛮干。

到了募捐的那一天早上,我很担心和不安,虽然我在村子的年轻人中有一定的人缘,可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信任我支持我。毕竟是和钱沾边的事情,钱有时候就是一把戒尺,衡量着人性中的许多东西。但既然踏出了第一步,我已经忘记了回头的路。拿着自己做的募捐箱,强打着笑容,把箱子放在校车显眼处。若无其事地找了个坐,等待着什么,阿文凝望着窗外,很茫然,他似乎又看见一张张年迈的笑容,他不感觉自己是乞丐了。然后回头直面着要做的事情。

学生们向阿文打招呼,阿文感觉到自己的笑是用脸上的肌肉挤出来的,他好声好气地说:请多支持活动!阿文当时突然感觉自己像日本人了,总是那样的谦恭。

学生们都表现出了相当的热情,捐款很踊跃,连校车司机也慷慨解囊了。这使得阿文很兴奋,开始觉得自己并不是异想天开,也并不是一厢情愿,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他开始见到了满地开花的景象。

募捐那天回到了学校里,其他村子里的学生也都过来询问一下募捐的情况,他们也给我们村子的老人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这让阿文这个世界充满爱和希望。

晚上回到村子,我收到小学负责人收到的募捐款也让我激动了一番。然而居委会也找上门来,肯定了阿文的活动,并给阿文支付了两千元的募捐款。这锦上添花的事情一传开来,村里的学生们也都乐了。

往后好多个夜晚阿文都没法子睡觉了,他想着要给老人买点什么好呢?他好象感觉自己得了大奖要买东西似的。先前本预想天冷了,给老人买点手帕啊围巾啊,可大人们告诉阿文,这样是不吉利的。所以也就放弃。

给村里老人买东西的那一天,叫上了各个年级的学生代表,一同到市区里采购。过程中阿文坚决否定了用募捐款来报销车费的提议,伙食也得自己掏腰包。

他们几个年轻人在市区里走街窜巷,买了许多过年用的礼品。每个人都得搬个几大箱,最后还动用三轮车载到车站去。

阿文把所有的消费凭证凑在一起,粘在了校车显眼处,并在上面注明了感谢了一同去采购了的朋友,感谢他们的无私奉献。

接连的“学生慰老团”以及清洁卫生的活动,学生也都一如既往地踊跃参加进来。报名人数也超过了五十人左右,这真是个强大的爱心群体,阿文为学生们感觉到希望。

在春节前夕,要对村里老人慰问,及发放礼品,阿文组织好了要参加的活动的学生,走街窜巷地给老人们发放礼物,并为他们做了点小事,晾晾衣服,挑点水什么的。至于给老人准备的礼物,则有这户人家的孩子给老人送上,一家子其了融融,老人看见自己的孙子那么乖,眼泪都吧嗒吧嗒地往下掉了。

大扫除那天,学校把这个事情通知了电视台,一班记者从天而降般来到了村子,进行着现场的采访。大伙对记者的到来可都不知情,正在那一刻干得热火朝天的,见到记者们的到来,顿时显得手足无措,像观看头顶上飞机飞过一样。

那时候阿文想找个洞钻了,他心里很害怕在那么多人面前说话,提议着干得出色的人去接受采访,所有有爱心的和热情的人都应该获得奖赏。记者硬是要阿文说几句话,阿文感谢了所有参与进来的人和支持这项活动的人。

那一夜,我们大家都上了电视和报纸,村里父老一整夜都呆在电视面前等待着,尤其是孩子们。让阿文吃惊的是,在电视里头的自己怎么就那么的土冒?

结束活动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伏。经过这次活动,村里学生们的凝聚力加强了,学生和长辈间的距离拉近了,关系更加的融洽,我额外地得到了许多人的尊敬和认同。太开心了,也太感动了。如同创造了个童话。

阿赢当初是不赞同他哥哥搞这个活动的,但最后还是加入了这个活动队伍来了。连平日对我不理不睬的阿诚更是关心起了这次活动的进展,给了他哥哥许多好的建议。这一路走来不容易,可“光荣与梦想,热血我更强”。

二零零二年,阿文在学校和社会的表现很突出,被评选为该年度的东莞市的优秀共青团员。阿文感觉到了荣耀,况且这可以在高考中加十分。阿文很理直气壮地把大红证书拿回了家,在一直不看好自己搞活动的阿赢面前————吐气扬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