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守望无限》第二章:携民渡江(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襄阳,潘古心下雪亮,却是越想越惊,从樊城到襄阳确实只有不到20里路程,步行也不过一日,但历史上刘备携民逃到襄阳时,襄阳城主刘琮拒不开城门,结果刘备只得再往南逃往江陵,到江陵的路就远得离谱,不知道粮食是否还够用。.

“可是,如果路上有什么意外……”

“意外?有孔明军师在,根本不会有意外。”韩飞现出鄙夷的神色。

潘古正准备说出襄阳城之变,转念一想,既然自己是百姓的身份,又被怀疑是曹军的探子,如果现在让这两个步卒听到自己知道刘备军南行的目的地,只能更增嫌疑,到时候就很难解释得清楚了。便住了口,暗暗观察。两个步卒的背甲外各捆有一只细长的布袋,鼓鼓囊囊的,凸现出颗粒的轮廓,大概是米袋,但米袋不大,估计够一个人吃两天。李老贵挑着个竹扁担,担子沉甸甸的,应该颇有些粮食,但如果分给一行7个人吃,想来最多只能维持5到7天,如果将来在去江陵的路上粮尽,即使未被曹军追上,这十余万军民……

正烦恼间,人群一阵喧哗,往两边退去,一群推着粥车的兵士出现在中间让出的道路上,边行边喊:“皇叔仁德,分发军粮,辰时午时各有一次,两县百姓速来领取!”。百姓便拿出锅碗器皿,在道两旁蜂拥着领取粥食,又有兵士从粥车上取出面饼发给百姓,一时间汉水边热气腾腾、欢呼阵阵。

韩飞得意地对潘古努努嘴,那意思是说“你瞧,我说的没错吧”。李老贵从担子里取出一口锅,对王安和韩飞谄媚道:“小人帮两位军爷领粮”,一扯潘古,朝领粮的人群里挤去。潘古心下仍然忐忑,但闻到空气里米粥的香气,才发觉自己一直未曾进食,肚里确实饥饿了,便随着李老贵领回一锅粥、十余张饼,分给众人吃了起来。

刘备军分济的粮食十分充足,百姓们吃饱喝足,妇孺也不哭闹了,有人高喊起“皇叔仁德”,很快就带动了所有人。汉水北岸的十余万百姓同声振臂高呼,呼喊声震天动地,越过宽广的水面,直传到南岸渡口半里开外的一个小土丘上。

十数骑人马正立在这土丘上向北眺望,为首一名方面大耳的中年人手拈颌下短须,两眼微眯,听着从北岸传来的呼喊声,面有得色。良久,侧头对身边一名羽扇纶巾的青年文士说:“孔明,果然如你所料,这么一来民心都已平服,非常好。”

诸葛亮轻摇羽扇,微笑道:“亮不才,只是说出主公心中所想,达成主公心中所愿,百姓归服实在全仗主公仁德,相信经此一举,主公的声望愈盛,天下归心也不是多么久远的事情了。”

刘备赞许地点点头,身后却有人“哼”了一声,似有不满。回头看去时,一个满脸皱纹的中年文官已经越过众人。拍马走上前来。

看到这人,刘备眉头微皱:“糜竺,你对军师的说法有什么意见吗?”

糜竺赶紧躬身道:“主公仁德盖天,小人没有丝毫拂逆之意,只是这一次赈民就差不多消耗了我军两成粮草,小人掌管全军后勤,害怕这么一日两赈下去,日后万一粮草不济,军心就乱了。”说完,糜竺低下头,刘备板起脸也不言语,看向诸葛亮。

“一日两赈是主公的意思,眼下携众民渡河,首要之举就是平复民怨,否则一旦出现变乱,不但误了我军行程,对主公的仁望更加不利。”诸葛亮说着向刘备躬身抱拳道:“主公的意思是,此地离襄阳不过二十里,百姓吃得越饱便走得越快,即使把渡河的两日算在内,相信总共不过三日就可以到襄阳,曹操离这里只有百余里,如果百姓有怨走得慢了,曹军轻骑赶来,我军被江水隔断,难以取胜。因此,赈则两利,不赈则两害,主公的决定实在是英明极了。”

刘备听着听着,脸色稍霁,又看向糜竺道:“军师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糜竺瞪了诸葛亮一眼,涨红了脸急道:“可、可是,军师初来我军,还不熟悉军中运作的道理,万、万一有什么变故,粮草不济、不济……”他口才远没有诸葛亮好,这一急,结结巴巴地不济了半天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下去。

“博望、新野大败曹军全赖军师,不济,有什么不济的?”刘备拖长声音打断道。话里听不出怒意,但身后众人一惊,情知刘备向来喜怒不形于色,用上这样的语调已经是极其少有的了,看来这次糜竺要糟。

糜竺更慌了,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冒了出来,满是沟壑的脸红得发紫。好在张飞从旁替他解了围:“大哥,糜子仲说得没错,昨晚俺与二哥也曾谈到此事,襄阳那边确实不大可靠。”

刘备“哦”了一声,道:“想不到三弟有这般看法,到不知是怎样个不可靠。”

张飞指指身后:“这不是俺自己的看法,是俺营里一个司马跟俺说的,俺跟二哥都觉得有道理,正准备找大哥商议。”张飞身后正是那个在樊城中被称作“张震鸣”的精悍骑兵,张震鸣身侧还多了个身材纤瘦的骑兵,只是戴着一顶遮住大半脸面的奇形铁盔,看不清样貌。

见众人的眼光齐齐望向自己,张震鸣在马背上直起腰,拱手道:“小人前军司马张震鸣,禀主公和各位大人,荆州刘表刚刚过世,现在襄阳城主虽然是二公子刘琮,掌权操持的却是蔡夫人和蔡瑁,一直听闻这两人有降曹献出荆州的打算,此前又曾对主公不利,我军带着这两县百姓到了襄阳城下,如进不得城,必将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诸葛亮笑道:“既然如此,请问张司马有何良策?”

“我军轻装快进,让两县这十余万百姓散回原籍,这样既不愁军粮过分消耗,如果到时襄阳闭城,也好另做打算。”

一听这话,糜竺眼睛一亮,刘备脸上却立刻变了颜色,诸葛亮道:“你是说把这些甘愿追随主公的大汉子民丢给残暴无仁的曹贼?”

张震鸣道:“曹操虽然残暴,但对外还是窃有汉丞相的名义,如果百姓散归乡里,不做反抗的举动,相信他不敢明目张胆地屠戮百姓,让天下离心。反而如果这些百姓跟着我们南行,曹操大军一到,就有理由军民共戮了。”

“若按张司马所言,必将陷主公于不仁不义!”诸葛亮厉声道,走前两步,向天抱拳:“主公自桃园结义,平原起兵以来,一向以忠义仁德行走天下,新野、樊城两县百姓宁死愿意追随主公,也是因为仰慕主公的声望。现在全天下都看到我们带着百姓一起走,都道主公仁德爱民,如果丢下百姓,主公定会被人说是贪生怕死,多年的名声也会毁于一旦!这是其一。”

顿了顿,转向众人道:“况且二公子刘琮是大汉皇族之后,刘表刘景升治理襄阳多年,全城军民也都一样怀有忠义之心,主公到了襄阳城下必将一呼百应,蔡瑁等跳梁鼠辈,哪里还敢螳臂挡车,这是其二。我军以奇计截获曹仁粮草后,粮草已经非常充裕,即便一日两赈,到襄阳也是绰绰有余,更何况主公所到之处,各地乡民必将箪食壶浆给我军提供粮食,哪里还用发愁粮食问题,这是其三。有这三条,亮以为我军应该继续按照先前计划行事,取襄阳暂歇后再做计议。”听得刘备连连点头。

张震鸣还想再说什么,刘备摆摆手:“我主意已定,张司马不必再言。”又对众人下令道:“二弟,你领本部在这里督令船只加快渡河速度,务须在2日内把全部百姓渡过南岸”。

绿袍长髯的关羽面带忧色,稍作犹豫,还是点头领命。

“三弟,你勇名最盛,领本部继续搜查曹军的探子,侦查曹军动向,待百姓全部过河后为全军断后,其余人马随我即刻先行。”

张飞高声领命,刘备微笑着拍拍他宽厚的肩膀,拨转马头下丘去了。关羽向汉水北岸又张望了一阵,驱马到张飞马旁,两人并辔行下丘,一边商议着什么,张震鸣和那名纤瘦骑兵紧随在后。</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