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暴君每晚梦我》146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46

贺清尘微微怔了下,有些不自在地点头。

他与陆常林一道回的靖安,路上听陆常林说了许多她做的事,很是佩服她的见识和眼界。

更佩服她能身体力行,想了便去做。

陆常林还说,她给安宣府送去的种子若是让百姓种开,一年就能养活很多人。

给百姓治病固然重要,让百姓吃饱才是重中之重。

他想听听她的意见,自己接下去该怎么做。

汴京的医学堂开学后,学生去比去年刚开学多了上百人,师父接管了太医院,在安排草药种植一事。

几个师兄则负责游走各处,按照陛下的吩咐增开医馆。

唯独他,好像什么都没做。

“你明日来客栈找我。”

苏绾脸上的笑容扩大,我记得城外有一片桃林,如今桃花开得正是娇艳,正好一起去看看。”

他好像遇到了难题,眼里有着之前从未见过的迷茫。

“好。”

贺清尘一下子放松下来。

“我就比较惨了,明日没法和你们一道去赏花。”

陆常林佯装失望,“你俩记得给我带点桃花回来,我讨个彩头,说不定回了汴京我的婚事就有着落了。”

“正月初二在忠勇伯府的别庄里,不是有好多姑娘看上你了吗,你眼光是不是太高了一点。”

苏绾睨他,“小心桃花太多,欠下风流债。”

“没人看上我,陛下一到,她们的眼里就只看到陛下了。”

陆常林说着,偷偷留意她的反应,“他最近很忙。”

“嗯。”

苏绾微笑。

她也很忙。

来靖安不是跟赵珩赌气,而是担心真的打起来,这边的百姓日子更加难过。

她能做多少是多少,总好过什么都不去做。

真要打上一年半载,必定会有东蜀的散兵闯进北梁闹事,不抓紧时间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到时候境况只会更糟糕。

“很晚了,你早些回房歇息,我得把你交代的事尽快安排下去,趁着春耕之前修好所有水渠。”

陆常林站起来,故意装出一副惨兮兮的模样,“披了这身皮,想自在也自在不了。”

“我见你分明是乐在其中。”

贺清尘也站起来,垂眸看着苏绾,“明日见。”

苏绾含笑点头。

陆常林和贺清尘告辞下楼,夜里的靖安城静谧安宁,负责清理垃圾的人推着推车,沿着街道挨家挨户收走放在门外的各种垃圾。

贺清尘不说话,陆常林也不说,沉默着往县衙的方向去。

夜风习习,陆常林不时低头看一眼拿在手中的资料,对苏绾的佩服,有如滔滔江水延绵不绝。

按照她的布局,从平崇修开的水渠将江水引入靖安,再分成三十六条中等宽度的水渠,环绕靖安境内的主要农田区域。

只是做这些工作,就需要不少时间和工夫,她还将中等宽度的水渠,细分出数百条小水渠,形成巨大的水源网络加强灌溉能力。

最难得的是资料详尽,如何组网,如何将旱地变成水田,便是工部的官员来负责,也没法考虑得那么细致。

资料上的许多词汇,也是他第一次见到,精准又简练。

她都如此优秀,老师绝对是旷世奇才。

可惜自己无缘得见。

陆常林暗暗叹息一声,偏头看着身边的贺清尘,眉头皱起,“苏姑娘跟陛下闹矛盾了,我也不知他们在闹什么,这次来靖安陛下什么都没说。

你似乎也不知内情。”

他是有些羡慕赵珩的。

身为帝王却能遇到知心又智慧的人,这个人不单能在朝政上给他建议,也没有小女儿家拈酸吃醋的娇气劲。

如此女子可遇不可求,不知他这回为何如此铁石心肠。

“不知,我按照苏姑娘的提示,在太子府做了好几个月的实验,回靖安时她还在路上,等我回去她又到了靖安。”

贺清尘狐疑看他,“他们何时闹开的,我以为苏姑娘来靖安是陛下的安排。”

陆常林噎了下,想把他一脚踹回汴京。

敢情他刚才邀请苏绾去家里做客,并不是因为知道他俩闹矛盾,而是想邀请便邀请了?

他难道不知该避嫌?

“为何这般看我?”

贺清尘莫名其妙,“他俩闹矛盾与我没关系。”

陆常林一句话都不想说,甚至觉得靖安之行结束,自己可能会少活好多年。

都是被贺清尘给气的。

“陛下与苏姑娘都不是矫情的性子,他俩真有矛盾也能解决好,你不必插手。”

贺清尘回想起,苏绾教他避免与恶人交恶的旧事,又说,“顺其自然。”

他们之间定然是有无法说通的矛盾,外人帮忙反而添乱。

他相信苏绾能处理好。

“听你一回,我到了。”

陆常林气得想笑,“实验抓紧些。”

贺清尘摆摆手,提着灯笼掉头回家。

陆常林站在县衙门外发了会呆,摇摇头,带着书童转身进去。

他想插手也没机会啊。

转过天,天气放晴,春意融融。

苏绾换了身轻薄的衫裙,带着秋霜下楼。

贺清尘一大早就过来了,他穿了一身白,回头看过来的那一笑,真如谪仙下凡一般清雅迷人。

苏绾被他惊艳到,笑了下,脚步轻快地朝他走过去,“贺大夫早。”

“早。”

贺清尘做了个有请的手势,微笑迈开脚步,“姑娘觉得靖安如何?”

靖安是这一带最小的一县城,城池三面环山,城外是大片大片的平原,一路往北便是赤虎军驻地,再往北就到了安宣府。

与附近的州县相隔也比较远,差不多算是与世隔绝。

他自幼被师父收养,之后跟着师父学医,跟着他一起治病救人,四处游历。

最喜欢的还是靖安,这儿民风淳朴,便是遭灾百姓也会互相帮忙,一起度过难关。

“适合隐居。”

苏绾看向干干净净的街道,唇边的笑容慢慢扩大,“不问世事,一日三餐,晨赏朝阳夜观星。”

靖安很安宁,没有汴京的浮华,也没有南境的热闹,适合养老。

“我也这般觉得。”

贺清尘轻轻笑了声,打开手中的伞遮到她头上,“还以为姑娘喜欢繁华的地方。”

“繁华的地方在于生活便利,想要买什么都买得到,想吃什么都吃得到。”

苏绾伸手去拿伞,“我自己来。”

贺清尘不明所以,“这样便不好与与姑娘说话了,无妨,我不累。”

苏绾忍俊不禁,“也好。”

他也太直了点。

“出城不远就是桃林,今日天好,游人估计不少。”

贺清尘抬头看向城门的方向,眉眼舒展,“我幼年时常去桃林摘桃子。”

师父种了很多草药,他们小时候的功课之一就是下地干活。

每年桃花开了,师娘就摘桃花做桃花酿,人人有份。

等桃子熟了,他们一班师兄弟就去摘回来吃。

如今一想,竟是过了好多年。

“真好。”

苏绾有些羡慕。

她的童年没什么开心的回忆,能想起来的事,多半会让她难过。

“我也觉得很好。”

贺清尘想起昨晚陆常林说的事,看她的眼神多了几分担忧。

她和赵珩一直很要好,不知为何就闹僵了。

苏绾觉察到他目光,岔开话题问他实验的进展。

她在南境待了一个多月,算上过年得有两个月了。

这次来靖安也差不多两个月,他的实验肯定又有新的进展。

昨天一直在城外的村子里,查看哪个地方的幼虫比较多,都没时间跟他聊。

“第一次实验得到药汁给动物用了后反应还是很大,我怀疑是霉的问题,后来又重新用别的东西生了一些,得到反应很小的药汁,纯度也更高。”

贺清尘说起实验,顿时滔滔不绝。

每一种霉他都重新做了尝试,最后得到的,便是反应最小的。

他用这些药汁,治好了几个咳嗽的病人,另外几个伤口化脓久治不愈的,口服加上外用,效果也特别好。

另外,他发现不是所有药物都适合煎汤。

有些药物蒸煮时冒出白气,也有治病的作用,效果比直接服用汤药要好。

为了收集这些白气化成的水,他找匠人打造了不少工具。

他相信自己的实验继续做下去,今后诊病开方,会更加简便,弟子们学的也更快。

说话间,桃林近在眼前。

贺清尘停下来,看到苏绾唇边的笑容,略觉尴尬,“姑娘为何不打断我?”

“说得很好,为什么要打断你。”

苏绾笑了笑,抬脚进入桃林。

这一片桃林的面积很大,是有人专门栽种的,但打理得不怎么好。

不像现世的果园那般,修枝除草施肥。

游人不少,且多是少年和小姑娘。

苏绾一路过去,找了个阴凉的地方坐下,含笑扬眉,“你想问的问题,其实已经有答案了,对吗?”

他迷茫,应该是师父和其他师兄弟做的事,都是立竿见影。

只有他自己带着几个弟子,天天蹲在实验室里验方验药,像是毫无作为。

“我还没说你便知晓了?”

贺清尘展颜笑开,“听常林说你在靖安,还给受灾最严重的镇子送了种子过来,我就在想,我能救的人可以数出来,而你所救的百姓数不清。”

“不一样的,你做的事我替代不了,我能做的事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做到,只要愿意去做愿意去学。”

苏绾靠向身后的石头,看向花满枝头的桃林,“我记得贺大夫不是心浮气躁的人,这次为何乱了心神,可是有喜欢的姑娘了?”

只有这个理由,能解释他的反常。

“没有,是忽然间觉得自己立志悬壶济世,却救不了多少人而沮丧。”

贺清尘神色放松,“原想找姑娘问问,接下来要怎样选择。”

“你已经有了答案。”

苏绾收回目光看他,“这条路可能很寂寞,并且不如你的师兄弟风光,重要的是坚持本心。”

贺清尘看着眼前的桃林,若有所思。

苏绾知道他已经想通了,残余的那点犹豫,并非是因为不如师兄弟风光,而是眼前所为似乎背离了他去汴京的初衷。

他那么聪明,很快就能理清思绪。

反倒是自己,来靖安两个月都没能想清楚,她为什么会喜欢赵珩。

苏绾低头看着脚边才冒出一点点绿色的小草,自嘲地扯了下唇角。

一开始她对赵珩并没什么感觉,他假扮暗卫,而她是宫女。

哪怕他主动帮忙查原主爹娘出事的原因,她想的也是利用一下,出了宫大家就老死不相往来。

实在不行,自己就付给他一笔银子当辛苦费。

后来,他教她骑马,安排她假死出宫,给她安排住处陪她去看房子。

她很感动,但也没有到喜欢的程度,就是觉得这个人可以用,可以留在身边。

真正有一点动心,是他包下珠玉楼五层,请她看灯。

当时不知道他身份皇帝,只当他是暗卫。

她被那种,我有多少都可以全部给你的举动,深深打动。

在现世时,她没有遇到对自己这么好的人,那些人也不如他好看。

她也没谈过恋爱,不知道想把他养在身边是喜欢,担心他举止不妥惹来皇帝猜忌是喜欢。

不知道每次看到他就会很开心,也是喜欢。

发现他是皇帝,她的理智占据了上风,只想撇清关系不想再与他有任何交集。

可是再见到他,心里还是喜欢的。

她没有爱情至上的想法,也没有那种喜欢这个人,便可以为他生为他死的激烈情感。

甚至,大多数时候她的理智都在情感之上。

她不知道这样的情感算不算爱,来靖安的两个月,她常常想起,和赵珩一起溜出皇宫去学骑马的事。

想起从北境回来,他给的那个拥抱。

当时并无过多感触,仅仅是开心他会来。

这两个月她反复想起,那种被人记挂被人在乎的感觉,让她逐渐沉醉。

无论是现世还是这个世界,她从未被人如此惦念,如此在乎。

她在现世从毕业到猝死,没买房前回家,等着自己的人永远只有保姆。

哪怕逢年过节,爸妈也像是勉强维持合作的工作伙伴,当天晚饭前才进门。

他们都不在意,她在的项目地是深山还是沙漠,不在意她在外面是否会遇到危险。

也不在意她结不结婚,是否需要相亲。

就好像,他们把她生下来就完成了任务,往后的一切都和他们没有半点关系。

毕业第六年,她买房搬出去自己住,爸妈之间的争吵开始升级,轮流打电话跟她告状。

饶是如此,他们也没有在家等过她。

一次都没有。

哪怕她生病住院,他们也是一个电话打过来,在忙。

小毛病住两天就好了,我们都这么过来的。

她没感受过关爱,但也没有依赖任何人的念头,她活成了爸妈,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

可是赵珩在等她,并且无微不至的关心她。

回想起大半年发生的一切,一直在付出在努力的人是赵珩,她像是没有投入一样。

其实她只是……真的不知道该怎样去爱一个人。

她可以只赚钱不顾百姓,可以不必做和自己无关的事,她是商人赚钱才是目的。

可她还是忍不住去做了,忍不住想要帮赵珩分担。

可她还是没法改变自己,即便是跟赵珩放了狠话,也没有难过没觉得痛苦。

只是午夜梦回,她会一遍一遍的想他,一遍一遍后悔自己不该赶他走。

苏绾打住思绪,胸口莫名有些发酸。

她能开解贺清尘,可以跟陆常林讨论如何防灾,却不知道该怎样去爱赵珩。

很长一段时间过去,有风吹过,粉色的花瓣纷纷扬扬飞过来,落了两人一身。

贺清尘抬起头,目光清明地看着苏绾,未开口便笑了起来,“我想通了,当初去汴京是为了救更多的人,如今负责验药验方,也是为了救更多的人。”

找出更有用的药房,不单可以让百姓更快康复,还能让弟子们学起来速度更快。

他的弟子,弟子再收弟子无穷尽,整个北梁的百姓都无需担心,患病后找不到大夫救治。

“想通了就好。”

苏绾敛去思绪,给了他一个俏皮的笑,“常林要桃花,你不给他带一支回去?”

贺清尘反应过来,立即起身去折桃花,“带。”

苏绾也笑起来,等他折好桃枝,站起来一起慢慢下山。

贺清尘没有自己独立的住处,如今还跟师父师娘,还有其他师兄弟住一块。

庄子就在附近的山上,和武侠小说中,隐世神医住的地方差不多。

一进去就能看到满眼的绿色,这些都是庄子里种植的草药,有些已经开花,香气浓郁。

苏绾跟着贺清尘沿着台阶往上走,足足走了两百多级台阶,才算是进了庄子。

庄子里就剩下师娘和他的几个师弟,可惜他们来的不是时候,都出门采药去了。

苏绾跟着贺清尘转了一圈,下山去县衙。

她没见过靖安知县,当初送芭蕉芋过来,是直接送到受灾最严重的镇子上,交接事宜都是陆常林安排。

这次带着秋霜到了靖安后,她一直做男装打扮。

有时早出晚归,有时借住在百姓家里,要不是陆常林找来,没人知道她在靖安。

进入县衙,知县大人站在公堂往外,对着陆常林点头哈腰,像是刚刚被训过。

“你们回来了,我的桃花呢。”

陆常林丢下那知县不管,大步朝他们走过来,“不会没给我带吧?”

“带了。”

贺清尘拿出折下来的桃枝给他,“蔫了。”

陆常林看着已经蔫了的桃枝,更想把他踹回汴京。

他拿走桃枝左看右看,想起还有正事要办,旋即又笑起来,“百姓都自发去挖水渠了,按照今天去的人数,半个月靖安境内的水渠就能全部修好过水。”

苏绾淡淡扬眉。

兴修水渠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修运河才需要。

靖安一地的水渠组网后,平崇上游可再开一条运河,一直挖到安宣府附近。

这样一样,平崇一带可以避免水患,北境的运力和粮食产量都会大幅度提升。

就是开修运河,需要更专业的地质评估人员,评估路线和沿途土质结构,是否适合修运河。

她会的那点东西不够用,得让工部的人来定。

“你们吃饭没?

我忙了一早上到现在都没吃。”

陆常林摘下一朵蔫了的桃花,左右比划了下,塞进怀里,“清尘,这顿饭你得做东。”

“那走吧。”

贺清尘爽快应允。

苏绾笑了笑,将刚刚冒出来的念头跟陆常林说了下,让他安排工部的人过来评估。

做好评估修起来就快了,最多三年就能完工。

“吃完饭我就往汴京发消息。”

陆常林答应下来,状似不经意的语气,“要不要跟他说,你在靖安。”

他真希望他们好好的。

赵珩这段时间跟刚从冰窖里爬出来差不多,脸上总挂着寒霜,每次早朝朝臣都噤若寒蝉。

倒也有好处,没人敢搞事。

“不用了,我等鸭苗送到就回去。”

苏绾脸上的笑容不变,“还要再开两家铺子。”

她会去找赵珩,等这边的事情处理完她就去。

陆常林无奈叹气。

她不说赵珩也知道她在这,也不知他们何时才能解开心结。

转眼过去六天。

年前准备的鸭苗和鸡苗送到靖安,靖安境内的大小水渠,也在百姓的努力下修了大半。

苏绾跟着陆常林安排工人将改良过的水车,送到头年修好的水渠最宽处,准备安装。

原先靖安也有不少水车,但都不大,遭遇干旱后溪流全部干涸一点水都没有,水车也派不上用场。

从平崇下游开的这条水渠,宽度有三米多点,沿途多处都可安装水车,增加灌溉能力。

“往这边挪一下。”

陆常林吼了一嗓子,等工人挪好开始拉起风车,这才松了口气回到苏绾身边,“看这天气,怕是又要下雨,到时候还得去查哪里的虫子比较多。”

连续晴朗了六天,再下雨虫子会更多,他们人手不够没法处处盯着。

送过来的鸡苗鸭苗,都以非常低的价格卖给百姓,让他们放养,总数有一万多只。

“这是小事,靖安境内四十个镇子,一千多个村子我都在当地安排了人盯着,不管哪里出现大片的虫子,他们都会第一时间传消息过来。”

苏绾失笑,“银子得你来支付。”

她每到一处就找当地的百姓负责此事,发现虫子大量孵化就送信到靖安县衙,消息准确可以领四百文铜钱。

“银子?”

陆常林愣了下,回过神随即失笑,“没问题。”

这办法非常好,不用户部招人做事,而是让百姓自己去盯着,出了问题百姓比官员更着急解决。

“贺大夫的实验也该出结果了,我过两日回汴京。”

苏绾仰起脸,掩在帷帽下的双眸清澈透亮,“剩下的事交给你,等这场雨过后就能知晓下一步要做什么。”

已经三月了,气温回升再来几场春雨,土里的虫卵孵化更快。

还得注意雨量,大旱之后必有大涝,不能掉以轻心。

有她实地探查后新开的水渠,只要能赶在雨季来临之前全部修好,发生水患的可能性很低。

“放心。”

陆常林放松下来,想说赵珩已经到了靖安,还没开口就看到几匹马朝着这边飞奔过来。

苏绾也看到了疾驰而来的骏马,马上的身影熟悉又陌生。

两个半月,他们一次面都没见过。

陆常林不说北梁到底有没有出兵,她也没问,只做好自己该做,无愧于心。

可是看到赵珩,她的心跳还是乱了,胸口酸胀难忍。

她喜欢他。

喜欢和他在一起时的轻松愉悦,喜欢他放下帝王身份后意气风发的模样,喜欢他偶尔流露的天真。

她不知道这样的喜欢算不算爱,却从未想过要跟他分手。

从未想过换一个人去喜欢。

也不会再有人能像赵珩这般包容她。

“是陛下和萧将军等人。”

陆常林不明所以,“像是有事。”

苏绾略略颔首,没吱声,掩在帷帽下的眸子隐隐发红。

赵珩转眼到了跟前,他从马上下去,几个箭步冲到苏绾跟前,拿走她头上的帷帽用力将她抱进怀中,哑声呢喃,“舅舅的骸骨拼全了,我没有出兵北梁。”

没有她反对自己出兵,北梁如今已是狼烟四起,怎会是眼前这番忙于春耕的热闹景象。

满朝文武,无人反对出兵。

他们都清楚,宋临川会和他皇叔联手御外,甚至做好了打上一年半载的准备。

便是谢丞相都建议立即行动,兵贵神速。

谢家满门忠烈,折在北境的就有六人,这也是谢丞相不同意谢梨廷从军的原因。

只有苏绾不赞成出兵,还理智的跟他分析,这一仗为什么不能打。

他知道她的分析在理,只是当时没法冷静下来,没法要求她同仇敌忾。

那晚回宫后,他一个在春语阁上站了一夜,最终还是决定出兵,并亲自来了赤虎军大营。

抵达大营当晚,安插在东蜀的探子和守着南境的谢梨廷,同时来消息。

东蜀方面,宋临川在边境预留了五万精兵,只要他们入境东蜀便会立即停止内战御外。

南诏的散兵游勇也在南境聚集,随时会趁着南境兵力不足,杀入南境。

看罢消息,他想要出兵的决心便动摇了,冷静反思出兵是否可行。

靖安灾情未解,北境的百姓刚安稳半年,南诏散兵随时背后补刀。

便是一年半载内踏平了东蜀,北梁也会千疮百孔民不聊生。

伤敌一千自伤八百,此战不值。

他与表兄讨论许久,最终只派了一支精锐过去,将舅舅埋骨他乡的骸骨带回来。

苏绾说的没错,舅舅守卫北境是希望北梁可以安定,自己一意孤行为他报仇,北梁又会陷入战乱。

他好容易压下去的朝臣,也会趁乱结党把持朝政,鱼肉百姓。

这不是他这些年隐忍不发,极力登上帝位的初衷。

也与自己想要将北梁,变成太平盛世的理想背离。

“玄黎。”

苏绾艰难仰起脸,抬手抚上他布满胡茬的俊逸脸庞,“瘦了。”

国恨家仇,机会就在他手边,他明明可以孤注一掷报仇雪恨,最终却只是把舅舅埋骨异乡的骸骨带回。

她错怪他了。

苏绾看着他明显瘦了一圈的脸庞,眼里慢慢浮起雾气,“现在走?”

他应该是来带她去葬礼的。

这一天他定是等了许久。

“在等一会。”

赵珩松开些力道,却仍圈着她,低下头颤抖亲吻她的额头,“让我再抱抱你。”

身为帝王不可感情用事,她比自己更懂得这个道理。

他的冲动,险些酿成大错。

“大家都在看着。”

苏绾回抱他,埋头下去,在他胸前轻轻蹭了蹭。

“让他们看。”

赵珩抬起手,扶着她的后脑又亲了亲她的头顶,胸口翻涌着难以名状的酸涩情绪。

她阻止不了他,却早早来靖安安排百姓提早防虫,布置春耕。

这些本就不是她的分内之事,她却还是做了,还做得比他手下的官员要好。

她不是那些喜欢将情情爱爱放在嘴边的女子,她理智冷静,便是情浓意浓时,也不会盲目的支持他。

他不来,她可能永远不会主动找他。

这两个多月,他日夜难安,既担心找不到舅舅的骸骨,又害怕她再也不理会自己。

收到消息,他第一时间赶来靖安。

她一点没变,像是他来不来都无需在意,她就在那。

赵珩轻轻吁出一口气,像是抱不够一般拥紧她,恨不得将她揉进自己的骨子里。

她怎么可以这么好,自己何德何能能够遇到她。

苏绾被他抱得有些喘不上气来,微微挣扎了下,闭上眼将脸颊贴到他胸口上,仔细感受他的心跳。

良久,赵珩抱够了才不舍地放开苏绾,侧过头看向陆常林,“上马,随我们一道去。”

陆常林扬了扬眉,叫来书童吩咐一声,利落上马。

苏绾和赵珩共乘,秋霜骑着赵珩给准备的马匹,一行人浩浩荡荡返回靖安。

柳云珊带着婢女等在县衙,接了她后,大家再出城往北疾驰。

苏绾抓紧马鞍,整个靠在赵珩身上,心底涌起陌生的又甜丝丝的情绪。

这便是爱吧?

一路快马加鞭,天黑时终于抵达赤虎军大营。

整个营地的将士都已披麻戴孝,安静地在等着他们,燃起的火把,将营地照得亮如白昼。

赵珩下马,全营的将士都跪下行礼,三呼万岁。

“免礼平身。”

赵珩的嗓音裹着些许嘶哑,“当年镇北王领兵抗击东蜀大军,誓要守住北梁山河,令黎民苍生安居。

当年,朕就在这大营之内,等他凯旋。

如今他终于魂归,朕当亲自送他。”

将士低头,依稀能听到几声细微的抽泣声。

赵珩摆手示意他们退下,伸手去接马上的苏绾。

苏绾从马上下去,稍稍活动了下颠麻的双腿,手被赵珩握住一起进入萧云敬的营帐。

营帐布置成灵堂,正中间摆放着一口巨大的棺材,负责治丧的将士,在往火盆里丢纸钱。

苏绾跟着赵珩一起上香,下跪行礼,鼻尖有些发酸。

赵珩做出不出兵的决定,必定经历了极为痛苦的煎熬,还要去说服那些将士,不让他们心生怨怼,过程之艰难是她想象不到的。

礼毕,萧云敬和柳云珊一起跪下磕头,苏绾和赵珩则去换上孝服。

等他们换上孝服出来,陆常林也换了孝服,守在灵前。

“明日一早安葬,你们赶了一天的路,先回营休息。”

萧云敬走过来,哑声开口,“玄黎,父王回来了,他地下有知,知晓你已登上帝位定然无比欣慰。”

“嗯。”

赵珩抬手拍了下他的肩膀,唇角抿紧。

苏绾抬头看萧云敬,发现他的长相比梦中更为坚毅,身上的杀气也很重,禁不住挪开眼看向柳云珊。

一刚一柔,两人确实很搭。

离开灵堂回安排好的营帐,将士送了饭菜过来。

苏绾洗手坐下,赵珩坐到她身边,嗓音还有些低哑,“有没有怪我不来找你?”

“没有,你不来我做完事也会去找你。”

苏绾侧过头,目光柔柔地看着他,“这些事我没有亲历,无法体会你当时的心情,不该跟你说那样的重话,以后不会再说。”

“我也不对,应该跟你说清楚,而不是一走了之。”

赵珩倾身过去,温柔亲吻她的额头,“舅舅在封后大典后,为避免父皇生疑,自请镇守北境抗击东蜀大军,走时带走萧家男儿一百三十六人,无一人回。”

到外祖过世,曾经赫赫有名的镇北王一族,彻底没落。

“他应当也不希望你真的领兵出征,不会怪你不为他血刃仇人。”

苏绾握住他的手贴到自己脸上,“已经牺牲的将士要铭记,得来不易的安宁也要珍惜,我会一直陪你。”

陪着他将这千疮百孔的山河修补好,陪着他一起将北梁变成太平盛世。

“好。”

赵珩又亲了她一下,抽开手捏了捏她的脸颊,“吃饭,明日我要为舅舅抬棺。”

苏绾轻轻点头。

隔天一早,镇北王的棺椁封钉,赵珩和萧云敬一起抬棺,营中哭声一片。

苏绾扶着哭红了眼的柳云珊,鼻子阵阵发酸。

青山处处埋忠骨。

葬礼结束,赵珩送苏绾到靖安后便直接回汴京。

靖安又下了一场雨,各地负责监测的百姓纷纷来信,鸭苗鸡苗吃虫子的速度,赶不及虫子孵化的数量。

贺清尘带着柳云珊等人,分成几个小组,和当地百姓一起利用药汁杀虫。

苏绾和陆常林则负责收购被打死抓住的死虫子,一斤一文钱。

经过二十天的分工和努力,加上水田数量激增,虫灾一事基本上被遏制住。

苏绾交代陆常林还要谨慎观察,防止死灰复燃,带着秋霜先回汴京。

到了六月,各地出现几次小股虫灾,很快便彻底扑灭。

苏绾看罢陆常林的来信,侧过头看着心情愉悦的赵珩,“什么意思?”

赵珩伸手将她抱过来,贴着她的耳朵呢喃,“陛下答应过,蝗灾不起,便与我成婚。”

他早准备好了,连日子都定下来了,只要她点头即可。

贺清尘等人都搬到韩丞相府去了,那儿现在是医学堂,贺清尘做实验带学生。

自己如今出宫住太子府,名正言顺,婚礼由谢丞相和崔尚书为他们主婚,已经说好。

其余受邀的,都是他身边的近臣,不会泄露她的身份。

“好。”

苏绾丢开陆常林的来信,伸手捧起他的脸亲过去。

国丧期间禁礼乐,因此婚礼从简,她没什么意见。

“日子定在这月十五,还有三日。”

赵珩喉咙里溢出一声闷笑,“你在家等着便好。”

苏绾哭笑不得,“这么急?”

“很急。”

赵珩低头吻她。

住了几个月的客房,当然急了。

转眼到了婚礼这天,苏绾看着赵珩送来的凤冠霞帔,鼻子酸得厉害。

“陛下说了,娘娘出门上骄子穿寻常百姓的喜服,上了骄子便换上凤冠霞帔。”

秋霜拿着梳子给她梳头,笑容俏皮,“陛下还说,要让全汴京的百姓都知道娘娘嫁了个商户,骄子要到太平坊转一圈。”

苏绾也忍不住笑,“依他。”

还以为要从简,没想到赵珩竟然准备这么充分,还特别的壕气。

整个汴京城内的树上都挂满了红绸,长安里的树也在三月末全都换成了石榴,开门就是一大片红似火的石榴花。

赵珩说封后大典不能办,但也会给她一个最隆重的婚礼。

苏绾梳妆换衣,到了吉时出门上骄换衣,红色盖头盖下来,便什么都不不管了。

转了一圈,骄子直接进了太子府,谢绝百姓观礼。

苏绾下了骄子,等赵珩揭了盖头,和他一起进入太子府前厅。

“陛下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岁千千岁。”

来观礼的朝臣行礼。

“免礼平身。”

赵珩牵着苏绾的手,朝谢丞相点点头,示意他开始。

谢丞相按制宣读封后圣旨,由崔尚书授凤印,礼成。

送走所有朝臣,赵珩牵着苏绾的手回新房,含笑看她,“还要喝合卺酒。”

苏绾回给他一个微笑,点头。

赵珩倒好酒递给她,自己也拿了一杯,目光缱绻,“绾绾,吾妻。”

苏绾眼里泛着迷蒙的水光,端着酒伸手过去与他交杯,仰头喝下这杯酒。

从今往后,纵有风雨,她也会与他携手并进,共赴白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