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六十年代那些事》第27章 卸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场大风刮倒了许多原本挺拔的苞米,一些年纪大点有经验的老人赶紧一个个的往起扶。可是有的苞米还能勉强树立起来,有的却从此断了生机。

李丹家今天一天两顿吃的都是没成熟的嫩苞米棒,一个个小小的粒,一咬开就冒出一汪水,甜甜的带着股清香味。村里的人吃进嘴里是甜的,可心里都是苦的。眼看着在撑上一阵子苞米就能熟了,一场大风都吹散了。

村民此时的心情,怎一个愁字了得!可再愁再怨也得好好善后。

把被风刮倒就此枯黄的苞米锄掉,种上短期就能收获的白菜之类的作物。村里众人再次忙碌了起来。

尽管遭遇台风,粮食欠收,但该交的公粮却是一粒都不能少!

村长顺子已经是每逢交粮愁更愁了,该怎么交,交多少,一个不小心把握不好就坑惨了村民。今年情况更是糟糕,想要活命就交不上粮。

“今年村里遇到了灾害,庄稼减产,除了点口粮,没有多了。”村长顺子低着姿态对粮所收粮的工作人员说到。

只见那人微微一挑眉,恶生恶语的说到:“你是哪个村的,这事我做不了主,你自己找领导说去。”说完一挥手喊到“下一个!”

顺子无奈,与李家村的几人一起又推回粮车。

次日一早村长独自一人去了镇上一趟,在回来时身边跟着两个穿着灰色中山装的中年男人。

两人挨家挨户的调查出产粮食的情况,村里人众口一致。没有人敢说谎,也不需要说谎。

两人走后,村里仍是人心惶惶,聚到村长家商议对策。

隔了一天镇里对李家村下了通知,‘村长李顺监管不力,致使村集体土地大幅度减产。现责令撤销李顺的村长职务,由村集体自行选举新任村长。’

李顺被撤了职,李家村的公粮却是按真正产量交的,剩下的口粮省着吃总是能过冬的,李家村的众人很是感激李顺!

“顺子,你做的对,村里人都记着你的好呢!”李丹爷爷对着李顺说。

“嗨,没什么,三叔。在其位谋其事,卸下来我也能轻松了。”李顺不在意的说。

不管李顺是真不在意还是假不在意,李家村的村长还是新换了一任。

有李家村先头做了示范,上水村紧跟着也报了减产,少交了公粮。而上级对上水村的村长的处罚也是就此罢免。陆续又有几个村传来更换村长的消息。只榆树村迟迟没有动静。

李丹每天听说外村的事情,也默默关注着榆树村和上水村的事。李丹没想到,去年启图浑水摸鱼过去的上水村,今年竟然也紧随李家村的步伐,宁愿认罚也不交公粮,倒是让李丹刮目相看。而去年榆树村的村长贪功,报高了产量,今年还没消息不知道会是什么样?

而此时榆树村中正经历着一场大冲突!

“不行,这都是我们的口粮,你都拉走了,是要饿死我们不成!”一群榆树村的村民抵在粮车前愤怒说到。

只见一个鹰钩鼻子薄嘴唇的人站出来,试图安抚大家说道:“大家不要激动嘛,这是要交的公粮,咱们的粮食还在大队呢!都让让,我去交了公粮好回来给你们发口粮。”

一个大娘听了很是生气,往地上啐了一口痰,接着说:“放屁!我们天天在地里滚,一共产了多少粮食还能不知道?你就是想往上爬,也得顾念着点同村的乡亲啊!这点粮都交了还让不让我们活了。”

鹰钩鼻子村长听了很是不以为然,威胁着说:“你们说话小心点,现在是新社会,大好的时代!哪有饿死人的。地里的亩产我早已经报上去了,你们今天不让我交上去,明天就有人来村里收,你们自己看着办!”

刚刚说话的大娘一听,坐在了地上拍着大腿抹着眼泪,指着几个跟着一起送粮的人说:“这方圆几个村都没交多少粮,就咱们村交的多。你们都是村里的好后生,拍拍胸脯说,应该吗!”

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由得都是无语,也默默的往一边退了退。

鹰钩鼻子的村长哼了一声“随便你们!现在我好声好气的跟你们商量,你们不干。明天换个人,看还能不能同你们说一句话!这些粮食我看你们谁敢动一下,没有村长分口粮,你们自己拿就是挖社会主义墙角。”说完一甩手迈步走了。

他一走,剩下的人都是面面相觑。一个个的村民对于粮食的渴望,从眼里简直都能溢出来。这时候只要有一个人伸手抓上一把,大家定然能随之而上。可是没人敢出头,村民又灰溜溜的把粮车推回队里。

王老太太从儿媳妇儿处听说了村口发生的纷争,听到村长已经把亩产报上去时脸色灰败。想起了头两年有一个村粮食丰收还不想交公粮,粮所知道派了人来,最后有人在大门口上吊也没挡住那群人拉走粮食。看来今年又是剩不了多少口粮了!

隔天,果然有几个身穿工服的人到村大队拉粮食。榆树村的人一听说赶忙跑到阻拦。

“等等···”

粮所的工作人员看了一眼,一脸的不耐烦。像是没听见村民喊一样,陆续往前推。等榆树村村民终于拦在粮车前面的时候几人才停了下来。

“这是我们村的口粮,你们推走了让我们以后吃什么啊?”一村民开口说到。

就见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人一脸平静的说:“老乡,我们也都是听上级安排。你们村报出了产量却不交公粮,这是不合规矩的。”

又一村民分辩道:“我们村没有产那么多粮食,交了公粮就没的吃了。”

“这就不归我们管了,是你们村的事。我只负责来收粮,你们不要阻拦我们办公。”

双方很是费了一番口舌,然而榆树村的村民却并没有拦住粮车。

几个粮所的工作人员离开了榆树村,紧绷的脸也渐渐放松。慢慢的聊了起天来。

“每次下村收粮都有人来拦吗?还好这回没动手。”几人中头一次下村收粮的小赵掏出手帕搽搽汗问到。

“怪得了谁,他们村长亲自报的亩产,咱们也是按亩产收公粮。”另一人接着说。

“按说今年好多村子都报了受灾减产,怎么榆树村还交这么多,冬天还能有吃的了吗?”小赵又问。

刚才也村民周旋的中年男人回答说道:“哼,像他们村长那样好大喜功的人,恨不得把村民捆在一起榨干油,哪会理会村民的死活。要是李家村和上水村的村长那样的我还敬他两分,像榆树村这样的,哼。”

几人边走边说,慢慢的也将粮车推回粮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