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仙墓迷踪》洞宾紫箫 (十二)离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是打起仗来,人家死得起,我们就死不起!”

“可是我们的军队比那些关外的军队厉害好多,段祺瑞不就被东北军打败了么?”

“哈哈,东北军指挥得当,子弟兵作战英勇,是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张作霖元帅一直为爹所敬仰。”

天渐渐阴暗下来,各样的小虫子贴着灌木丛,嗡嗡地飞行,好像在急着找地方避雨一般。

“仙翁葬在什么地方?他老人家仙风道骨,一定会选一个景色迷人的风水宝地了。”

“你错了,仙翁临终前嘱托子孙葬自已于贫瘠荒凉之地,因为他说盛景是让人来欣赏的,而不是留给人埋葬尸骨的;肥沃的土地是耕种庄稼的,而不是让人去祭奠先人的。”

张耀想了一想,道:“他老人家说得很对,人死如灯灭,何必去和活人争抢地方呢!”

山势渐渐陡峭,二人下了马,穿过低矮的灌木丛,艰难前行。地上有许多石头,其上面长满了青苔。山风吹起二人的衣角,微微有些凉意。

“终于到了!”张向伯指着前面的老榆树,道,“就在那边了!”

老榆树孤零零立在山坡之上,想来已经生长许多年了,一百年还是五百年?没人说得清。老榆树并不高大,但是饱经风霜,枝叶残损,仿佛一个老态龙钟的妇人。

老榆树下面耸出地面一个青石堆砌而成的坟包。坟前立有一块石碑,石碑上面依稀写着“仙翁张某之墓”六个篆字。名字只能辨认出来姓氏。

石碑旁立着一只石兽,好像是“四不像”的模样,是用一大块青石雕成,看起来很肥硕的样子,历经多年风雨,略有些残缺。石兽颈项上面刻着一行字“德保江山”,乃使用隶书所写,并且字迹比石碑上面的字清楚许多。

张向伯道:“耀儿,我们本来自中原,现在也应该回到中原。”

张耀一诧:“爹爹,我们要搬家么?”

张向伯道:“不,我们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怎么能轻易就走。爹爹决定要把你送到朱协兄弟那里去。”

“啊……”他说不出来是惊喜,还是踌躇,低声问道,“已经十年了,他还会记得么?”

张向伯笑道:“一个月前他托人捎来书信,要你去碧云茶庄找他。我考虑了几天,决定让成五送你去天津。”

“那里远么?”

“要走好多天。你不愿意去么?”

“愿意,当然愿意。”因为想到卿如颜也在关内。

阴沉的天空忽然闪出一个白点,越飞越近,看清楚那是一只白头翁,长约五寸,头黑枕白,背面黄绿,胸部大都灰褐,腹面白色,安然落在青石坟头,晃动着脑袋左顾右盼。

张向伯道:“听先人们讲,经常有白头翁在此出现,驻足于此,翘首企盼,今日终于亲眼得见。”

“白头翁是南方的鸟,怎么会在东北出现?”

“正因为如此,才称得为神奇,假如是麻雀、乌鸦之类,也就无奇了。”

天色刚蒙蒙亮,张耀就与成五上路了。成五虽然毛躁,但是为人正直,还有些小聪明,因此张向伯委托张耀带儿子南下。

并么有带什么东西,只是背了两个包裹,起初兴冲冲有说有笑,但在在通过牡丹江石桥的那一瞬间,张耀心中忽然涌出一阵离别的酸楚。

“弯成一弯的桥梁,

倒映在这湖面上。

你从那头瞧这看,

月光下一轮美满。

青石板的老街上,

你我走过的地方。

那段斑驳的砖墙,

如今到底啥模样?

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

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

【《牡丹江》词:方文山(台湾)】

首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