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不器》第十二章 选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听到天演书院竟然录取了他,李轩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作为天下四大书院之一的天演书院有着悠长的历史。

始建于大周末年,距离现在怕是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底蕴深厚,学识渊源,培养出很多让人高山仰止的学界的巨擘。

最有名的应该是魏晋时期的陶潜和战国时期楚国的公孙无畏,梁国的诸葛不器。

楚国的的公孙无畏编制的《开元大典》被称为古今最全面的百科全书。其中涵盖了生活,历史,哲学,数学,语言,军阵,天文。

这部巨著总共耗时四十五年方成,公孙无畏走访十国,耗费二十年收集材料,然后又用了二十五年编制修改。到最后身体老弱实在无法动笔便是靠着自己口述由孙子代笔。在老人八十五岁临终的前一天,终于完成了这部旷世巨著。

莆一问世便受到广泛受到各国的的追捧,而公孙无畏也因此成为了享誉各国的经学大师,流传青史。

《开元大典》的原本此时便珍藏在天演学院的藏书阁当中。

而梁国的诸葛不器,算起来应该是陶潜的再传弟子了。他之所以闻名天下,是因为他将儒家的学术地位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便是此人提出来的。

而他的传世名著《儒记》是后世儒家学者必读的一部经典著作。

像他们这样光耀千古的文人墨客在天演书院这一千多年里出现了很多,他们或多或少的会在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而天演书院在这些人的影响也变成了无数的学子心中都异常向往的学术圣地。

李轩知道自己这次会一鸣惊人,但是没想到会惊动到这闻名天下的学府。

自己这些年还是太过安逸,少了该有的警惕,当年那场逃亡他可一点都没有忘记。此次若是引起洛州那边的注意,这么多年的韬光养晦看来是全都没有用了。

想到这里李轩不禁一阵冷汗浸湿了背后的衬衫,天演书院就坐落在洛州,距离泰安城不到一百里的路程,学生的入学资料都是要送到吏部报备的,自己过去不是自投罗网吗?

低调才是王道,像自己现在根本就没有任何希望可以和洛州的仇人去对抗,还是要乖乖的夹起尾巴做人才行。

李轩对来人表示了感谢,表示自己因为体弱多病无法远行,去不了远在洛州的天演书院,所以也只能遗憾的谢过了。

来送通知单的是天演书院的一名助教叫秦观。每三年,天演学院招一次学生,而名额只有十名,他的任务就是将通知单亲自交给每一个被天演书院录取的学生。

秦观一开始以为自己听错了,确认了三遍以后用诧异的眼光足足盯着李轩看了十分钟。

在他的想象中,李轩接到通知单应该高兴的不知所以洒下幸福的泪水,然后到村子里跑上三圈,向大家传递这个高兴的消息。

但是李轩的反应和自己预料的相差实在太大了,秦观表示自己实在是搞不懂现在的学生是怎么想的。

别说身体不好,有的人就是腿断了不能走路爬也会爬去的,这么一个无上的荣光竟然就被他这么轻描淡写的给拒绝了。

秦观喝了一杯茶说道:“通知单已经送给你了,我也就一个跑腿的,必要的流程还是要走的,那就麻烦你签个字画个押,过了日期你不过去报告,书院就会把你当做自动放弃处理的。”

李轩按照他说的在指定的地方签了字按了手印。

“说实话,像你这种少年出彩的人,我见多了,若是没有可靠的学院继续深造,大部分最后都寂寥无名,庸庸碌碌的过完了一辈子了。十年前隆化县有个叫王仲永的,八岁便可出口成章,做的一手锦绣文章,也是被学院破格录取的。但是他家里人太过自大成狂,认为没有人可以教的了他家的孩子,然后这十来年你还能听到他的消息吗?据说最后连一个普通的学院都没有考上。”

秦观还想在劝说一下,李轩的文章他也读过,犀利独到很合他的心意,所以还想再努力一下,不想看着这么一个好苗子就这样的荒废了。

李轩还是委婉的谢绝了,秦观心想强求不得,可能人家确实有别的考虑也未可知。不顾翠娘的挽留吃午饭,便告辞离开了。

李铁牛搞不明白李轩为什么会拒绝这么个好机会,就是连他也听说过天演学院的名气。

不过这毕竟是人家的事情,自己也不好插嘴说什么。

翠娘也没有表示什么,在她的心里轩哥儿这么做必定有他的道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她对李轩有一种盲目的信从。

吃完午饭后李轩收拾了一下最近写的文稿和翠娘打了招呼说要去县里一趟。

由于桃源村距离隆化县比较远,而且山路崎岖,翠娘还是放心不下,待听说是和李铁牛一起过去的,才放心让他出去。

早在五天前李轩便和李铁牛打过招呼了,其实别说是去隆化县了,便是在琅琊山里走上几个来回对李轩来说也只是小意思。但是为了让翠娘放心,所以便拉上李铁牛一起。

到了隆化县已是黄昏,李铁牛本来要带着李轩先到车马行交接完事情再陪李轩****的事情。不过李轩婉转拒接了,只是约定晚上七点钟的时候会到李铁牛的车马行找他的。

隆化县李轩也来过不下十次了,对李铁牛的车马行还是比较熟悉的。以前如果太晚赶不回去的话便会到李铁牛在车马行的宿舍住一晚上。

李铁牛向李轩交代了一下,便在隆兴街和李轩分开了。

隆兴街是隆化县最大的一条街道,号称十里长街,繁华似锦,尽收隆化之春色。

这隆兴街李轩印象最深的要数“三香阁”了,茶香,人香,书香,走的是人文主义路线。

侍女是清一色的二八小娘,统一的墨绿色的淡雅制服,人比花娇,香气袭人。茶用的是最新鲜的清明雨后,乌木飞檐,入口醇香,绵延不化。最火的还是这说书人,那可是口吐莲花,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这是隆化县最火的一家说书茶楼,上下三层小楼,不大却很雅致,此时已近黄昏,正是客流量的高峰时段。

李轩来到“三香阁”的大门外,门口站着两个迎宾的少女,皆是清水出芙蓉一般的俏丽脱俗。

“这位小哥是预定好了还是刚过来。”其中一个少女微笑着问李轩,声音清脆动听,并没有因为李轩身穿粗布长袍便看轻了他。

李轩拱手一礼:“与王掌柜约好的,不知他现在可在此处。”

那个说话的少女一听是与此间的大掌柜约好的不禁好奇这个看起来清秀挺拔的少年到底是什么来头。

“小哥请先里面请,我进去通报一下。”说话的少女将李轩带了进去。

进门是个阔大的天井,上面放着一个台子,此时一个看起来五十来岁的说书人正坐在一个红布铺盖的桌子后面。

桌子上放着一个惊堂木,一把鎏金扇,还有一壶清茶,一个杯子。

一个穿着红裙的少女怀抱一把三弦端正的坐在那说书先生的左后侧,每每到惊险时刻便波动一番琴弦,听得楼中的观众那是个如痴如醉。

每一楼层摆着数十张桌子,此时都已经坐满了人。那个少女看了一圈,见实在没有空位子便满怀歉意的让李轩站着等待一会,自己先过去通报一下。

李轩示意无碍,便站在一边看着台上说书人的表演。

要说这说书人的技艺还真不是盖的,每到情节紧要之处,他都能准确的抓住观众的心里,欲语还休,搞得大家心里像是被猫爪子挠的一样。

一波三折,峰回路转,一本很平淡的言情小说也能被他说的让人欲罢不能。

“各位看官,欲知详情如何,且听下回分解。”那个中年人拿起鎏金扇一摇便准备结束今天这一回故事。

下面传来久经不息的掌声,然后便听到有人叫喊到:“袁先生,上次您说的那个《小倩》挺好听的,我这三位老朋友可是听了我的推荐,从飞云县赶过来的。您再给我们来一段呗。”

“确实不错,也听过不少的奇情小说,像这山中野狐修炼成精与年轻书生相恋的故事那可真的新鲜的很那。”另一个大腹便便穿着员外服的中年人应和道。

“你说的是那个聂小倩,很好啊,袁先生您就再来一遍,我先打赏一百文。”另一个三十几岁的青年人说道,便给了站在旁边伺候的一个侍女一个银饼。

这是便听一个青衣小厮喊道:“宋先生打赏银钱一两,上一朵花。”

“袁先生,您就在来一遍吧,我给三百文。”二楼又有人叫到。

“这个故事比刚才那个什么杜十娘要好听的多了,我都听了八遍了还是觉得回味无穷,恨不得自己变成那个书生宁采臣来会一会那个狐女。”一个人对着旁边才过来的伙伴说道。

李轩站在旁边看着这些狂热的粉丝,狠狠的鄙视了他们一番,一群土包子。

不过看到市场行情这么好,不禁有点后悔了,当初竟然才买给姓王的五百文钱,亏大了亏大了。

不过到也不是一无是处,最起码也开拓了一片市场,有了固定的粉丝群,待得今天自己这一部同样以鬼狐志怪为核心的《画皮》出场势必会更加的火爆,到时候便是自己的提高一下稿酬的一次契机。

蒲老先生不要怪我啊,生活所迫,糊口饭吃,只是借鉴了一点的素材,故事情节可都是自己重新构架的,李轩在心里告了个罪,自我安慰道。

毕竟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五好青年这样堂而皇之的抄袭会让自己从心里鄙视自己的。

李轩正想着心事,那个过去的通报的少女回来了,说王掌柜请他过去。

;

~~b~~(http://)《不器》仅代表作者气吞万里如楚的观点,如发现其内容有违国家法律相抵触的内容,请作删除处理,http://的立场仅致力于提供健康绿色的阅读平台。

【】,谢谢大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