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采参奇谈》第十三章 尸养参(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尸养参?”众人齐声问道,那颗红色的小草确是人参的枝叶,不过仅是灯台子,也就是所谓的四品叶人参,年限大概就是四到五年,但它的枝叶十分怪异,不仅颜色通红,枝叶脉路也是十分似人的血管,仔细看的时候还隐约可见有液体状的东西在脉路中流动,十分地诡异,加上先前九爷所说尸养地,此刻又说尸养参,莫非这尸养参是真的以人尸为肥料来成长,所以名为“尸养地”、“尸养参”?

九爷一眼就看出了众人所想,摇摇头说:“尸养地下面并不是真的埋了尸体,但是也差不到哪儿去了,那尸养地是用人血为主要原料,加入了许多特别炼制的丹药一类,混合泥土所制成,用尸养地栽培出来的人参,称为尸养参,尸养参最大的好处在于药用价值远远超过同年限的普通人参。.尸养参的方法最初现于汉代,早已在晋朝失传,想不到今天竟有机会见到。”

人参最早的记载始于汉代,其中《春秋纬·运斗枢》、《礼纬·斗威仪》、《神农本草经》上都有详细的记载,认为人参能治百病,且有延年益寿之功效,古人信奉养生之道与长生之术,人参自然成为了帝王必不可少的药物,甚至用于炼制不死丹药,《礼纬·斗威仪》、《梁书》等书上都有明确记载用千年人参炼制不死丹药的文字。

但是人参难寻,千年人参更是难觅,数十年来的过度挖掘,导致深山之中也难寻千年人参,在皇室之中大有能人异士,当时朝廷设有“紫气门”、“摇光堂”来专司采集人参,其名字分别来源于《礼纬·斗威仪》中的记载:“上有紫气,下有人参”,以及《春秋运斗枢》的记载:“摇光星散而为人参,人君废山读之利,则人参不生”,其“紫气”、“摇光”是指山中一种潮湿的气候景观,古人认为凡是有“紫气”、“摇光”之地,必然会有人参。

“紫气门”、“摇光堂”中能人辈出,由于千年人参日益稀少,就有一个能人钻研出了一套能够以“籽参”(即人工栽培人参)来替代野生千年的法子,便是以九百九十九人的鲜血,混合一些丹药矿物,混淆入泥土中,以此来栽培人参,这种方式成效极快,远超现在的林下参栽培法,且药用价值几乎与野生人参无异,往往数十年的尸养参就可代替千年野生人参来炼制长生不老丹药。

这种方法残忍至极,于是到了晋代,晋朝并不喜好人参,《晋书》中更是将人参称之为“妖参”,不禁废除了“紫气门”、“摇光堂”,更是毁了所有与“尸养地”、“尸养参”有关的书籍,并且禁止流传,其中便包括了“尸养地”的制作方法,以及“尸养参”的采取方法。

眼前这株尸养参仅有四五年的年限,应该是林中尸养参所繁衍下来的后代,不过这株人参一眼便可看出并非凡品,虽然不知药用价值是否真的高于普通人参,单是以这种珍惜的品种,就足以卖一个好价钱,彪子不待九爷发话,就已经拿出红绳系住了参枝。

采参有严格的规矩和程序,其中第一步便是以草帽扣住人参或是以红绳拴住人参,第二步才能刨土,这是因为传说人参有腿,倘若不以草帽盖住或用红绳拴住,人参便会从眼前跑掉。

那刨土本来是由“把头”亲手来挖,刨出人参后还要举行祭山神等仪式,但是九爷把头却是从来不兴这一套,都是有参便挖,不必非得等把头,只是祭山神依然是必不可少的,山神爷是保佑抬参人的神明,倘若抬了参而不祭山神爷,不久便会有大祸临头。

眼见彪子随即摸出鹿骨针就要刨土。九爷见状赶忙拦住了彪子,说:“这‘尸养参’确实是难得一见的极品,不要说你,就连我都手痒想要把它给抬回去,可是这尸养参不是随随便便可以抬的,据说要尸养参由于长期生长在尸养地,根部是有剧毒的,一旦刨开,毒气就会飘溢出来,而且出土后不到三刻便会化作粉末,采尸养参要有专门的方子,与我们的采参之法是有不同,当世知道的人已不多,或许已经脉绝。”

九爷言下之意是既然已无人能够抬得尸养参,便让它们在这里好生生长,待到后人有能人异士寻出法子,再来采摘,也算是给后来的抬参人留条路子。彪子却听得浑身冷汗淋漓,想不到差点就在这小参苗上丧了性命,当下就点点头收了红绳,陆小北更是听得心惊胆战,是从来也没想到人参之中竟也有这样博大精深的文化,听九爷说起来,心中更是对这趟抬参之路充满了兴趣。

九爷环顾了众人一圈,然后沿着前面的断崖处走了开,陆小北赶紧跟上,生怕漏掉了半点细节,只见九爷的眼神凝在断崖之下,似是在寻找什么,没一会的工夫,就听九爷叫道:“成了!”

只见九爷手指之处,有一条不易察觉的道路隐隐通往山脚,这条道路十分陡峭,紧贴着这段稍微平缓的崖坡延伸向谷底,而且道上杂草丛生,显得十分隐秘,若不是有九爷引导,旁人是绝难发现。

张雅轩一见这条道,立刻就明白了**分:“这就是‘断魂梯’?”

“断魂梯”在抚松县也是相当的有名,有“断魂梯上魂断梯”之说,由此可见“断魂梯”的厉害,不过这断魂梯也仅是传闻之中,就连经验丰富的老抬参人也是从未见过,甚至有许多人怀疑断魂梯是否真的存在,直到众人今天亲眼见到,才知道这断魂梯并非虚妄。

“没错,断魂梯以陡、滑著称,倘若一不小心就会落入万丈深渊,等会走的时候,大家要格外小心。”九爷说着亲自拿起了攀岩绳,在树林周围摸索了起来,九爷看了一圈之后选定了一个奇形怪状的巨石,那巨石东凸西凹,整个岩石上都是坑坑洼洼,倒是十分利于攀岩爪的钩放。

九爷用攀岩爪试探了一番,找了一个好位置使劲卡在上面,放好以后九爷用力扯了扯,觉得还算稳固,但仍是不放心,又将攀岩绳在岩石上捆了几圈,才满意地点点头。那攀岩绳大概有二十来丈,也就是六十米左右的长度,绕了几圈以后还有五十米,可是这块悬崖离那梯子河的距离一眼望不到太准,为了防止绳子长度不够,九爷又要过了陆小北的攀岩绳,与先前绑住岩石的攀岩绳接在一起,打了好几个死结,这才将绳子一甩,扔下了山崖。

众人见九爷忙活完了,纷纷拿出腰扣系在腰上,同时固定在绳索上,九爷边扣边叮嘱道:“腰扣一定要系好了,最好多试几次,要是悬崖上出了事,谁也帮不到忙。”

“好。”陆小北回答一声,学着九爷的样子系好腰扣,九爷一一检查了每个人腰绳,觉得大致无异,又叮嘱了一遍,这才手持绳索,背谷底从悬崖上蹬开了出去。

见九爷下去以后,阿坤、阿发、彪子、张雅轩、虎子紧接着一一落了下去,陆小北也转过背身,双脚一蹬,学着九爷的样子把握着攀岩绳跳出,就在陆小北跳出的瞬间,忽然发现森林之中有一个寒冷的目光闪现了一下。</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