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炎黄》第八章 童年的娱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盼到了周末。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日子。八十年代的大中小学都是六天制的,包括当时的工厂与机关单位。

周日的早晨,天空洁净如洗,蓝蓝的天空,没有一丝的云彩,很宁静与安详。太阳看着也快出来了。天空下的村庄却不如它的闲静,水香村的人们也相继的起身了。最早起来的一般是老人与孩子的母亲。只见钟天巧已起来,她正在屋子的天井上撒着小米喂鸡。孩子们都还没有起来了,难得一个休息日,罗妈妈也没有叫他们起床。

“阿姨,一啸起床没有?”这时一个声音从院子门口传来,钟天巧回过身一看,姚朝晖已经走进了院子,对着她喊道。

“朝辉来了啊,怎么星期天还起这么早?有什么事啊?”

“没啥事儿,就是和一啸说好了,一会儿去小磊家写作业,晚上一起去看电影。”

二十年以后的生活真的比儿时的我们丰富了许多。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可以选择看电视,读书看报,可以上网,甚至和朋友、爱人、恋人到电影院里看电影。然而在八十年代中期落后的农村里面,这些事情是多么的奢侈。我们连电都是时有时没的,家中大部分时间是点着煤油灯,有时候甚至是烧芒干(用拇指大小的竹子压扁泡水然后晒干)来照明。电线虽然已经牵到家家户户,可平时根本没电,只有星期天偶尔才会来一回电。因此,在那个年代能够有一场电视、电影看,已经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了,那时的感觉不亚于过春节。

那时,我们村里一般在一个月左右都会有人过来放电影的,而且还是黑白的无声电影(免费的,感觉仍是公社时代的做法)。而这个消息会在当天下午的时候由某些人放出来,然后我们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面,精神就会变得极其亢奋,做起家务来,也比平时勤快十倍。只盼能早点做好饭,吃了,然后就去霸占好位置。

天在我们这些孩子的等待中黑了下来。在村中那块大大的晒谷场,已经有几个放电影的工作人员在竖银幕(后来那些人为了省力,就在直接将电影投射到白白的墙上)了。在最前面,一群像我们大小的孩子们已经排排坐一起了,就只等电影的开始。

在约定的放映时间,整个村子里的人都出来了,当然还有邻近几个村子里的人都会过来看的。同样,如果他们村子有电影看,我们也会过去看的,即使路途比较远,即使路很烂很黑,即使会在路上一脚踩到水沆,也灭不了我们要看电影的激情。在还没有正式开始之前,小孩子到处飞,大人们就买瓜子啃。如今忆起那时候的场景,感觉真的是美。

记得上辈子曾经有一次(那时的我大概是在六、七岁左右)邻村放电影,因为我太累了,很早就睡着了,爸妈没有带我去看电影,将我反锁在家中,结果我后来醒过来了,发现家中只有我一个人时,在大哭大闹,把门推拉得嘭嘭响……整个村子里都没有什么人,只有一些老年人不想去看,早就睡觉了。现在想想,那真的是多么的难过啊,那个时候真的恨死他们了,不带我去看电影。

那时候的电影题材都是一些革命之类的,比如《通缉令》《闪闪红星》《洪湖赤卫队》,不管怎么样的片子,都离不开打仗的。但是因为害怕打仗的一些死亡,所以有一个小孩子后来就很怕别人说要打仗了。只要在他面前说“要打仗了”,他就会吓得哭起来喊妈妈了……那时候的童真,如今的小孩子是不会再有的了。

每放完一次电影,就会让人们接下来的一些日子里,生活都会受到些少的影响。不难说,那时候,我们真的是很革命的。

那么多年过去了,我除了在大学的时候看过电影后,出来工作后,就一直没有去过电影院看电影了,因为有了电脑,因为有了VCD、DVD。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对电视的感情是刻骨铭心的:小时候要到别人家看电视,死活赖着不肯回家,常常被爸妈打。一部《排球女将》不仅让我们拍红了巴掌,把“晴空霹雳”和“流星火球”变成了口头禅,而且女主角小鹿纯子那种头顶分线梳出两条马尾的发型,也成了中国女孩们偷师学艺的对象。《血疑》则是我们看的第一部悲情片,对喜欢大团圆结局的中国人而言,第一次在荧屏上经历如此的生离死别,其“催泪弹”的效果绝对不亚于后来的琼瑶片。

那时好像一共才三个台:中央一台、中央二台和省台。但感觉那时的节目却很丰富,少年时代最有名的电视剧有两部―――《上海滩》和《射雕英雄传》。《上海滩》播映时,一时间每个小伙脖子上都多了一条白围巾,黑色风衣也随处可见。从《射雕英雄传》开始认识男生女生,原来世界上除了林妹妹和宝哥哥,还有可爱的蓉儿和憨厚的靖哥哥。那时学生一下课,操场就成了擂台,一百多个“靖哥哥”在练“降龙十八掌”,三十多个“洪七公”拿着根棒子到处乱窜,还有七八个“欧阳克”摇着扇子去撩“蓉儿”。

十年代年代生人看过的经典电视剧:

《排球女将》:这部描写女排运动员刻苦训练、顽强拼争的电视剧在青少年中产生了很大影响,使排球这项体育运动风行一时。

《血疑》:因为这部电视剧而对自己身上的每一块印记疑神疑鬼,80%的人都知道什么是RHAB型。

《神探亨特》:在没有好莱坞大片的那个年代,这个玩世不恭的侦探真是叫人大开眼界!最让人着迷的是亨特在办公室和恋人“打啵儿”的嗜好以及亨特风度翩翩的夹克衫和墨镜―――上衣从来不扣,而墨镜原来也并非盲人专用。

《霍元甲》:“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此剧每天一播放,大街上的人就见少。当时有一首儿歌是这样的:“1984年,我学会迷踪拳,打死了龙海生,抢走了赵倩男。”

《几度夕阳红》:这部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连续剧创下收视高峰,让当时在香港发展平平的刘雪华以及帅哥秦汉成为当红“炸子鸡”。

十年代年代生人看过的经典动画片:

《人间大炮》:跟小朋友玩的时候,都不会走路。先喝人间大炮一级准备,人间大炮二级准备,人间大炮发射。然后全都猫个小腰跑,还要喝克赛前来拜访!打不过就时间停止,这招是无敌中的无敌,比点穴儿动还狠呢!

《变形金刚》:这个不多说了!擎天柱大哥死的时候,可把我哭屁了!霸天虎,威震天死的时候我还高兴的放鞭炮呢!

《圣斗士星矢》每当大哭西累哇的歌生响起,小朋友们就在也坐不住了!天龙座紫龙的庐山升龙霸,庐山百龙霸,庐山翔龙霸!白鸟座冰河的钻石星尘拳,曙光女神之宽恕!仙女座舜的星云锁链星云气流!一辉是凤凰魔破拳,凤翼天翔,凤凰幻魔拳反正星矢天马流星拳,天马彗星拳拳最不行!

《舒克贝塔》国产精典!本人喜欢贝塔的坦克,舒克那破直升飞机战斗能力实在不行!

《葫芦娃》葫芦娃,葫芦娃,一个藤上七个瓜......红娃是大力士,但有勇无谋,落入蜘蛛网被擒。橙娃是千里眼和顺风耳,却被妖精的六棱镜射瞎了眼睛。黄娃是硬铁头,由于寡不敌众,被妖精用磁石吸住。

绿娃识水性,被妖精用罂粟花醉倒。青娃会火功,又被妖镜的寒光变成冰人。蓝娃有隐身术,想去偷妖精的如意宝镜,反被他们吸进自己的葫芦,也被他们活捉。紫娃有个宝葫芦。

还有《忍者神龟》《黑猫警长》《三眼神童》等等。

八十年代娱乐关键词:小人书

生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的童年有着和其他年代的人相似的娱乐方式:推铁圈、吃小豆冰棍、看五分钱一场的电影,用泥巴做成炮楼,然后像小兵张嘎那样点燃……除此之外,“文化消费”在八十年代生人的童年占据着重要位置。特别是小人书在八十年代生人这里发展到极致,替代了所有的国内外名著,看小人书成为八十年代出生的小孩的一大乐趣。他们喜欢把这种叫做“连环画”的读物叫成“小人书”,这样可能更亲切些,还有点神秘感。即使被父母打骂,他们也要省下钱去买小人书,或者坐在街边的小摊上如痴如醉地看,平均每个人的“藏书”达十册以上。

八十年代娱乐关键词:偶像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人这里,偶像还是真正的偶像,没有演变成后来“呕吐的对象”。我们的目光已经从雷锋、董存瑞身上转移,投向了电视和收录机。那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本相对精美的笔记本,用来张贴明星贴纸。

最初的偶像是高仓健,这名字听起来像是仰望一座大山。他确实让无数中国人感到颜面扫地,同时很多相貌不错的美男子大概对他也记忆犹新,因为高仓健让他们的脸蛋变得“奶油”了,高仓健的伟岸一度成为八十年代人“寻找男子汉”的坐标。

发哥在《上海滩》里那个甩动白围巾的潇洒动作,让许文强成了一个经典。也许是发哥留下的印记过于深刻,使得我们今天看到所谓的帅哥、酷哥,不免感到深深的失落。成龙还刚从警察学校毕业,总闯些莫名其妙的祸,还拿些毛巾,衣服,凳子之类的日常用品教育坏人。刘德华则老是一身干净的白西服,拎着把大刀冲在砍人的第一线。李连杰一出现就面对着几十甚至数百个笨蛋等着他一一摆平,最后抱着女主角从容离开。张国荣唱着《夜半歌声》还客串着小警察的角色,磁带的封面上总是温暖地笑着。周星驰的“无厘头”从来都不让我们失望。在90年代的大学校园里,《大话西游》流行得让人难以置信,对《大话西游》的认可程度可以成为划分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同九十年代出生的人的分水岭。

八十年代娱乐关键词:流行歌曲

以学外语的名义,买下价值不菲的双卡四个喇叭或者日本进口的声宝六个喇叭收录机,把一盘盘盗版的或者是翻录的磁带塞进带仓里―――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代人就这样接触到了流行歌曲。“原来还可以这样唱歌。”邓丽君熏陶了八十年代生人对于流行歌曲的饥渴之心。当时对于“不良少年”的定位是:喇叭裤、蛤蟆镜、爆炸头、拎着录音机满大街遛,录音机里放着靡靡之音。这可能要算是最温情的“不良少年”了。

邓丽君教会了我们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唱歌。随后,张明敏假模假式的“口水歌”、程琳装模做样的天真,张行和他那把吉他,陪伴我们度过最初的时光。但幸运的是,我们听到了一些即使是在后来也难以找到的美丽歌声。此后有了校园歌曲,才有了罗大佑、李宗盛、齐秦、苏芮……跟现在的流行歌曲常常不知所云相比,当时流行歌曲的歌词都非常精美,非常打动人。当时的年轻人会把歌词抄录下来,当做一种对诗歌的精神寄托。哼着“隔壁班上的那个女孩为什么还不经过我的窗前”,在老师尴尬而且愤怒的目光当中,我们接近了潮流。

夜深人静时,童安格老是在收音机里,唱着《午夜的收音机》,《情义无价》总是在大街小巷的歌厅里回响。赵传老觉得自己长得比较丑,一天到晚老想飞,雨生也栩栩如生地在窗前天天想你。潘美辰在四处找家,齐豫却已经找到了,而且还背到了背上。罗大佑很有先见之明的《恋曲1990》终于在一九九零年又一次响彻了大街小巷,李宗盛还在积极地跟阿莲培养着感情,所以一天到晚地不着家。八十年代末期出生的人则抓到了小虎队的尾巴,那时他们还没散伙,在《青苹果乐园》里泡着年轻漂亮的少女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