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商海弄潮》第十二章 路遇知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钱守义提着行李一边擦汗一边朝站前广场走去,由于上下车的旅客和接送旅客的人太多,广场上很难找个立足之地,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快步来到广场边的一个零售亭旁,茫然地站在那,自言自语地说:“都往城市里跑,城市里有什么好处,就是人多,天热,哪有我们燕山脚下舒服。”

此时他没有心思观赏南国的风光、而是要抓紧到羊城码头赶头班渡轮去椰岛。他摆了摆手,一辆出租车停在了他跟前。司机是位三十多岁的漂亮小姐,身着一身上白下蓝的出租车司机的服装,胸前佩戴红白相间的上岗证。看到钱守义有行李,立即打开后备箱,帮着把行李放了进去,然后很客气的伸出右手,示意他上车,等他坐稳后汽车缓慢的上了路。钱守义无意间发现车前面挂着一个小红牌,上书“共产党员模范车”。

“这位司机师傅,看来我坐这辆车是幸运的。”钱守义显得特别兴奋。

女司机甜美的笑容和温柔的话语,使钱守义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感谢大哥乘坐本车,在行程中有服务不周到的地方尽管提出来,我会虚心接受和改正的。”

“羊城有多少辆出租车?”钱守义问。

“大约一万一千辆吧。”女司机回答的非常爽快。

“共产党员模范车有多少辆?”钱守义问起来还没完了。

“到目前为止只有三十辆模范出租车。”看得出来,女司机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流露出一种自豪感。

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司机为钱守义服务,他太幸运了。

“您是羊城本地人吗?”

“我是土生土长的羊城人,看着不像吗?”司机虽然话语不断,但两只大大的眼睛忽闪着始终目视前方。

“像,太像了。前十年我来过一次羊城,由于时间比较紧,在这儿只住了一宿就到别的地方去了。但就是那一宿,我对羊城改变了认识。”钱守义为了讨好女司机竟敢撒了一个弥天大谎。

“听口音您是从北方来的吧,您改变什么认识,我想听听。”女司机问。

钱守义往前挪了一下身子,说:“您说得对极了,我是北方人,这是第二次来羊城,请多多关照。”

“没问题,每位出租车司机都会以一流的服务迎接她的乘客。”

“说实话,再没来羊城之前,我对羊城的了解只是上次来的印象和社会上的传言。上次印象也好,社会传言也罢,说羊城不好的不占少数。但今天再次踏上这片红土地,发现羊城并不像人们传的那样,社会文明程度和全体市民的素质都非常高,我真的爱上了羊城。”听了钱守义的感言,女司机透出了兴奋。

“只要您认可了羊城,我们就知足了,希望您经常来羊城。”

钱守义这时候盼的不是买卖,而是到码头的路越长越好。

“请问到码头还有多远?”

司机告诉他:“不远,只有几里路。您到这边来是旅游还是做买卖?”

“想到这边发展,不知道有没有适合我们北方人做的买卖,您能给参谋一下吗?”这就叫有病乱投医,随时随地找买卖。

“这边的买卖可多了,但再好的买卖你们也干不了。”

“为什么?”钱守义的视线“唰”的转向了女司机,不解地问。

“关健是你们北方人受不了南方的燥热天气,还有这边的生活习俗你们也不适应。”

“都差不多吧,我这人在外面跑惯了,适应性很强。全国各地我基本上都去过,唯独羊城来的次数少,这边的生活习俗虽然不甚了解,但我认为都大同小异。”

“那可不尽然,举个小例子,你们北方晚上什么时间休息?”

“我们那边晚上一般都在十点左右休息,你们呢。”

“差异太大了,我们这边儿晚上十点吃晚饭,十一点刚走出家门,后半夜三点之前没有上床休息的,这种生活习俗你们受得了吗?”

“一天两天行,时间长了受不了,你们怎么行呢?”

“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习惯了。反过来也是一样,我们对北方的环境和气候也不适应。特别是冬天,冷得要命不说,就那西北风一刮,尘土飞扬,树叶子满天飞,刮得人睁不开眼,浑身都是土。”

“听这话你去过我们北方?”钱守义问。

“阴错阳差的去过一次。”

“去过就是去过,怎么还阴错阳差呀。”钱守义有点不明白。

司机光顾跟乘客说话了,前面路口的红灯没看见,汽车闯过了停车线继续往前开去,这时,路口执勤的交警发现后,边喊边朝汽车跑了过来。

钱守义发现得早,及时提醒司机:“师傅,您闯红灯了,马上停车吧。”

当司机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已经晚了,交警边跑边说着什么。司机马上说道:“大哥,您帮个忙,马上躺下,装病,跟我演一场戏。”

钱守义明白:“演戏没问题,看我的吧。”钱守义马上躺在了座椅上,用衣服蒙着头,嘴上乱哼哼。

“怎么回事儿,没看见红灯吗?”交警是个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站在车旁一脸严肃相。

“看见了,可这位得了急性阑尾炎得马上去医院动手术,您就是罚我也没办法,救人要紧呀。”

这时,钱守义还一个劲儿地嚷嚷:”司机快点儿吧,快把我疼死了。”

“警察同志您看这怎办呢?”

一看是这种情况,又是一个女司机,警察也很无奈,说:“拉病人也得遵守交通规则呀,念你是初犯,赶紧走吧,下次注意。”

“大哥,交警走了快起来吧,真是不好意思,因为不这样我的驾照要扣分的,并且还要交最少二百元的罚款。谢谢大哥,帮我躲过了一次挨罚。您还真有点演戏的天分,刚才装得多像呀。”

“我心里也有点儿发毛,那个警察要是掀开我的衣服摸摸头一准露馅儿。咱们还是抓紧时间说说你的北方之行吧,我很想听听你们南方人对北方的感受。”

“那是八五年的冬天,我随团到北方旅游,原计划是去冰城看冰灯,由于那年北方天气不太冷,特别是冰城的天气不适合雕冰灯,所以临时改变了旅游路线,到燕山游览。飞机刚降落在燕山机场,我们就感到了刺骨的冷,单薄的衣服抵不住寒流侵袭,大部分乘客都换上了厚衣服。南北方一热一冷两重天,初来北方的人们真是难以适应,大伙盼着大巴早一点到宾馆。”

“宾馆离机场大约一个小时的行程,大巴车开着空调还算不冷,大伙坐在车上尽情的浏览着燕山沿途的风景,不大一会就来到了旅游定点儿宾馆。这是一个四星级宾馆,远离市中心,比较安静。我们稀里哗啦地走了进去,拿着前台给的房间卡,很快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房间。由于换气的原因,各个房间的窗户都开着,我和同伴进屋后立即把开着的门窗关得严严实实,总怕有冷空气跑进来。其实不然,宾馆里有暖气,跟南方的温度差不多。”

“我记得是第一天晚上的十二点左右,我俩睡得正香,突然被外面恰似万马奔腾,又象猛虎下山的声音惊醒了,同伴也坐了起来,我俩疑似地震,仰头看看日光灯静静的吊在屋顶一动不动,那是什么声音呢?我下床打开窗户,想看看究竟,忽然,一股狂风卷着树叶子和垃圾一股脑的刮了进来,我被风吹了一个大跟头,到现在还疼呢。”说完,司机用手有意识地摸了一下后背,示意摔的就是那个地方。她接着说:“同伴看到我被风刮倒了,赶紧把我扶了起来。由于风的阻力,一个人怎么也关不上窗户,后来与同伴合力才把窗户关上,这时你再看屋里,床上,地上,犄角旮旯都是树叶和垃圾,我俩用了一个多小时才打扫干净,当时那个狼狈相儿都没法描述了,这就是你们北方冬天给我上的第一课。”

钱守义说:“也不是整个冬天都那样,好天气的时候也有。再有,你要是置身于漫天飞雪的天气里,那种感受你们南方人一辈子都不会有的。”

“我还没说到那呢。也是那次旅游,我们到达旅游的第二站——滨海的时候,本来安排在滨海逗留的时间不长,最多两天,然后赴松江的天池游览,安排的挺好。但时间跟不上天气的变化,第二天早晨,团里要求大家把行李准备好,吃完早点就出发,可是,当推开宾馆的大门,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尺深的皑皑白雪,把大门都封住了,并且雪花还在飘着。大家得知这个消息后,无不拍手称快,有几个女同志把行李一放,不听带队的劝阻,冒着鹅毛大雪跑到了院子里,踏着没膝盖的积雪打起雪仗来。后来有几个男同志也参与了打雪仗的游戏。说实话,我很向往那种天气,堆雪人,打雪仗,弄得浑身都是雪,然后一抖就都掉了,衣服一点不湿。”

“你这么羡慕北方怎么没嫁给我们那边的小伙儿呢?”钱守义问。

“你说的很对,憧憬和欣赏不是目的,目的是立足。哎呦,光顾跟您说话了,码头到了,大哥,我不能耽误你的时间了,这是我的名片,你从椰岛回来时可以给我打电话,我到码头接你,预祝一切顺利。”

“谢谢你,司机小姐,到时我会打电话给你的,继续聊你们那次的北方之行。”钱守义如数付完车费后,一步一回头地告别了那位女司机,快速朝码头奔去。

这时码头的喇叭里正在播送一个通知:“由于天气的原因,今天最后一个航班改在两个小时后开船,乘客可在候船室休息,也可简单地用点晚餐,船上一律不供应晚餐。“啊,又晚点了,我国的海运事业何时才能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