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纵横志》第十八章 【献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公公见诸人齐备,当下再不罗嗦,待法相和宋迁上了一声,禁卫后队变前,肃杀开道,一名禁卫牵过了空余的马匹,楚离飞身而上,紧随着马车,缓缓地向皇城进发。

楚离初到康陵之时已是黄昏时分,夜幕初上,寻宋府心切,是以未及体会康陵全貌。今番鲜衣怒马,禁卫开道,如此出街自然非比往常,周围里坊街道边聚集了大批围观的百姓,楚离观赏周边街景的同时,也顺便体会了一番市井之风。

宋府所在隶属康陵长干里一带,为东长干以北,朱雀门以东,相隔两坊之地,便是闻名遐迩的乌衣巷。长江之畔有康陵,康陵水道多纵横。康陵偏南之地,长干里之南,河湖棋布,更有长江干支内外秦淮路经于此,是以周边百姓多半赖水为生,长干里之南也渐渐变成渔家船子聚居之地。正是“锦竹十里春风来,千门万户临河开。”

长干里范围极大,南北中轴线附近长干桥一带,是正经的长干里坊,也称为大长干。中轴线之东,称为东长干,中轴线偏西面积略小,称为小长干。东长干偏北,以旧时的乌衣巷为中心,乃是世家大族聚居的地区。两晋时期著名的王谢世家大族就曾聚居于此,到得隋唐之时虽然渐趋没落,但至大乐朝至今,此处又渐渐成为大乐新贵和世家大族的宠地。长干里偏南偏西虽然都是普通百姓,但西边多半住的是往来行商身份不尊,唯独在小长干瓦官寺一带,颇有些士绅胡商,几番经营之下。倒也别有特色。

前边禁卫开道,御赐金篷的马车先是西行,经朱雀门向北一折便是内秦淮河南支,迎面一桥凌虚越阻横亘河上,贯穿南北,正是长干桥。长干桥建于南唐,为宫殴御街直达城外长干里的必经之道,前临长干里、雨花台,后倚南门、镇淮桥,为水陆码头交汇之所。百雉纡遇,万户栉比。立桥望水,只见远处帆顺着古老、恢弘的城墙移动;桥下秦准静流,桥畔春风如絮;车水马龙,行人络绎,一派升平景象。

过了长干桥,队伍毫不停歇,过了盐市之后,便踏上了实为南北中轴地御道。沿着御道一路向北,经过太社太庙。再向前走过了百官府舍,就要进入皇城范围了。楚离满眼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鳞次栉比,目不暇接。百官府舍按照品阶高地,府门格制和门前台阶也都大小高矮各不相同,越往前走,两旁的府舍越显气派。镇宅神兽昂首怒目,注视着过往的行人。

到了宣阳门外,除了马车上的三人之外,所有禁卫一律下马步行,楚离也跟着下了马。有样学样牵着缰绳跟着。有那内侍公公在头前引路,一路上畅通无阻。队伍进了皇城转左,经西华门进了宫城。到得太慈宫前,眼看日上中天。已经接近午时了。

内侍入内禀告之后,时间不大,脚步声响。一行人自宫内鱼贯而出。于太慈宫门内外左右一分,各成一列,当中仅剩四五人,为首一妇人发髻高挽,不着片饰,黛眉雪肤,面色平和,虽然没有凛然之威,但也让人难生亲近之意。那蟒袍内侍见了立刻仆伏跪倒,高声喝道:“内侍和广参见太后!”听得和广如此称呼,众人连忙呼啦啦跪倒一片,只有那和尚依旧双手合十,站立在当地遥敬以礼。

“平身。”太后轻启檀口,语声清越。待众人站起身来,太后目注宋迁,和颜说道:“昔日哀家一己之念,大齐上下数人奔波,前番事变,累得宋老卧病,真是……令哀家甚感不安。今日见宋老气色不错,可是要大好了?”

宋迁一听连忙作揖拜谢,说道:“草民一介匹夫,为我大齐效力乃是本分,太后如此……倒叫草民好生不安。”

宋迁话未说完,一旁的和尚接口说道:“太后敬天礼佛,善念祈祷,为的乃是天下苍生,万民福,其心可表日月。四方百姓若知,必心生感佩,交口称颂,如此一来,善念广传,天下皆知。宋施主即便劳累一些,心中必感值得,太后大可不必生感。”和尚话未说完,旁边的内侍和广与宋迁等人已经随声附和。

太后闻言向和尚微微一笑,合十还礼:“法相师傅广传善业,慈悲为怀,此言甚善。只是此番请佛主入宫,诸多礼制,宫中诸人难免不通,还望大师从旁指点,万勿违了佛规。”法相连忙应了。

楚离在一旁冷眼旁观,内心

有些嘀咕。这法相看去面貌慈和,举手投足有大家才这番话说得未免有些不妥。初始听来,若是宽慰太后,此言并无不妥,甚至还相当合适。只是这番话从一个得道高僧口中说来,未免就有些变了味道。佛家讲求无欲无求,六根清净。别的不说,楚离只知道“心中有佛,俱得涅槃”,意思就是心中有了慈悲之念,不一定非得在佛堂里寺庙里才叫修佛。重在修心,顿悟,而不是非得要什么场合,什么器具……像这番千里求玉佛请入宫中,在楚离看来,早已经落了下乘,亏得这和尚法相还变相恭维。

有了这些想法,楚离对这些人的谈话不免失了兴趣,只是现在不能走开,只好偷偷打量着周围环境,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楚离注意到,太后和周围几位女子虽然都未着饰品,衣着朴素,但都有股非常之气,八成身边几位是皇后和嫔妃。而包括旁边两列宫女在内,一众人等都弃了艳丽宫装,只穿着素白袍服,未施脂粉,多半也是为了迎接玉佛入宫有意为之。虽然有些刻意,但也能够看出一丝虔诚之心。

只听内侍和广轻声说道:“启禀太后,吉时已到,是否该请佛主入宫?”

太后闻言登时一醒:“是了,法相师傅,劳烦您了。”

法相闻言,轻诵一声佛号,太后身后转过两个嫔妃,合托一盘,上盖明黄锦缎。法相回身一招手,宋迁连忙捧过樟木盒子。法相一手打开木盒,口诵佛经,双手将玉佛捧出,阳光照耀下玉佛显得晶莹剔透,内中雨雾缭绕,似有宇宙万象一般,发得太后众人无不低眉顺目,心中默默称佛。法相将玉佛高举过头,诵经之声也随之高昂,直到盏茶时分过后,才缓缓将玉佛放至铺有明黄锦缎的盘中。

太后转身先行,两个嫔妃托着玉佛小心在后跟从,随后法相和宋迁在后跟随,一行人慢慢往太慈宫去了。楚离见众人都进了,也待跟随过去,岂料宫门口两名内侍一声轻叱,将他拦了下来。楚离心中一愣,再转眼一看,众多禁卫依然站在当地没有动,心中登时了然,不敢造次,于是只好在门外等候。

足足过了两柱香地时候,忽然一名宫女自里面跑出来,左右一望,最后目光凝注在楚离身上:“敢问这位公子,可是楚离楚公子么?”

楚离心中一动,连忙答道:“不敢,在下正是楚离。”

那宫女见楚离直视于她,连忙将目光错开:“太后传话,请公子入内觐见,楚公子请随我来。”言罢转身,袅袅婷婷向里而去,楚离连忙跟上。

太慈宫中殿角飞檐鳞次栉比,一派皇家气象,但楚离自进了皇城之后,一路之上早就看惯此景,是以此时已经见怪不怪了。跟着前边的宫女小心前行,不多时来到一处偏殿之前。楚离抬眼一看,匾额簇新,上面“菩提殿”三个金字熠熠生光,看起来极为醒目。料想多半是临时制作的新匾额,只不知此殿原来叫什么。

楚离在殿前等候,宫女进去传报,不大一会儿出来冲楚离一点头,楚离连忙撩起袍服前摆,紧走几步,进了菩提殿。

迎面一股檀香飘来,让人心胸为之一振。一进殿门,迎面是一尊金漆大佛,宝相庄严,双目低垂,有俯视众生之意。大佛盘膝而坐莲台之上,一手执莲花法印,另一手横托膝上,掌中一团绿莹莹的光华夺人眼目。楚离定睛细看,正是自己千里护送而来的龙门玉佛!

此刻殿内香气缭绕,佛前正中三足香鼎之内,正燃着三柱粗大的檀香,地面上铺着数个蒲团,以太后为首,三五嫔妃连带宋迁在内,俱都在跪拜礼佛。旁边法相一身白衣,双目低垂,口中喃喃低诵经文。菩提殿内,一门一隔,登时与门外大不相同,一股异样境界弥生期间,宛如远离尘嚣,重生极乐一般。

楚离虽然不信神佛,但身处期间,气氛感染之下也不禁心生异样感觉,静静地站在门旁,不敢惊扰了这一刹那的平和。良久之后,法相诵经完毕,太后带着众人三拜起身。

众人转过头来见到楚离,除了宋迁和法相之外,都不免眼中一亮。太后默不作声上下打量了楚离半晌,微微点头:“你就是和佛主一路东来的楚离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