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大明做官的那些日子》第十一章 县令上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翌日,县署衙门接到了告示,县令新官今日到任。

县衙里忙成一团,主要负责人就是礼房杜威,预备好三牲祭礼、车马轿夫、灯笼彩盏。安排手下打扫好县衙三堂县令的新住所。桌椅餐具、床铺用品、印盒印垫,人员不够时,杜威矮瘦的身躯亲自搬运。

为迎接县令,二堂里几个桃县官人奇聚,身穿官服头戴官帽,王奇与林老头一旁窃窃私语,皇甫平沉着脸不知在想什么,历艾独自饮茶。

尹平首先看不过去了,公然嘲讽道:“这好歹也是读书人,尽干些泥腿子的活计。胥吏就是上不得台面。”说完抚鬓摇头,不屑与胥吏为伍。

声音不大,但足够让杜威听到。王奇翻了翻眼皮,心想这尹平嘴可真够碎的,平白又新添了一把仇恨。

林威虎昨日与王奇把酒言欢,王奇把猜测告知,林威虎巴不得尹平遭罪,笑呵呵的看热闹。

“进之,最近事务可还劳累?”皇甫平突然开口,问着王奇,其他三人心思各异。

话虽平淡,听在王奇耳里却感觉凉飕飕的,这不废话,你蛊惑我的下属架空我,还哪有劳什子公务,问这话有何意思?

想了下,直接呛道:“很是清闲呐,多亏了马刑房和赵捕头帮衬,在下才能乐得悠哉。”

皇甫平听出了王奇话里的不满,不以为意,没再说话,阴谋家不知又在算计什么。

互相商议了接待县令的具体事宜,便各回各衙署了。

......

午时过后,县里的致仕官员,豪商大贾、乡绅耆老、有功名的生员,俱要出城到接官亭接李县令进城,县里能叫上名基本都来了。

接官亭,李思悦带家眷早已等待多时,吹拉弹唱声,热闹非凡。

仪杖两个大木匾,上写“肃静”“回避”,桃县政府人民齐来迎接。

皇甫平率先见礼,跟李县令介绍桃县致仕官员和县衙官吏,李县令挨个个问候认人,皇甫平非常负责,在友好热烈的氛围下,李县令坐上官轿,其家眷紧随其后,去往城隍庙。

鸣锣开道,响七下,衙役举着官衔牌、木棍、铁链、乌鞘鞭、金瓜、尾枪、乌扇、黄伞等仪仗,赵安民带领捕手快手维持秩序,嗓子大的衙役大喊提醒百姓让路,围观百姓远远叫着父母官,李县令轿子里招手,随和亲民......

大丈夫当如是啊,人群中的王奇感叹,七品父母官的威仪显露无疑,令自己好生羡慕。

“进之,桃县果然民风淳朴呐。”黄师爷一直跟着官轿,趁着间隙,跑到王奇身边说话。

“可不是嘛,在下刚来的时候也是这般想的”王奇附和,桃县是个好地方,风景优美经济不错,至于民风淳朴那就扯淡了,小偷小摸之事不绝。

黄师爷看了看不远处的皇甫平,小声道:“进之,皇甫县丞为何如此作态?”

看王奇不解,又补充着:“对吾等太过热情,是否有诈耶?”

王奇顿时无语,这厮该不会是狗头军师吧,皇甫平作为成熟的政治人物,在明面上肯定无可指摘,做事妥当。

只能打个哈哈道:“在下也不甚清楚。”

黄师爷的脸色明显有些失望,便不再多言,问着沿途的建筑物起源,王奇一一作答。

到了城隍庙,杜威将三牲祭礼,各类器物陈设就绪,闲杂人等就可以先回去了,李县令要在城隍庙里斋戒沐浴,第二天才能到县衙。微妙的是,李县令特意留下历主簿和杜威,其他人自觉回家。

王奇这就有些非常不爽了,置自己于何地,偏偏留下两人,那岂不是给外界一个讯息,王奇吾不在乎。

果然,周围的县衙同僚都在窃笑,陈规笑得最为大声,摆明投靠别人不收呐,这王典史自食恶果。

王奇心里留下了芥蒂,有些后悔自己的决定是否太仓促。竖子不足为谋!这李思悦约摸又是个二愣子,找亲信杜威大抵是了解县里消息,找历艾主簿应该是谈利益交换,但你也不能忽略县里四把手啊。

......

第二天李县令开始排衙,李县令身穿青色官服,官袍补子上画鸂鶒,头戴乌纱帽。衙门礼房杜威报时辰毕,衙皂将书案抬到李县令面前,开始在卯书上点卯,先陈规杜威这些六房吏头子,然后巡检,教谕,典史,主簿,县丞。人人都要拱手画卯。点卯画押完,于卯簿上大判一“曰”字。

呈押完毕,就退回各自廨舍换上常服了,王奇心情郁闷,今天李县令还没派人来解释昨日之事,随便找个借口也行啊。换上常服回大堂叩见李县令。

从衙役,皂隶,和尚道士负责人,县里的医士,等依次从下到上,都行两拜礼,李知县起身而受礼。然后由典史,主簿,县丞等佐贰官参拜,也行两拜礼,李知县起身拱揖答礼。

参拜毕李县令检点各项事务,流程就这样,李思悦就是真正的桃县父母官了,为全县生灵负责。

明朝政府流程真是繁琐啊,一套下来人都转晕了。

回到典史衙署,坐下来看邸报,要想升官,就得紧跟中央步伐,看看政策和人员变动,不一会,走廊上有脚步声传来。

来人敲门而入,正是狗头军师黄师爷,黄师爷问:“进之,不忙罢?”

王奇起身请黄师爷入座,随即摇头。

“昨日之事进之可曾介怀?”黄师爷开门见山,颇为关心道。

介怀?吾都快与汝等结仇了,但还是得装糊涂,茫然问道:“昨日有何事发生?”

黄师爷仔细盯着王奇,看他表情不似作伪,遂放下心来,这也是个二愣子呆瓜。今天自己可是思来想去补救对策,现在用不上了。

黄师爷打个哈哈略过不谈了,又与王奇闲聊了邸报内容,眉飞色舞得讲述他对朝廷政策的理解,唾沫横飞,大抵半个时辰才讲完。突然脸色有些不好意思,迟疑没有开口。

不想说就别说,偏生要做出这模样,王奇无奈,轻声问:“黄师爷可有甚事?”

黄师爷也不忸怩,直接笑道:“无什么要紧之事,县尊不是刚上任嘛,就想跟县衙里同僚吃顿饭,可是县尊大人毕竟是上官,进之你看?”

就是要我王奇出钱做东道,宴请县里同僚,恭贺李县令上任?

王奇装作不在意,大方地说:“行,在下去第一楼订个包间,就明日戌时罢。”

黄师爷拱手答谢,又暗示县尊会欣喜云云,满意的离去了。

岂有此理!王奇心情像吃了苍蝇,领导上任没有下属主动请宴,刚上任领导总不能请下属吃饭吧?于是领导秘书安排自己当冤大头。

当初见面礼就送了几百两,这次吃饭又得上百两,又升不了官,就为了保住典史的权力,何苦来哉!皇甫县丞我想你了!若是对皇甫平马首是瞻,也能保住典史的位置。现在跟随李思悦,既升不了官,又要散财。

坐轿子去第一家预定包厢,没有见着苏氏,王奇付三十两定金就转头回县衙了。

在典史衙署写完请帖,便让王大王二派送,内容很简单就:“明日酉时宴请同僚吃酒,第一家第六包间,王进之”。很没有文采...

记得唐代白居易请友人吃酒,曰:“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多么简练含蓄,轻松洒脱,又不失文人的格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