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神枪惊世》第11章 梁山后人卢小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原振衣有些好奇,冲两人抱拳道:“原振衣,敢问两位是……?

那两人都站了起来,双双拱手,中年人面带微笑,道:“卢小峰。”又指边上的年轻人:“这是阮啸天。”

原振衣从来没有听过这两人的名字,不知两人什么来头,一时有些纳闷,不过,既然对方也是武林中人,再看两人的言谈举止,又都透露出一种谦和亲善的神色,不象是刁钻阴鸷之人,他也有心结识这两人。

周师傅看出了原振衣的疑惑,哈哈一笑,招呼大家坐下,小赵和他师兄坐在靠外边的位置。小赵开了两瓶茅台酒,给大家倒满。

周师傅道:“早就想认识一下小原师傅,常听小赵说起的。今天在这个小酒馆,怠慢了兄弟了,本来应该去个大酒店的,但这里的老板跟我有些交情。尤其是他家的厨师,做得一手正宗的淮扬菜。这里的蟹黄汤包,醉蟹,那可是整个大上海也没有赶得上的。小地方委屈了小原师傅,可不要见怪。”

原振衣赶紧说了几句客气话。

蟹黄汤包上了桌,老周给大家一人夹了一个,原振衣用筷子在包子上戳了个洞,凑上去轻轻吮了一口,一种鲜香的滋味扑面而来,真是满口生香,味道果然比帝豪大酒店的汤包好,原振衣忍不住赞叹起来。

“周师傅,这下可以介绍两位朋友了吧?”原振衣说。

周师傅放下筷子,对原振衣说:“《水浒传》你读过吧,我先让你猜一猜,这位是河北沧州人,跟水浒里一位梁山好汉有关系。”

周师傅指向那位中年人,似笑非笑地看着原振衣。

“跟《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有关系?h北沧州人?”这消息来得突兀,原振衣眼睛直勾勾地看着那个风清云淡的中年人,《水浒传》他可是读过不止一遍了,梁山好汉的故事可以说是在中国最是妇孺皆知的了,梁山一百单八将加上天王晃盖,他可是连名字带绰号都可以倒背如流的。

“莫非是h北玉麒麟卢俊义的……?”他试探着问道。

那中年人微微一笑,道:“在下卢俊义三十三世孙,卢小峰。”

原振衣闻言“腾”的一下站了起来,吃惊地张大了嘴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的脑子里乱成了一锅粥。小说演义里的人物,枪棒天下无双的h北三绝之一,玉麒麟卢俊义,原来真的是确有其人。他的三十三世孙,现在就坐在自己的对面,笑眯眯地望着自己。

原振衣一时有些蒙。

卢小峰又指了指身边的年轻人,道:“他是阮小七的后人,阮啸天。”

“天哪”,原振衣捶了一下自己的脑门,他感觉眼前正在上演着一出穿越剧。梁山好汉的后代,在这里出现了,大宋朝到现在,这千年的跨度他一时适应不了啊。愣了半天,他才明白过劲来,赶紧抱拳道:“原振衣有幸啊,今天认识几位哥哥。”

两人也站了起来,拱手回礼。

卢小峰道:“《水浒》虽然是施公写的一部小说,但有一部分的梁山英雄在历史上却是真实存在过的,象宋江,阮氏三雄,混江龙李俊,双枪将董平,行者武二郎,双鞭呼延灼,还有我先祖,在历史上都是有过的真实人物,只不过,大多数的梁山好汉都是施公虚构编出来的罢了,那智取生辰冈,三打扈家庄之类的演绎也是小说家之言,但是,宋江起义那可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

周师傅笑道:“兄弟们都坐下,今天大家初次相识,不醉不休。”

重新落座后,卢小峰对一脸懵逼的原振衣道:“听小赵说,小原兄弟三招两式就制服了罗奎,真是英雄出少年啊。几年前,小阮兄弟刚到sh海时,还在鬼王罗奎手底吃过一点亏呢,原兄弟痛打罗奎,痛快。”

周师傅接过话道:“阮兄弟精通的是水里的功夫,一对峨眉刺使的那是神出鬼没,罗奎要是敢在水里跟阮兄弟动手,那还不淹他个半死。”

大家哄堂大笑,气氛也轻快了起来。觥筹交错中,原振衣的脑子渐渐恢复了正常运转,看老周一脸忠厚的样子,他绝不会平白无故地编出个梁山后人的故事来哄骗自己。

有《水浒》这个话题,那话就说不完了,从梁山故事到好汉们的武功传承,便说到了他们各自的师承门派,卢小峰自幼练的是家学武功,后来又随李景林习练过形意拳,算起来,他算是前清大内高手李叔文的徒孙,李叔文当时是前清的大内侍卫,一身的武功登峰造极,誉满海内外,枪法,拳术天下无双,有“刚拳无二打,神枪李叔文”之美誉。卢小峰因身材瘦小,没有习练李景林的八极拳,他跟李景林学的是形意拳。出师后,他走遍大江南北,遍访名师,习各家之长,武艺突飞猛进,尤其轻功术,难有人匹敌。老周说他飞檐走壁如履平地,虽然没有一苇渡江那么夸张,但是寻常的围墙房屋,花楼小榭,根本挡不住他。

这让原振衣无限景仰。

当晚的酒喝得那是尽兴,周师傅说,卢小峰过几天就要走,请原振衣一定在这里盘桓两日。原振衣当然是求之不得,能和这样的高手探讨切磋,对自己的武艺的提升是大有好处的。

晚上,在宾馆里,原振衣就给林永胜打电话请了假,说是自己的几个师兄弟到这边来了,林永胜一口答应,只让小赵第二天照常去上班。

第二天鸡鸣五鼓,几个人就相约起身来到了闸北公园,大家都是练武之人,都有早起的习惯。在公园的一个僻静之处,卢小峰应众人之邀要展示一下他的轻功术……

在公园的一个角落里,有一栋三层高的小楼,掩映在绿树红花之中,黎明前微白的天空把这一切映成了一副剪影画。卢小峰穿着一身白色练功服,他在原地弹跳了几下,深吸一口气,猛地向着小楼冲了过去,只见一道白色的身影轻灵地在墙面上蹬蹬蹬地轻踏几步,手脚并用,如一只狸猫般,敏捷地向楼顶纵去,墙面上每一条砖缝,第一块凸起都是他借力的地方,眨眼间便攀到了上面,只见他单手攀住屋檐,一个鹞子翻身,整个人轻飘飘的落到了楼顶上。

楼下三人正在喝彩,只见卢小峰纵身一跃,如一只展开翅膀的蝙蝠,从空中直向地面扑了下来。原振衣心头大惊,人在空中无处可以借力,从十多米的高空头下脚上地跳下来,怎样才能平稳地安全落地呢?他自己是万万做不到的。

正当原振衣在暗暗担忧的电光石火间,只见卢小峰在半空中“刷”的一声从手中抖出了一条丝带,那丝带如灵蛇般缠住了旁边一棵大树抻出的枝桠。借着这丝带的一荡之力,卢小峰在空中象是荡秋千一般滑过几人的头顶,一个鹞子翻身,稳稳地落在了众人身后。

那根丝带,如天外飞仙般,轻飘飘地落在了他的手里。

三人齐声喝起彩来。

卢小峰微微一笑,道:“年纪大了,身手到底赶不上从前了。”

“卢师傅有四十多了?”,原振衣不解地问。

卢小峰哈哈大笑道:“今年整六十啦。”

“花甲之年了啊?身手还这么矫捷,真叫人不敢相信哪。“原振衣是真心的佩服,“这轻功到底是怎么练成的呢?”

“人在水里不沉,是因为水有浮力。这空气也是有浮力的,运功前,要深吸一口气,气息转换间,把速度和身法用到极致,大功可以告成。”卢小峰一边收着手里的丝带,一边解说道:“这一手水袖的功夫,据说是当年家祖从董平的手里学来的,董平为人,最是机巧,尤擅这些小巧的招法。小阮家传的功夫也是走的轻灵一路。小原兄弟练的是八极拳吧?这种功夫走的是刚猛的路子,于轻灵小巧上稍有不足。我有一个自创的招法,叫羚羊挂角,是看羚羊在山岩间奔跑跳跃悟出来的,今天演给你们看,说不定对你们有所启发。”

说完,卢小峰便演示了一套身法,展转跳跃,身影飘忽不定,令人不可琢磨。演完后,又给几人讲了配合此身法的气息运转的法门。

几人习练之后,原振衣也演了一套八极小架,并着重演示了一招回马枪,这是一招败中求胜的招式,要是机会拿捏得巧,能瞬间置敌人于死地。

阮啸天演示了一套峨眉刺,也不藏私,给三人讲了一招灵蛇上树。

老周练的是大洪拳,演了一招桥手,桥手在大洪拳里是最常用的招数,但贵在变化多端。清末威震武林的g东十虎之首——铁桥三,就以桥手闻名于天下,实战时非常的实用。

几个人又彼此喂招拆招,交换心得。眼见公园里晨练的人越来越多,这才起身回宾馆。

早饭后,大家聚在卢小峰的房间里喝茶聊天。原来,这些人除了醉心于武功之外,在市井中也都有各自安身立命的经营之道。卢小峰在北方有两个不小的产业和生意,但他喜欢常年在外游走,家里的生意早就交给儿孙们打理了。阮啸天几年前来到sh海,在港口和黄浦江上搞船运,生意做得很红火。

周师傅倒像是一个正经八百的武林人士,以开武馆收徒为业,林永胜的助理小赵,便是他的三徒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