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再回首,浅尝新酒余味》秋郊围猎:终古闲情归落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公元1674年,清康熙十三年。

清军入关前,满族人过的是,以狩猎为主的生活,素有精骑善射的传统。

清军入关后,他们将这个传统承袭下来,并形成了新的制度。

每到秋季,皇帝率领满蒙八旗的贵族官兵,到围场行猎讲武,此谓“秋狝”。

这一年,皇帝照例出行到西郊,并下旨要纳兰性德随行,可他接到圣旨后,心绪却很低落。

一方面,这是新婚后,自己第一次与卢瑾蘅分离。另一方面,他觉得这种所谓的荣宠对他来说太过虚假。

猎场也是他的向往,纵横马上,驰骋风云,手持弓箭,射中猎物,而后点火炙烤,喝酒吃肉,无限豪情,这是一个满洲男儿最旷达豪迈的一面。

可是当他被排列在诸多侍卫队里,浩荡的一群人,只是为了衬托一个高高在上的天子。

这真的是梦想?真的值得付出热情吗?

按祖宗的规矩,“秋狝”是要举行隆重的仪式,追随而去的官员都要表示忠心,护驾行围,吃苦耐劳。

因此,皇帝会命令扈从大臣们去奉光殿,向列祖列宗表示不忘“国语骑射”的家法。

钦天监早已定好了出行的日子。

早晨,卢瑾蘅在为纳兰性德更衣。

扣好最后一颗纽扣后,她轻轻的扫了扫他的肩,又拉了拉他的袖口,为的是让征衣各个角落都没有褶皱,显得人精神。

“你呀,去到京郊要好好的,毕竟这次是圣上钦点你随行,总是要周全些的。”

卢瑾蘅心下难过,却尽量不露痕迹。

纳兰性德一下子就将她搂在怀中,她听着他胸腔里有力的心跳声,再也承受不住,淌下了泪。

“你怎么这样?好不容易给你穿戴好的……”

纳兰性德听到她话语中带有哭腔,也是十分不舍。

“旁人只道这是'上上荣宠',却不知我意不在此。”

“我懂,你全是为了保全叶赫那拉家。”

“唉……”

叹了一声,纳兰性德再次搂紧了小妻子。

“时辰不早了,快走吧,我在家等你。”

卢瑾蘅拭去了泪珠,给了一个笑容。

纳兰性德只抿了抿嘴,点了下头,转身跨步离开了。

这天,天子戎装征衣,随从亦穿征衣,配弓箭,浩浩荡荡的队伍有一千多人。

来到西郊,先选定好围猎范围,御营由黄幄帐、幔城和网城组成。

皇帝选择了小围后,建一座方形黄色帐房,在外围设皇帝的看城。

这天晚上,大家都忙着安营,以及加强猎场周边防卫。

皇帝因一路奔波,有些疲惫,早早歇下了。

纳兰性德只懒懒的坐在一堆营火边,手中一壶桂花酿,好不自在!

喝着喝着,他随口吟了阙《鹧鸪天》:

雁贴寒云次第飞,向南犹自怨归迟。谁能瘦马关山道,又到西风扑鬓时。

人杳杳,思依依,更无芳树有乌啼。凭将扫黛窗前月,持向今朝照别离。

是呀,想家了,想妻子了……

次日天未晓时,参加围猎的八旗劲族,就准备布围,黄旗指挥,红、白旗围拢,蓝旗压阵。

各旗按约定逐步压小包围圈,将动物围在圈内,不许它们逃出。

狩猎开始,皇帝要先跨马上阵,追逐野兽,扈从的王公大臣、侍卫将士紧紧尾随。

“好!圣上果然英武不凡,此乃我大清之幸!”

原是皇帝射中一头鹿,群臣将领们随即高呼拥戴。

这是历来的规矩。

重围之内,皇帝先射中一物,以示天子独尊,之后,王公大臣和皇子们再奋勇争先,搜寻猎物,表演自己非凡的能力。

纳兰性德在马上,不屑的扯动了一下嘴角。

在他看来,这样的狩猎不是友朋之乐,只是一个臣子为了取悦帝王的手段。

他并不想以此取悦皇帝,只想天马行空,自在逍遥。

但他毕竟是皇帝钦点的随行侍卫,所以他虽是如此不悦,还是要听命于王者,在围场上和众多王公子弟一起,跃马执弓,网罗猎物。

纳兰性德终究是纳兰性德。

韩菼说他:“上马驰猎,柘弓作霹雳声,无不中”,徐乾学赞他“有文武才,每从猎射,鸟兽必命中”。

这一次,他依旧是出类拔萃,不落下风,一箭射中一头老虎,再度令康熙刮目相看。

围猎结束,皇帝要给予各种奖赏。

因为纳兰性德今日的不俗表现,皇帝称他为最勇敢的猎人,并御赐他佩刀。

旷野上点起了千百堆篝火,将士们将猎物烤熟,举行野餐,好不热闹。

今晚的纳兰性德,更显得落寞了,在这一千多人中,在这一片喧嚣中。

于是他只顾着自己喝酒,只顾着自己愁思,很快便有了佳作。

风流子·秋郊射猎

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黄叶树骚骚。记玉勒青丝,落花时节,曾逢拾翠,忽忆吹箫。今来是,烧痕残碧尽,霜影乱红凋。秋水映空,寒烟如织,皂雕飞处,天残云高。

人生须行乐,君知否,容易两鬓萧萧。自与东风作别,刬地无聊。算功名何似,等闲博得,短衣射虎,沽酒西郊。便向夕阳影里,倚马挥毫。

“嗯,不错。”

纳兰性德自己也很满意,终于露出了此行中,比较由心的笑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