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工三国》四十一章 总结 谯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按照我们一直的传统,打完仗,要开个总结会,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都说出来。但是,昨天的战斗却暴露出我们的队伍存在的很多缺点和不足,所以今天这个总结会,我要求大家都思考几个问题:第一、从行军到接敌,再到战斗中的每一个细节,从头到尾,大家都要详细的回忆,如果当时领军的是你,你应该怎么做?”

“我希望我们的这个队伍,在经历过生死之后,大家都能够有所进步。一直以来,跟我们战斗的黄巾贼战斗力都比较弱,所以大家都有个问题,就是信心很大,不拿黄巾贼当回事,但是我们还是没有办法避免伤亡,人死了不少,大家却没有吸取多少经验教训,第二个问题就是:如果黄巾贼的战斗力跟我们有的一拼,我们能够不能够战胜他们?”

“昨天的战斗,虽然是胜利了,但是其实很勉强,靠的是大家平时打黄巾贼的时候得到的经验,那就是黄巾贼的战斗力不高,我们可以打过。为什么说是很勉强?因为,一百步的队伍行进,就无法保持队形,这就暴露出我们的问题:平时训练的时候,应该怎么把队形保持好。在朐县的时候,我给大家都培训过队形训练,但是好像效果不太好,大家想一想,这效果不好的原因是什么?”

“除了几位先生外,我们的乡勇,从军官到基层的战士,都没有什么太高的文化水平,就是都不怎么认识字,但是,我希望大家都能够非常坦诚,非常诚恳,不要计较什么贵贱尊卑,说出自己的经历,说出自己的想法。我带着大家出来打仗,是想让大家都可以荣归故里,我不想让你们都死在外面。所谓的一将功成万骨枯,我希望那枯朽的万骨都是敌人的,而不是你们的。”

“批评和自我批评,就是今天总结会的主调。好了,三位先生已经把笔墨和布帛都准备好了,大家说的经验和教训,三位先生都会记录下来,然后还会整理出来,作为我们今后的学习手册。”

受益匪浅,这是每一个参加这次总结会的将官的想法,彼此之间的思想交流,这些从家丁、普通的农民甚至是农奴成长起来的将校军官,尽管也有像太史慈这样的高手传授作战经验和作战技巧,都是,归根到底,所有军官都是学习了我所传授的那些军事经验,而我的那些军事经验,则大多是来自在后世那段时间内学习的现代知识和我所了解的这个时代的军事知识的柔和。

不能否认的是,来自信息爆炸时代的现代人在理解和融会贯通不同的知识方面确实是有着很大的优势,但是也就是仅此而已,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色,我在后世也只不过是个普通的小老百姓,而且还是在和平年代,见识和知识都是有限,所以,传授给这些军官的也是有限的。

乡勇的每名军官在带兵的时候,我的传授是根本,但往往用自己的理解加上了很多拓展和延伸,这次的交流,就是彼此把这种拓展和延伸互相的传授,互相的学习的过程,尽管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每个人的知识经过这样的交流和讨论,每个人都有很大的进步和提高。

在昌邑城休整了两天,出发到定陶的路上只是需要三天的时间,五天的时间,大家都在进行着交流和总结,后来,还让程昱给大家讲解了《太公六韬》和《孙子兵法》等专业和理论性的兵书战策,大家实战的经验并不缺少,有了这样的理论性的东西,并且我要求程昱讲述的也是相对浅显易懂,很多并不明确的想法也是豁然开朗。

到达定陶的时候,乐进已经是到了,毕竟他只是百人的小队,行动相对是比较迅速。

在定陶,把乡勇的编制做了一些调整,因为乡勇的战兵总数已经要到达四千人了,在军官编制上增加了个千总,人员上,乐进,没有什么说的,是个千总的人选,尽管大家都是存在着很大的疑虑,但是我还是力排众议,让乐进担当了个千总的职务,开玩笑,以骁勇著称的五子良将,能够差到哪里去,一番比试,大家也都是心服口服了。胡勇一直以来都是战斗勇敢,敢打敢冲,也是提拔到了千总的职位上,糜达不显山不漏水的,竟然也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带领一个千人队,剩下的不到一千人,全部都划归太史慈指挥,郭映作为这支部队的总指挥官,却是没有什么名分了。

“报!——”外面传来了斥候要求回报的声音,太史慈起身抱拳告退,出去听取回报了。

不一会,太史慈就匆匆回来了:“主公,斥候有谯县重要消息传回,是否让斥候进来向主公回报。”

“快,叫进来!”

“是,主公!进来!——”

“报主公,探查谯县斥候回报!”

“报上来!”

“是,主公!我们是第三斥候队,什长赵三,从昌邑出发到谯县探查。到达谯县的时候就发现,在距离谯县不远的一个村庄正在遭受围攻。”

“不要着急,慢慢说,给大家说清楚经过。”

“是,主公,我们到达谯县的时候……”

事情其实也是很简单,黄巾贼乱起,波及青、幽、徐、冀、荆、扬、兖、豫八州之地,这豫州也是黄巾贼之乱的重灾区,我让太史慈去查找的许褚,就是在谯县附近,如今正在遭受近万黄巾贼的围攻,这些黄巾贼,据说就是在汝南打败太守赵谦的那只黄巾贼,如今,许褚已经是寡不敌众,战到了精疲力尽了,箭矢也都用完了,正在下令砦堡中的几千男女壮丁和宗族寻找大石头来御敌,砦堡中的房屋都扒去不少了,而且,最主要的是,他们的粮食已经不多了,坚持不了几天了。

斥候退下以后,大家都面面相觑。

“都说说吧,我们该怎么采取行动?”

“主公,此地距离谯县有六到八天的路程,而且跟我们前面定下的去往长社的路程不是在一条路线上,有很大的冲突。”

“这个冲突很大,但是我们必须去救援。”

“主公,程昱倒是有些想法。”

“仲德先生,您请说!”

“主公是已经下定决心去救援,何不派遣子义携带粮草先去,从斥候的回报可以知道,黄巾贼虽然是在围攻,但是没有把那个村镇完全困住,毕竟只有万人,想要把村镇完全围困也是不可能办到的,村镇中的人之所以陷入困境,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孤身战斗,没有办法得到外面的支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黄巾贼到处作乱,州郡糜烂,他们仅凭一村镇坚守如此长的时间,已经是非常难得了,也可以看出,这个村镇的主事之人有些手段,我想主公派遣斥候前去打探,如今要去救援,也是有些想法,想收服此村镇的主事之人为主公所用。”

“仲德先生知我!那就让子义的骑兵携带粮草先去支援,我们的大队在后面也要加快速度,好,今天的总结会就到这里,大家都分头去准备吧。”

“是,主公!”

从定陶出发,穿过梁国。

第一次全体急行军,充分考验了这支乡勇部队的组织能力和各个基层军官的带兵能力,六天的时间,到达了谯县,不知道还保持的了多少战斗力。

“报!主公!”斥候一直是不停的在回报前方的消息。

“报上来!”

“回报主公,太史子义大人已经进入村镇了,正在和村镇的人一起防守御敌。”

“有什么特别的情况吗?”

“回报主公,没有特别情况,太史子义大人携带了粮草进入许家村镇,告知主公带兵前来救援的消息,现在村镇中的男女宗族民壮都是高兴异常,士气大涨。”

“好,你们都辛苦了,有情报就快速报来。”

“是,主公!”

梁国睢阳,在这个时代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地名,不过,在后世的历史上,睢阳却是个大大有名的地方,在这里发生过大唐历史上最悲壮的一场战役:唐睢阳之战,安史之乱中期,安禄山的叛军在扫平河北后,挥师南下,攻克洛阳,直逼潼关。由于睢阳的死守,整个江淮地区安然无恙。

石鼓、白鹿洞、嵩阳、岳麓、睢阳、茅山为“北宋六大书院”,其实真正有名的只有四大书院,睢阳的应天府书院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应天府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代时的后晋。当时有邑人杨悫“乐于教育”,在将军赵直的支持下,聚徒讲学。杨悫去世后,他的学生楚丘人戚同文继承师业,继续办学,培养出诸如宗度、许骧、陈象舆、高象先、郭成范、王砺等后来都成为台阁重臣的著名人物。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也出自这所学校。</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