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易魂神功》第十一章:历城三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历城城北有一个很大的荷花池,名叫“莲子湖”,亦叫“历湖”。。湖内遍生荷莲,湖畔垂柳依依,花木扶疏,“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她风景的最好写照。此时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游人甚多,其中文人雅士也不少,他们聚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赋诗作画,雅兴非常。

张子健看着别人吟诗作画,也不禁技痒,道:“大哥,面对如此良辰美景,咱们何不作诗画以助兴?”

王文龙一听,忙闪到一边去,装作听不见,心想:“二哥也真是的,明知道我不会绘画,偏偏提出这样一个建议,若是他们都去画画了,扔下我一个游玩,岂不是无趣的很?大哥啊,你千万不要答应他,千万不要答应他……”

此时,白丹伦的心情也很好,他已经很长时间试过这般悠闲地欣赏风景了,而且还有两位义弟相陪。此刻他只想好好地享受一下,并不想绘画,因此他只是微微笑道:“二弟,我正是不想错过这番美景,所以才不想在此时绘画。这么多年来,我虽然到过许多不乏美景的地方,但是一直无心观赏,因此错过了许多的人间美景。眼下,这里风景宜人,我又难得平静下心来欣赏美景,所以我现在并不想作画,这点还望二弟谅解!”

张子健虽然感到有些失望,但是他也能理解白丹伦此时的心情,便向他介绍这“莲子湖”。原来这莲子湖是由众泉汇流而成的天然湖泊。湖底则是由不透水的火成岩构成,因而湖水“恒雨不涨,久旱不涸”,常年保持较固定的水位。王文龙这才知道,这莲子湖其实是大明湖的前身。

这时,不远处传来几声浪荡的笑声,王文龙循声望去,只见不远处的一座亭内,有四个富家公子打扮的人,正击掌大笑。他们的下人都站在亭的入口处,防止其他人进入,只听的一人道:“‘千娇百媚入我怀’,侯兄恁地贪心了些,不过这一句也真够妙的,有画龙点睛之妙。就因这一句,侯兄的诗就胜陈兄的一筹。陈兄,你可心服?”

那矮小的青衣公子道:”侯兄的才华本在我之上,我岂有不服之理?我和侯兄都已经各自作了诗,现在该轮到你们两位了。”

那个胖公子装模作样地道:“既然你们两个都是以美人和花为题,那我也作一首《美人与花》吧。刚才你们两人的诗,作得虽然很好,但是有艳诗之嫌。我们都是读圣贤书的人,怎么能作那些低俗的诗?要作就当作些有内涵的诗,有创意的诗,能够传承千古的诗,方配的起我们的身份。”

那两人连连称是,迅即转过身去,面容古怪,似乎正在强忍住笑,憋得满脸通红,站在一旁穿着灰白长袍的公子,也嘴含微笑地看着他们三人。只听得那胖子吟道:“美人与花争相辉,昨日观花花胜人。今日观花人胜花,此般变化由我心。”吟完后,那胖子得意地摸了摸没有胡子的下巴。

三人便使劲地鼓起掌来,大声喝彩,口哨声不断,特别是那姓侯和姓陈的两人,使劲地拍掌叫好,满口谀辞。

王文龙看得忍不住笑了起来,心想:“那人也真是可笑,明明他自己和另外两人同是色狼和草包子,偏偏要在众人面前装清高,扮才子,真是可笑极了。”便问张子健,那四人是什么人?

张子健狐疑地看了王文龙一眼,以为他是明知故问,随即方想起他失忆了,便道:“穿灰白长袍靠近岸边的那人,我不知道是谁。胖的那个叫袁通,这人在三人中权势最大,也是他们默认的老大,矮小的那个叫陈诚,瘦瘦高高的那个叫侯日天。这三人既好色,又喜欢仗势欺人,为历城百姓所厌恶。百姓称他们为‘历城三鬼’,而他们却自称是‘历城三杰’,其实他们全都是只知道吃喝玩乐的无能之辈。对于这种人,我们最好不要和他们来往,免得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王文龙点头应是,继续倾听他们的谈话,他已经把他们的话当笑话来听了。那袁通脸皮上的功夫,还真是练到家了,大言不愧地道:“行,等我出了诗集后,准会请你们到映月楼上,喝玩一番。现在,该轮到徐公子作诗了,徐公子请吧。”

那徐公子一番推让后,才抬头看了看天空,又回身看了下岸边的柳树,吟道:“晴空孤云飞,柳树独蝉鸣。布衣鸿鹄志,诉与谁人听?”

历城三鬼大声叫好,然后三人互看了一下,就是没人肯出言评价。袁通往日在三人面前,常常自诩文武全才,如今为了不在二人面前落下面子,只好尴尬地笑笑,道:“徐公子的诗作得真好,前面两句写的是眼前之景,后两句则是借典故抒壮怀,由物到人,两者看似不相连,实是共同突出两个字——“孤独”,而最后两句更是把这“孤独”升华到了一种新的境界,那就是英雄无知己的孤独。整首诗可谓是匠心独运,浑然天成,简直能够和我刚才作的那首诗相媲美,佩服,佩服!”说着竖起了拇指。

王文龙听了哈哈笑了起来,一开始,他也以为这胖子是诚心称赞那个徐公子,哪知道到了最后,却来个回马枪,自夸一番,如此一来,他前面说的话,就全成了废话。

那个徐公子也不恼怒,还自承才华不及袁通。

陈诚道:“袁兄,刚才你说徐公子诗中用了典故,小弟不才,却是看不出哪里用了典故?”

袁通一折扇打到陈诚的头上,道:“你有没有搞错,连这个典故你都不懂?难怪你作的诗最差。那你可听说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句话?”

陈诚认真地点点头道:“我听说过,这句话好像是出自《汉书》中的《项羽本纪》一篇。哦——是了,这话是项羽说的。哎,我记性不好,一时竟把这忘了。”说着拍拍脑袋。

王文龙听得狂笑不已,真担心自己会因此而笑死。这时,那侯日天道:“陈兄,你记错了。《汉书》是记载汉朝的事,又怎么会记载有关项羽的事呢?”

陈诚一想觉得也对,知道自己没法挽回面子了,就赧颜道:“那这句话是谁说的?”

侯日天颇为得意道:“其实,这句话是秦末陈胜说的,语见《史记》中的《陈胜世家》一文。”忽然,袁通哈哈大笑起来,又用折扇拍打了下侯日天的头,道:“你们两个啊,平时不好好读书,现在可好啦,当众出丑,看你们俩的脸,以后往哪里搁。这句话出自《史记》,这倒没错,可是这话却不是陈胜说的,而是陈涉说的。”

侯日天思索了一番,良久才不服道:“陈胜和陈涉不是同一个人吗?我哪里说错了?”

陈诚刚被侯日天取笑了一番,眼见有机会取笑他一番,哪里肯放过,讥讽道:“侯兄,你这是什么道理?他们两人的名字都不同,怎么可能是同一个人?难道他们两人同姓,就是同一个人了?按你这么说,那我岂不是和他们也是同一个人?”说着哈哈大笑起来。

袁通道:“是啊。我也从来没听说过,《史记》里有《陈胜世家》这么一篇文章,你若不信,你问一下徐公子,诗是他写的,他肯定知道。”

陈侯两人忙问那徐公子,只见徐公子额头汗珠密布,道:“我这个人,生性驽钝,又不爱看史书,是以并不知道陈胜和陈涉是否是一个人。那句话,我也是听先生说过,至于出自何处,那我就不知道了。这还望几位公子见谅!”三人大感失望,又争论了一番,最后吵着要回家查书,以定对错。</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