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丁一的征途》第十八节 群众上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市长怎么样看安城发展旅游经济,您是这方面的专家!”丁一狼吞虎咽了一番后说道。.

显然李芸也是饿的不轻,喝了口水,顺了顺饭菜,说道:“我是什么专家,你小子就损我吧,在你面前,我还是谦虚点好。”

“我看是李市长损我吧,我是野路子,李市长北大的经济学博士,可是有名的美女才女市长。”丁一并没有刻意的溜须拍马,在背后确实有这样的说法,虽然李芸已经四十出头,但是岁月的痕迹并没有烙印在这个女人身上,李芸看上去也就三十出点头,坊间对她和某位高层的关系有着很多的谣言,这也是女人尤其是漂亮女人在官场上的无奈,必然要承受这些或无意或有意的谣言。

“都人老珠黄了。”李芸并不想在美女的话题上做过多的纠缠,李芸现在也把丁一当作一个小孩,更多的是志同道合的同志,或者说是知音,“我个人很看好安城发展旅游,只是阻力也会不小。我刚才仔细的考虑了你和专家说的话,我觉得将来的旅游公司必须脱离行政制度,用现代的公司管理制度来运营,无论是城市的包装还是人文景点的包装都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也是这点,会在市里遇到的阻力最大。”

丁一觉得北大经济学博士可不是徒有虚名,看事物果然是一针见血,一顿饭,丁一和李芸就关于市场经济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方面以及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做了深入探讨,问题研究的越深,李芸越觉得眼前的青年绝对不是池中物。

晚宴后,徐戴群把张力尹叫到自己的房间,略显严肃的对张力尹说道:“省委对安城的改革可是高度重视,霖利书记也十分关注,临行前也一直强调把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考虑清楚,调研工作一定要做细。现在你却把一个刚上大学乳臭未干的小子推到了最前面,把战略思想都扣在他头上,你这是胡闹。”

张力尹无奈的说道:“徐省长,确实是那个小子提出来的,包括那篇文章也是他自己写的,我开始也不相信,但是和他接触交流后我不得不信,他是个天才。”

徐戴群看张力尹的眼神不像是开玩笑,他也没有这个胆子和自己开玩笑,但是这样的事实还是难以置信,说道:“我明天找他单独谈谈,你也累了一天了,还是早点回去睡觉吧!”

第二天,在安城市市委四套班子的陪同下,徐戴群和国计委的相关人员以及省里的专家一起登黄果山,游览碧海蓝天的连岛。无论是黄果山的奇山怪石,还是云腾雾绕,似海上仙山浮座于万顷波涛之上,青山批翠,碧海泛波的连岛都让游览的人流连忘返。甚至那些土生土长安城的领导都感叹不已,从来不知道知道的家乡如此的美丽,充满魅力。

回到市政府礼堂,徐戴群有些感叹的说道:“这么好的地方没有开发起来多可惜啊!各位专家和国计委的同志怎么看?”

徐戴群的话音还没有落地,就听见市委市政府的外面熙熙攘攘,吵杂声很大,徐戴群皱了一下眉头,问身边的张力尹:“怎么回事。”

张力尹也不知道外面什么情况,从窗口望去,市政府的门口聚集了很多的群众。

市委秘书长匆匆的从外面进来,靠在徐戴群的耳边小声的说道:“是市纺织厂的工人,他们不知道在哪里听说省长来了,希望您能帮他们解决困难。”

张力尹知道其中是谁捣的鬼,向王志刚他们瞥了一眼,王志刚似乎不怎么在意,用得意的眼神毁了张力尹。

徐戴群问道:“有没有同志在下面接待群众,他们来找我解决问题的,我得下去。”

“信访办的同志正在劝说他们离开,请徐省长放系,我们市委市政府会处理好的、徐省长就不要下去了,我们安城要为您的安危思考。”王志刚在旁边说道、

“为我的安危考虑,他们是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又不是什么暴民,有什么安危好思考的。”说着徐戴群就径直的走下了楼梯。安城的一帮人也跟在徐戴群的后面。

围住市委市政府大门的群众看见一帮领导下来,本来就十分躁动的人群更加活跃了,市委市政府门前的马路被围的水泄不通,路也堵起来了,机动车喇叭的雷鸣声此起彼伏。

徐戴群拿起信访办同志手里的扩音喇叭喊道:“安城纺织厂的员工你们好,我是浙东省省长徐戴群,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向我反映。”

人群陷入短暂的安静,毕竟是面对这么大的官,即使是平时,也是市委安排一个什么主任来和大家谈,但很快的大家七嘴八舌的开始说起来。

徐戴群喊道:“大家这样说什么我也听不清,这样好不好,大家推选几个信任代表,我们进去坐下来说,把大家的问题说清楚,好不好,大家现在堵在这里,也挡住了其他人的交通。”

人群里一阵窃窃私语,几个代表从人群里走了出来,其他人也散去了。

徐戴群让信访办的同志把这些代表接到会议室,每人倒了一杯水,徐戴群就把安城方面的人都撵了出去,说道:“大家喝水,今天没有你们市领导,我们来拉拉家常怎么样。”

几个代表没想到省长这么平易近人,每次他们来闹,在市委要被信访办的人骂的狗血喷头,但还是显得有些拘谨,不敢说话。

“你们有什么困难向我提,我看能不能帮你们解决,帮你们出谋划策。”

一个代表胆比较大,把前面的一杯水喝完,说道:“省长,我们已经半年没有发工资了,双职工家庭实在是太困难了,有的家庭孩子的学费都是借的。很多老职工医药费没办法报销,已经没钱看病了。”

“安城的情况你们是清楚的,纺织厂据我了解有二千工人,要解决你们的工资和医药费问题确实很困难。”徐戴群省长诚恳的说道。

“那政府就对我们不管不顾了吗?不问我们的死活了吗?”比较沉默的代表显然有些气愤。

徐戴群并没有表现出什么不悦,耐心的说道:“当然不会对你们不顾的,只是政府也有困难,企业自身解决问题是最好的出路。其他县市都在对企业进行改革,你们纺织厂为什么不效仿。”

开始说话的那个人说道:“我是抓生产的,我知道厂子是国家的,大家干活都不积极,上班就是混日子,生产效率低下,生产质量不过关。而人家那些小厂,工作效率高,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好,价格还便宜。如果厂子是大家的,我想我们也能做到,可是政府不同意,前面的褚厂长就是想改革的,最后市里说他是想侵吞国家财产,给拘了几天,现在下岗在家呢?”

徐戴群省长的眉头皱了一下,说道:“那大伙的想法呢?”

“不是很统一,有的人想企业改革,有的人怕政府不会让出厂子的,就希望拿点工资就行。”

“这样吧,你今天晚上统计一下那些职工想控股自己厂的,让他们签个字,你明天早上来找我,我答应帮你们解决问题。”

“真的,省长是不会骗人的吧!”几个工人代表很憨厚的问道。

徐戴群付之一笑,说道:“要不要我和大家来拉个勾啊!我还不知道大家的名字呢?”

几个人都会心的笑了,对省长问起他们的名字显然有些受宠若惊了。比较胆大的那个介绍开来了:“我叫孔源,是我们厂的生产科科长,这位是马旭,销售科的。薛海,技术员,厂财务科科长,方卓羽。”</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