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灵泉之绝代村姑》第二十四章 闯关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虽然已经把地契要了回来,可洛音非但没感觉到高兴,反而老是觉得惴惴不安,仿佛有什么极其不好的事情即将发生,连带着最近几天吃饭不香,睡觉常被惊醒,梦里老是出现一轮大太阳,仿佛悬挂在她头顶,那种热度让她心惊胆战。

虽然只会梦境,可是这种感觉无比现实,仿佛她曾经经历过一般。

难道要出什么大事情了吗?

为此,这几天洛音一直往大山跑,来来回回种了好几茬稻子玉米小麦,粮食积累起来有好几千斤。

可将近一个星期过去了,并没有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洛音忍不住怀疑自己是不是太多疑了,自从来到民国,她一直都很没有安全感,这次或许只是一种错觉吧。

心安下来的洛音结束了屯粮的疯狂行为,转而继续研究灵泉。

令人惊喜的是,她发现了灵泉另一样功能,储物!

在灵泉上方大约一米处,由翻滚的烟云笼罩,一次意外,洛音发现她可以将物品储藏在烟云之中,虽然已经把近千斤的粮食藏在了烟云之中,可洛音有一种预感,即便是再放置个两三倍,烟云同样放置得下!

有了粮食的底气,洛音稍微安心了点。

几天后,村子中来了一堆不速之客,流民。

闯关东这三个字大家都很熟悉,这是一种社会历史移民现象,有自发的客观因素,有内在的政治影响深度,实质上是贫苦农民在死亡线上自发的不可遏止的,悲壮的谋求生存的运动。

而这群流民,就是来自山东四川以及湖北河北河南等地的流民,从流人到流民,历经千辛万苦。对于安土重迁的古人来说,若不是发生了特大的灾难,是绝对不会离乡背井的。

洛音依稀记得民国时期自然灾害频繁,水灾旱灾蝗灾鼠疫不计其数,几乎席卷全国,在这段时期,闯关东成了难民们唯一可以活下去的办法和信念。

东北三省富饶无比,少有灾害,且可以躲避难民们最恐惧的兵灾!

村长亲自接待了他们,说起来,甘泉村里的人也是闯关东来的,不过比起他们,早了近百年。

这群流民的首领是个皮肤黝黑的汉子,人称老莫,双颊消瘦,约莫四十岁左右,风霜满面,两鬓已经早早地染上了白华,背部也可以清晰见其佝偻,可他依旧挺直了脊背。

洛音跟着村民一同去看了,这群流民形容凄惨,孩子甚至比当初的李诚荷花还要面黄肌肉,一个个瘦得只剩下巴掌大的小脸,伸出的手只余下一层皮,可以清楚地看到骨骼的形状。

老人拄着拐杖,女人男人推着板车,上面用破布盖着他们全家仅有了一点生活物资,不少孩子饿得哇哇直叫,被女人一顿呵斥。洛音眼见地看到,在有的板车上,还放着一两个小小的陶罐,大约是放置骨灰的,至于是谁的骨灰,肯定是在路上不慎死去的亲人,路途艰苦,甚至没有余钱买一口薄棺,只得草草火化。

洛音瞧着这群人,觉得有些奇怪,为何流民中青壮年占据了多数,而且似乎大都是单独一人。难道是家人在路途中生病逝去了,民国时期虽然有飞机火车,可一无所有的难民们只能靠两条腿走路,跨省的距离路途遥远,更别说吃不饱穿不暖,这么一想,青壮年占据多数的原因就好理解了。

流民首领老莫坐在村长家中,周围围了几个强壮的流民剩下的都是甘泉村村民,警惕好奇地打量他们,老莫叹了口子:“村长,我也不跟您不兜圈子,我们这群人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只为求一条活路,您看,能否指引一条路给我们,日后大恩大德必定报答。”

村长眯着眼,不说话也不答话,好似在思考些什么,撸着长长的白胡子,半晌,在老莫忐忑的目光中摇摇头:“不瞒你说,老朽有心无力,我们甘泉村只有这点耕地,若是只有三四户人家,倒也没有问题,可你们这么多人,实在没有办法让出多余的。”

老莫失望地垂下眼睑,他们自从来到东北以后,每到一个村子都会问相同的问题,这已经是第六次相同的答案了,看来只能继续往前走了,只是委屈了孩子和老人,不能给他们一个安稳的生活。

“不过。”村长食指轻轻敲打了几下桌面,扣,扣,扣像是敲打在老莫的心里,他咽了咽口水,期待地看着坐在首位的白胡子老人,莫不是有转机?!

“村长,您放心,若是您能够给我们指一条出路,我们这群人一定以甘泉村马首是瞻,绝无二话!”

老莫拍拍胸脯,给下保证,只要能让他们过上安稳的生活,让他做什么他都愿意!

“甘泉村对面有一块地,面积够大,只是临近嫩江,动辄就有被淹没的危险,你们若是愿意,倒是可以住在那里。”村长缓缓说道,说着,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只是老朽实在无法保证安全,所以这条路,你们要不要,由你们决定。”

村长祖上亦是从这条路走来的,说不定祖上和这群流民还是同宗,既然遇到了,少不得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他们一把。

老莫大喜,恭敬地拱手道:“村长严重了,能够给我们指一条明路已经是万喜,能够有一块地方栖身,是我们想了多久的事情。”说着,他有些感伤:“若真是遇到了天灾,我们要怪只怪老天爷不给我们一条活路了。”

他们这群流民大都是从四川,湖北的水灾旱灾中活不下去了才选择到东北来试一下运气,找一条活路,若是在这里他们都没办法避免天灾,就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送走了老莫一群人,洛音回到家中,脑中产生了一个想法,她现在最不缺的就是粮食,掌握着四亩土地,其中两亩是张翠花一家在种,剩下两亩她还没找到适合的人家耕种,流民们正值青黄不接之际,若是给他们这样一个机会,肯定愿意。

现在正值秋天,适合耕种萝卜白菜菠菜之类的蔬菜,虽说种的时间短了点,可这样一来,冬天的时候他们家出现水灵灵的蔬菜,就有据可依了。

唯一值得推敲的是她该如何解释粮食的来路,张翠花对他们家存着多少粮食是清清楚楚,雇佣人需要粮食,她用什么借口解释好呢?!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