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明》冷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这是一位朋友给酒徒的资料,关于明代。不多说,一声叹息而已。如果读者年龄超过27岁,希望你能把此文读完,有点长。

转自西塞论坛——明朝的癌症-从内部烂掉的汉族朝代

明朝的癌症-从内部烂掉的汉族朝代

作者:吴思

国的传统社会和政治组织是从西周开始的家国体制,家是小的国,国是大的家。这个体制对中国的一统和繁荣确实有莫大的好处,但到了明朝中期以后,就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对立面了。皇帝有自己的家,大臣也有自己的家,各个家都是国的一分子,但各个家都想尽可能扩大自己的利益。这种扩大,是借用权力,从其他的‘家’(权力小的)抽来的,对社会总财富的增长毫无用处。就好象癌症一样,明朝到了后期肿瘤扩散到全身,即使到了南明,福鲁唐桂诸王王朝内部,各王之间,仍然是你争我夺,私利高于一切。桂王手上只有巴掌大的一块地时,孙可望李定国两个人还是斗得不亦乐乎。这种朝廷,不灭亡真是没有天理了。

明朝的灭亡,是最典型的从里面烂掉的例子。唐宋辽金元清诸朝的灭亡,外部压力或内部的民族与割据问题是主因,只有明朝是从中期开始一点一点烂下去,外部的压力只占很小的份额。没有满清,明朝一样要完蛋。

有人说张居正是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这个我也是相当赞同的。万历初年明朝居然还可以有这个一样良好的财政局面,不容易阿。不过反思之,在旧体制里搞这种改革,纵然有短期的效果,长远看来不过是暂时直接补充一些营养罢了,癌细胞不除,很快又会消耗得干干净净。纵观中国历史,没有一次改革是真正成功了的。为什么国家要改革?

不管是王莽,杨炎,王安石还是张居正,都是因为国家的正常经济秩序被统治集团的既得利益者打『乱』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流到了癌细胞那里,国家财政自然吃紧。井田也罢,两税法也罢,方田均税法也罢,一条鞭法也罢,本质上都是要把被癌细胞抢去的部分社会财富重新由国家来控制,并尽可能的缩小分配不公。为什么他们最后都归于失败?

因为这些癌细胞不是一般的癌细胞,它们控制着大脑,绝不会看着自己的利益被侵犯;它们宁可整个社会同归于尽也绝不会有一分一秒放弃自己的利益。这种社会结构我不知道在其他国家的历史上有没有,但是在中国,直到今天也是没有改变的。

其实我以为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是有序化程度,人类社会几千年来的宏观方向就是社会宏观尺度上的越来越有序,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社会契约越来越严密。抛开那些容易被感情影响的伦理及哲学说教,从经济和法制的角度来看,独裁与民主都不是目的,而只是有序化管理的手段。日本历史上比中国还要没有自由民主,但它的社会秩序并不象中国这样周期出现癌变;印度和拉美都是所谓民主国家,可是**一样厉害。我以为研究明朝灭亡的过程,其着眼点可以放在家国体制是如何逐步诱发癌变,导致社会秩序的瓦解甚至社会的同归于尽的(每一次改超换代,中国大概都要损失一半的人口,这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罕见的)。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历史部分,明史是很值得关注与探究的。汉文化到明代已到了烂熟出脓的境地,无论政治经济文化都呈现出结构『性』的非颠覆无以再造的溃烂。游牧民族的清新作风延缓了崩溃,也相应延迟了再造。从文明而言,明是汉文明作为主要世界文明的终结。郑和海洋扩张的无以为继宣告汉文明扩张和上升的结束。百年后欧洲文明在美洲的登陆和在海洋的扩张完成了欧洲文明迈向世界主导文明的蜕变和越升。明是汉文明由盛而衰的主要切换点,值得研究。

刘瑾潜流——“财政阴史”的一个断面

吴思

一、千年世界级巨富

我在“中青在线”网站读到一条2001年4月9日发布的消息,标题是《千年最富50人中国6人上榜》,全文抄录如下:

据《亚洲华尔街日报》报道,该报日前选出在过去一千年来,全球最富有的50人。其中目前仍然在世的,包括身家过360亿美元的汶莱苏丹陛下哈志哈山纳柏嘉,以及当今世界首富比尔。盖茨。

在入选的50人中,有6名是中国人,出现时间前后横跨800年,他们分别为成吉思汗、忽必烈、和珅、太监刘瑾、清商人伍秉鉴、宋子文。

《亚洲华尔街日报》还说,如果按征服土地来计算,在职业一栏是“征服者”,财富来源一栏是“掠夺”的成吉思汗可称“天下最富”。当时,蒙古人打下了13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明武宗年间太监刘瑾被处死后,人们从他家中搜出黄金3360公斤、白银725万公斤。明末国库仅得200万公斤白银。

清朝的和珅被查出贪污白银达2.2亿两。

20世纪30年代,宋子文在美学成回国后,迅即被任命为财政部长,由于其妹宋美龄嫁于*,宋子文更得到重用,且成为当时中国与美国交涉的主要渠道人物。有说在40年代,宋子文可能已是全球首富了。

伍秉鉴是十三行的买办,他继承了当时只得少数人获准经营的丝绸和瓷器生意,身家至少有好几百万银元。这种大视野看起来很痛快,上下千年,纵横万里,但我恰好留心过刘瑾的家当,也抄录过与明朝国库有关的一些数字,看了刘瑾家的金银数目便感觉疑『惑』,似乎数字太大了。至于明末国库的白银存量,更是错得离谱,张居正改革十年,国库丰盈,太仓(专门存银子的国库,又称银库)的白银储备不过600万两,亚洲华尔街日报却说刘瑾一家就有725万公斤,竟敢说明朝破败时还有200万公斤,其误差恐怕要有十倍百倍。如果崇祯真有这笔相当于二十年中央财政现金收入的白银储备,何至于上吊?李自成要是能缴获这一大笔银子,何必在京城以至全国大举搜刮,破坏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我隐约记得在什么地方看到过一个数字,李自成打下北京,发现太仓里只剩下二十多万两白银,不禁感叹道:这么个大国,只有这么点银子,岂能不亡?——我查不到这个故事的出处了,姑且摆在这里,仅供参考。

我相信自己的感觉不错,怀疑翻译错了,就上网搜索原文,结果在theal(masilverman,文章的标题是“过去一千年中最富的50人”,发表时间是1999年1月11日。

2明朝的一石白米为94.4公斤,如今的零售价至少是两元人民币/公斤,按此折算,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377.6元。

3转引自孙翊刚编《中国财政史》

4日期考证见明通鉴卷四十二,纪四十二,正德二年。《明史。蒋钦列传》中记录时间不详。

5整个故事见《明史。宦官列传》

6《明史。蒋钦列传》

7《明史。宦官列传》卷304

8转引自谢国桢《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下,p370

9转引自《清代四川财政史料》上,p574

10转引自张晋藩:《中国法制史》,第457页,群众出版社,1995年。

11朱元璋:《大诰》第二十三,第四十九

12《大诰续编,追赃科敛第三十六》,全明文p643

13《大诰。折粮科敛第四十一》

14《继世纪闻》卷三

15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说:“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

</div>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