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个奥斯汀荣誉市民的美国生活》第一章:旅行美国 梦想成真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旅行美国 梦想成真

1、第一次赴美签证记 (本文曾经发表在《出国》杂志,2007年第四期

2、第三次赴美签证记

3、为什么选择了日航•中、美、日、韩四国航空公司做比较

4、万里云海隔不断 一夜飞到美利坚

5、印象中的美国――五大湖上空的随想

6、要学会同中国打交道――“9.11”后一个美国老人写给孙儿们的忠告

7、要与美国打交道 我们也必须全面认识美国

8、近年来美国出现了收费卖签证的“黄牛党”(本文曾经发表在《出国》杂志,2007年第六期)

9、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和他们眼中的美国

1、第一次赴美签证记 (本文曾经发表在《出国》杂志,2007年第四期)

8 月 1 日晚 9:05,我与妻子在大连火车站乘坐4217 次列车去沈阳。

8 月 2 日晚 10:05,我们乘坐T456次列车从沈阳回到了大连火车站。

历时25小时,赴美探亲签证顺利通过。所说的25小时,是我们从8月1日晚上离开大连站到沈阳,8月2日晚上从沈阳回到大连火车站总共所用的时间。而面对美国领事馆的签证官,双方问答说话的时间只有3分钟。

应邀赴美探亲 奔赴沈阳签证

1999年7月,我儿子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同时获得了美国大学的研究生入学资格,并获得全额奖学金(免除学费之外,提供足够的生活费)。1999年8月,儿子去美国读书深造,毕业后在美国新泽西州的光电公司工作,与我们已经三年没有相见了。前不久,我儿子寄来了邀请我们去美国探亲、旅行的邀请函和相关材料。按照有关规定,中国东北地区的居民,办理去美国的签证申请,要到美国驻沈阳领事馆。7月23日,我们用电话同美国驻沈阳领事馆预约,定于8月2日上午9时到美国驻沈阳领事馆当面办理赴美签证事宜。

我们乘坐的火车于8月2日早上 3:20到达了沈阳北站,我们马上就买了当天下午5:45返回大连的特快列车的车票,因为无论签证通过与否,我们都不准备在沈阳逗留,我们在站内的花岗石地面上坐着等待天亮。这次来沈阳办理赴美签证,我们心态非常平和,如果能顺利签上,我们马上可去美国见到儿子,家人团聚,顺便还可以在美国观光游览,当然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如果通不过,我们也可省出许多旅行费用,毕竟去一趟美国,开销也是很大的。签证成功后,我们去美国新泽西州(在纽约附近)探亲,往返途中路经日本的东京、大阪两地,我与妻子两人往返飞机票费用为16 000元人民币。

早上7:00,我们走出沈阳北站,天上下着蒙蒙细雨,我们搭乘出租车,10 分钟后到了美国驻沈阳领事馆。这时雨越来越大,当车开到美国驻沈阳领事馆前,我们刚下车时,一位中国武警战士立刻走上前来,要求司机把出租车马上开走,不得在此停留。并要求我们也立刻离开美国领事馆的大门口,到对面马路人行道上等候签证,我们感到气氛好像有些紧张。

我们穿过马路,到了对面人行道上,还未等我们进一步看清周围环境,一群“拉客人”围上来便问:“你们是去哪里的?”因为韩国、日本驻沈阳领事馆也在这附近。所以来办理签证的人中有去美国的,也有去韩国、日本的。

“你们的表填好了吗?”

“你们的照片让我们看一看,合格不合格?”

他们手里拿着的透明塑料包里,装着空白的申请签证的各种表格。我们来沈阳之前,曾有朋友告诉我们,在沈阳有私人代理填写签证表格服务的,一次收100元人民币的费用。这是因为签证申请的表格很复杂,要用中文、英文分别填写,很多人搞不明白,常常填错,所以不得不求助这些人,我们看到,情况确实像朋友所说的。

来沈阳之前,我们曾到中信银行大连分行咨询赴美签证的事宜,接待人员说,去沈阳签证可在“大连中信银行”交签证费后领取申请表,这样在大连的家里填写,时间比较充裕,有关证件材料也好找。我们便在大连中信银行交了签证费,由儿子在网上进行指导,费了好大劲,填好了所有表格。有中、英文对照的各三张,有正式表两张,叫DS-156表,共36 条,自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后又加了一张“非移民签证申请补充信息表”,叫DS-157表,共有18 条,我们按实际情况逐条认真填好。

大连中信银行的接待人员还说,签证申请表上要两张2寸照片,须是近三个月内照的才行。我们是到沈阳美国领事馆办签证的,我们的照片是办护照时,在大连公安局外事办内设的照相部照的,照片背景为淡蓝色,我们不放心,又赶到那里咨询。照相工作人员说:“在我们这里办护照时拍摄的照片办签证一定好用。”我们又到外事办的9号窗口问,回答也是肯定好用,我们便放心了。所以在沈阳美国领事馆前,当拉客人一再地问我们照片是否合格时,我们也不理会他们,相信大连公安局外事办公室里工作人员的话。

雨在不停地下,时大时小。我们站在路边的人行道上,看到对面领事馆的全貌。二栋小楼,相隔20多米。一栋三层,一栋两层,一道围墙,围着这两栋楼。围墙上有带刺的铁丝网,围墙外的地面上还有一道一圈一圈相互连接的,直径有一米的铁丝网,像战场上的防御工事一样。楼屋顶的旗杆上挂着一面美国国旗,在风雨中飘扬,给前来签证的人一种神秘感。

在美国领事馆周围有许多中国武警战士站岗守卫,每个拐角处都有岗亭。正门处有五六个武警战士,不断地用手势和简单语句,要求下车和路过的人马上离开美国领事馆的大门口。我们耐心地等待着,看到领事馆的中外工作人员陆续地走进大门,武警战士同样要认真检查他们的证件。

上午九点开始,武警战士开始按事先电话预约的号码,逐个把等待签证的人叫过去,检查护照、身份证、申请表。检查对照三遍之后,交由大门口内的穿黑色工作服的人员再检查,共四遍,才被允许进入领事馆大门。到了院内,楼门口又有一位中国女工作人员检查护照、身份证、申请表、交签证费的收据。此时,令我们十分吃惊并难于理解的是,这个工作人员说,我们申请表上的照片不合格,他们要求是白色背景的照片。而我们在大连公安局外事办照的背景有点淡蓝色,虽然很淡,当然不容我们申辩,要我们立刻退出领事馆大院,到外面重新拍照。

我们只好又回到对面“拉客人”要看我们照片的地方,每人又花了30 元重新拍照。“拉客人”还说:“早说叫你们重照,你们不听,是不是还得出来另照。”很多出来重新照相的人都在发牢骚。等我们照完相,把照片钉在申请表上,再回到领事馆的院内时,大多数人都进到屋里去了,我们只得排在后面了。

进了大门,通过安全检查门时,工作人员问我们有无手机、传呼机,身上带没带香烟、打火机等。我们一概没有,轻松过了安检,进入等待室。在第一个窗###上申请表、护照,其他材料自己拿着,等待面谈时交给签证官,我们找座位坐下。室内20几个座位已坐满。这时看到在外面等待时,排在我们前面的一对夫妇已签完,从签证处出来,见到我们,打手势告诉我们通过了,很高兴的样子。

面谈窗口问答 各种情况都有

我们坐下后,两位签证官开始休息,在窗口内站着喝咖啡,两人边喝边聊天。中午十一点,又开始工作。这时候,我看到领事馆的签证官把要面谈人的护照放在玻璃窗前,中方工作人员看到后,喊出申请人的名子,叫到窗口前面签,两个签证官每人负责一个窗口,同时工作。签证官与申请人通过麦克风对话,四个人对话都能听见。我们一边听,一边想着自己的事。若是学生签证,双方都用英语对话,若不是学生,申请人与签证官都说汉语,签证官的汉语讲得很流利。下面是我们印象较深的几个人面谈的情况。

1.到美国买东西的两个“企业家”

签证官问:去美国干什么?

这两个人说是沈阳什么公司的,到美国休斯顿买一种什么东西(没听清)。

问:为什么要到美国去买?

答:只有美国才有这种产品。

问:买了以后怎么运输?

答:海运。

问:你家里有什么人?

答:有一个女儿,16 岁,下面还有一对双胞胎,这是上帝赐给我的礼物。(听众多人议论,真会编)。我想可能是中介公司帮助设计的台词,用“上帝”一词,与签证官套近乎。

最后签证官又问了申请人的收入情况,申请人回答有存款人民币几十万。

签证官:很抱歉,我不能给你签证。

以后的情况也都是这样,不管是签还是拒签,签证官问的都很详细、很有耐心。问的过程很类似,只是最后几句不同。若是通过,就说:“请你下午四点到这里拿签证。”以前听说沈阳签证挺难,去年报纸上登过被拒签的学生进行抗议的事。有六七拨到美国西部的赌城拉斯维加斯参加服装展销会的申请者,有十五六个人,先后都被拒签。每一拨有的是两位男士,有的是三位女士,都是年轻力壮的。

2.一女孩留学签证被拒

在领事馆外面等待时,我们认识了一位女孩,是一位大学生,她的家在江西省,因在吉林大学读书,户口在学校,按照规定,要到沈阳美国领事馆办理签证。女孩读的是电子工程专业,去美国依阿华大学读研究生,有奖学金资助。我一听“依阿华”,心里一丝凉意,我知道一九九一年十一月一日,一名刚刚获得美国爱荷华大学太空物理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卢刚,开枪射杀了三位美国教授、一位大学副校长和一名同样来自北京、同时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山林华。当时,这一事件在中国、美国引起很大震惊。当时中国国内的报纸也有报道,《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一书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述。当然此事对这位女同学的签证不会有直接影响,只是我自己一时的联想。

美国签证官与女孩的问答,双方都用英语,双方也很客气。女孩不时发出“耶”的声音,可能是赞同签证官的话。再后来,只听女孩大段回答陈述。双方问答持续了十多分钟,我想一定能通过。可是最后还是很遗憾,拒签了。可能是开头有些问话女孩是没听懂,或没答对。据说,留学生签证,只要三次说“Pardon?”就会被拒(即三句问话没听懂)。女孩出来后,面色严峻,我们也替她惋惜。

3.一位男学生顺利通过

几乎同时,在另一个窗口上,一位男学生在面谈。只听他回答签证官的英语问话时,一个词、一个词地往外蹦,英语说得很不流利,我感觉他的语音也不好,但是最后通过了,他高兴地很快走开。

4.一位第二次申请者被拒签

一位中年男士,西装革履,打扮入时。

问:你上次被拒签,怎么预约时没说实话。

答:我以为让我补充材料,不是拒签。

问:你这样不好。

因为电话预约时,工作人员要问是首次签证,还是第二次、第三次签证。被拒签过吗?领事馆把相同情况的申请者集中在一起办理。今天上午全是首次面谈的,我们认为他马上就没戏了,但是,签证官还是详细问了一些有关情况。原来这人的女儿到美国读书才半年,他就申请去探亲,第一次签证被拒,这次是二签,最后还是被拒了。

5.一位老太太被拒 出言不逊

一位中国老太太,70 多岁的样子,她的三个女儿先后去了美国,至今未回。因为同时听两边申请者的对话,所以有些问答没听清。老太太被拒后,动情发怒,引起我们的注意。老太太说:“你不能有孩子,我去看我的女儿,你为什么不让?你拒签,你拒签还收我的钱,退钱!(指签证申请费)。”美国大使馆、领事馆规定,不管是通过还是拒签,签证费都不退。老太太在窗前不肯离开,发着牢骚,后来被领事馆的中方工作人员劝走。老太太发怒时,美国签证官一言不发。

坦然面对 轻松通过

快到十二点了,签过的人都陆续地走了,我们后面只有两个人了,这时,才轮到我们面签。我们被叫到右侧的窗口,我先把儿子寄来的材料递给签证官,手上还有一些我们的证件。签证官说:“都给我。”同银行的窗口一样,在玻璃窗下方的开口处,我把材料递进去。

问:去美国干什么?答: 看儿子。

问:你儿子去美国几年了?答: 三年了。

问:去美国什么地方?答: 新泽西州,爱迪生市。

问:你们去过美国吗?答: 没有。

问:去过其他国家吗?答: 没有。

问:你儿子回来过吗?答: 没有。

问:你儿子结婚了吗?答: 没有。

问:你们有几个孩子?答: 只有这一个。

问:你工作吗?干什么工作?答: 工作,我是中学教师。

问:你在这个单位干了多少年?答: 30 年。

问:你们准备在美国呆多长时间?

答:三个月左右,这是我单位开的介绍信,领导给我的假。

“好!请你们下午四点来拿签证。”签证官说,然后从旁边的小盒中拿出一片普通邮票大小的纸片给我一张,上面有英文字母和号码,是我们下午来取护照签证的凭证。护照和申请表被签证官留下,其他材料证件从小窗口退给了我们。

有关材料 准备齐全

签证官在问我们这些话时,看我们准备的所有材料:

(一)我儿子寄来的材料清单。

1.邀请函(原件),英文一份,中文一份,电脑打印,手写签名。

2.护照、SSN(社会安全号)复印件。 3.每个月的税单、工资单(原件)。

4.公司工作证明(原件)。5.住房证明(原件)。

6.银行存款证明(原件)。7.驾照(复印件)。

(二)我与妻子的材料清单。

1.工作单位介绍信 2.工作证 3.职称证 4.房证 5.户口簿

6.护照 7.身份证 8.照片,儿子在美国的照片两张,我们全家四口人在大连的照片三张,证明是一家人。我们没有去公证处办理亲属关系的证明。

儿童签证 通过率低

我们走出领事馆的大门,雨已经停了,门外一片清静。经过一上午的忙碌,已是饥肠辘辘,我们马上找地方吃饭,因为天气太闷热,吃饭后就在附近的一家中国银行内等待,直到快下午四点才出门去领事馆门口。

这时,领事馆下午签证面谈的还在进行中,下午面谈的全是儿童,十几岁的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好像是一些团队夏令营之类。由一位家长陪同孩子到里面面谈。陆续从领事馆出来的人,表情各异,少数几个签上了,大多数被拒签。签证通过的人马上就走了,被拒签的人大多数没有走,在那里交流被拒的原因。其中一家三口,父母领着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那母亲说:“老外问我的工作,我说是单位人力公关部长。他又问,人力公关部长是干什么工作的。我说是人员调配的。他再问,什么是人员调配?我回答,人员调配就是人员调配。”说话人说:“老外听不懂人员调配就把我们给拒了。”

这是这位女士的说法,是一面之词。儿童赴美签证通过率不高,是一个事实。美国方面拒签的真正原因在于防止非法移民,这是许多人心知肚明的事情,这位女士的说法只是表面现象。

拿到签证护照 计划赴美之行

下午四点整,我们拿签证的人分批被叫进领事馆院内。同上午一样,逐个检查,这时我们手中只有身份证。当再次通过安全检查门时,铃声响起,我一惊,心想我身上没有什么违禁物品。工作人员上前摘下我的眼镜,又让我自己摘下手表,这时再通过,就没有问题了。

五点多,拿到有签证的护照,从领事馆出门时天又下起了雨,我把护照放在上衣内,用胳臂夹住,与妻子一起打出租车去火车站。这时候雨越下越大,我暗自庆幸出来早一步,否则必被大雨浇透。我担心那些后出来的人,因为四点进入领事馆院子里时,没有一个人带雨具。路上积水越来越多,出租车飞快地前进,车轮将水溅向两侧,如海中飞驰的摩托艇。大雨瓢泼一般,车窗的雨刮器好像都已失去作用,前面白茫茫一片,几乎看不见道路。

我们到了沈阳北站,看见有人给下出租车的人打伞,送到车站防雨棚下,每人收两元钱服务费,我们觉得很新鲜。等到我们接近车站防雨棚时,雨竟然停了。我们来时坐的是普快列车,人很多,车上非常热,返回大连乘的是空调特快,舒服多了,一路上看见窗外仍阵阵大雨。

在回程的火车上,我们仔细地看着护照签证,想到马上可以去美国看儿子,喜悦之情油然而生。慢慢回忆这次沈阳签证之行,事先网上和报纸上有许多议论,有准确的也有不准确的。《青年参考》报上去年登过,沈阳学生抗议被拒签的事。前不久,五月初,听说北京也出现类似情况。美国领事馆工作人员一再声明签证没有名额限制,符合条件就签。可常年工作在领事馆门前的拉客人员有基本统计,每天签上的人只有20~30人,签证率在20%左右,留学生签证与其他签证区别很大。

前不久在电视节目中,有人总结世界各国特点时,有一个说法:

说美国是世界上离天堂最近的地方,她太富有、太强大。德国被称为是世界上最有理性的国家,法国巴黎是世界浪漫之都,以色列国民――犹太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这里没有描述中国,我想,中国应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现在正朝气蓬勃的走向世界,走向未来,正在和平崛起。

20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我教过的一个学生,家长是大连化物所的研究员,在美国做访问学者。这位学生赴美探亲,临行前我对她说:“美国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那时是改革开放之初,对美国的了解与认识非常肤浅,天堂与地狱的话,也是人云亦云,并无深切感受。今天,我有了这样一个机会,可以走进美国,零距离地看一看美国的“庐山真面目”,后面将陆续向你汇报美国之行的见闻。

很多人觉得到美国大使馆、领事馆签证很神秘,害怕被拒签。我们把这次签证经历写下来,便于关心此事的朋友了解具体的程序、内容。当然,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需要的材料及签证问答也绝不会完全相同,此文是我们的签证经历,仅供各位朋友参考。</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