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风起云飞扬》第十章 郢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北方秋日已深,寒风渐起,一派肃杀景象,而南方的楚都郢城,却依旧是花红柳绿,一副夏日盛景。楚王王庆,此时正坐在观景台上。可他好像并无心思欣赏这难得的晚夏,只皱着眉,若有所思。这已是他第三日未上朝了。

“大王,丞相梁煜求见。依旧是不见吗?”楚王身旁的内侍说道。

这已是三天来的第四次了,楚王原本想要再次拒绝梁煜,可这项重大的决定,他自己已经思量了三天,却依旧拿不定主意。“姑且听听他怎么说吧。”王庆想道。

“准他觐见。”

内侍得到楚王旨意,速速退了下去。

不多时,丞相梁煜便身着官服款款来到楚王身前,站定。

“臣梁煜,拜见大王。”他躬身施礼道。

“梁丞相啊,君有何事,要急着见寡人?”楚王平静的说道。

“臣来为大王您解忧。”梁煜也平静的回道。

“哦?君知本王有忧虑?寡人怎么自己都不知道?”楚王王庆并不想让梁煜知道自己太多秘密,虽然他已在楚地为相数年,可毕竟是由西京派来任命的,并不能成为自己的真正心腹。

“臣听闻前些时日,吴王将失传已久的和氏璧还赠给了赵王,不知大王知晓否?”梁煜依旧平静的说道。

“寡人已听闻此事,不知君有何高见?”楚王自然对吴王的事一清二楚,吴王真有反意,又怎会不和盘托出,他甚至还会夸大自己的盟主地位,以壮声势。可此时吴王更想听听梁煜的建议,故有此问。

“无故授人重金,必定有要事相求。”

“此话怎讲?”楚王再次明知故问道。

“大王知那吴王富可敌国,可和氏璧,毕竟是无价之宝。此次他将宝物赠予赵王,又是何故?必是有比交换城池更大的事相商。臣以为,当朝御史大夫孟丘力荐削藩,丞相荆复言明不反对,正是在暗相支持。当然削藩,必定会引起诸王不满。这吴国、赵国皆是诸侯大国,假如他们联合谋逆,怕这神州,将再次血流漂杵,尸骸盈野。”

“那依丞相之见,寡人该当如何?”楚王见时机成熟,便立即问出真正忧虑之事。

其实三日前,吴国的使者也已给他送来一份重礼,那是一尊千年七彩珊瑚树。这珊瑚树顾名思义,正是千年得成,高一丈有余,且有七种颜色,宛若天上霓虹,真是天然造化,神秀自成。又岂是那小小的和氏璧可比的。

“愚臣以为,大王您,务必要与亲兄长,轩帝陛下站在一处。”梁煜一字一顿的说道。

“为何?”楚王急问道。

“请问大王,如若您与吴王站在一处,即便他为胜者,您会得到什么好处?要知那吴王本是心胸狭隘,好大喜功之辈。若他得胜,只怕大王不但不会有荣华富贵,反而会自受其害。大王不会不记得,吴王的长子是怎么死的吧?”梁煜循循善诱道。

“怎会不知,是幼时我兄长与其子游戏时起了争执,其子无礼,兄长一怒之下将他砸死。”

“正是如此,大王。如若吴王除掉了陛下,心胸狭隘的他,又怎会放过您呢?可别忘了他是为子复仇啊,而陛下正是您的亲兄长。即便他为子报仇真的是借口,可一旦得到社稷,以他的性格,又怎能拱手将皇位让予您呢?他,又怎会允许大王,威胁到他的地位呢?”梁煜越说越快,但每个字,都像尖刀扎进楚王心里。

“梁丞相,请上座。”这时的楚王听后,只觉脊背阵阵发凉,赶紧让梁煜坐下,恭敬的听了起来。

梁煜端坐好,便继续说道:“不仅如此,如若大王您站在吴王一处,即便是您最终成了神州之主,可又不得不,背负起不忠不孝的骂名,要知轩帝陛下可是您的亲兄长啊。弑君弑兄的罪名将会记于青史,流传千载。再退一步说,即便大王与赵、吴等国结成联军,就一定是京师的对手吗?要知当朝的高太尉祖上,可是太皇帝的开国大将军。传至高嵩,他确也担得起实名,连先帝都称赞他是当世的治军奇才,试问楚、赵、吴三军中,可有与之匹敌的帅才?”

楚王听后,只是一个劲儿的摇头。

“因此愚臣以为,大王必要与轩帝陛下站在一处,轩帝必不会败,大王您,也必会得到更多梦寐以求的东西。”梁煜说到最后,抬起头,正巧看到楚王心满意足的神情。

“梁丞相真我楚国第一忠臣,以后便全仰仗丞相了。”说着楚王王庆,竟欣喜得不顾君臣之礼,将梁煜拉了起来。

“备宴!”楚王对内侍说道。

“大王,切莫错过时机,此时轩帝陛下疑心已起,邀各国诸侯至西京祭拜先祖,您一定要第一个响应而去。”梁煜再三嘱咐道。

“君之所言,寡人必不能忘。”楚王再次笑着回道。

午宴过后,楚王便立即吩咐内侍,将吴国的重礼退回,婉拒吴王的好意。可再谈到这千年七彩珊瑚时,内侍分明能感到他的不舍。

丞相梁煜,则急着回府书写两份密折。这两份密折,一份要送给自己的至交,当朝御史大夫孟丘,另一份,则抄给当朝丞相荆复言。密折交待了楚王近期会去西京祭祖的事宜,同时也提出进一步封赏楚王的建议。因为此时的诸侯王们,已望风而动。北有异族,东有赵、吴等国,如不令楚王稳稳站在轩帝一侧,南再有楚国,恐怕这神州将遭大劫。

书写完两封密折,梁煜忽然想起,已好久未与儿子梁鸿联系,遂又写起一封家书:

鸿儿,为父已知近日朝堂上的诸多大事,毕竟君命不可违,切不可因此怨天尤人,更不可记恨在心。只可惜了你,与孟家的孟萦终是有缘无分,但我等既已入明门,必追大仁大义。萦儿代我神州受辱,远嫁北地,其仁义天地可鉴,万不可辜负她的一片心意。定要强我神州,切勿怠惰。切记,切记!

梁煜写完家书,心情却更为沉郁。明明是要安慰儿子,鼓励他继续为国尽忠,可想到忠臣的仕途,只觉前路更加艰难。也许当年轩帝,是真有意让其辅佐楚王,可梁煜知道,楚王心中根本没有社稷,也没有百姓。即便楚王现在拥有诸侯中的最大土地,可他时刻惦念的,却是别国的奇珍异宝。否则,这次也不会令吴王有机可乘。要不是自己事先得到密报,此番循循善诱,恐怕这糊涂的楚王,早已被吴国使臣说服,追随了吴王,成了谋逆之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