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之书院小丫头》第十一章 先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时,山长吕兴保正在他的书房会客,客人就是即将上任的先生,赵宏坚。

赵宏坚,字子振,饶州人士。赵宏坚与山长的兄长吕兴尧是同年进士,赵宏坚因看不惯大太监王正插手朝廷事宜,主动递交了辞呈。赵宏坚的上司早就看他不顺眼了,一丝挽留的意思都没有,很痛快地就批准了。

依赵宏坚的意思,他想回到家乡做个闲散之人,从此不再过问朝政。赵宏坚一家从京城往家乡走时,路过济南府,他就去拜会了吕兴尧。

他与吕兴尧相谈颇欢,吕兴尧也是真心为他打算,劝他道,“如果真的回了家乡,对以后出仕不利。不如去我的家乡,我的兄弟是当地清平书院的山长,你先到那里去讲学,讲上几年学,有朝一日朝廷风向变了,按你的才能,朝廷召你回去是一定的,说不定还能更进一步”。

赵宏坚思来想去,认可了吕兴尧的想法。吕兴尧修书一封给他的弟弟,言明了请赵宏坚来书院讲学。他还在信中告诉弟弟,虽然赵宏坚的名气比较大,但他志不在书院,让弟弟在书院事宜上按照赵宏坚的想法做,等到书院名气起来,赵宏坚重回朝廷效力,书院还是在他们吕家人的掌握中云云。

赵宏坚到了清平县后,同时投帖子给县令和清平书院。县令是当地的土地爷,是肯定要去打个招呼,见个面的。县令得知赵宏坚要在清平书院讲学,大为赞赏,主动提出要给书院提供些赞助。

赵宏坚与山长吕兴保的第一次会见倒也融洽。吕兴保得到了哥哥的提示,态度身段都放低,表示要将山长的位置让出来给赵宏坚等等。赵宏坚则坚持山长不变,赵宏坚还自己出钱买了些地捐给书院,表达自己在书院讲学的诚意。

县令又召集当地的大户,捐钱捐物,扩大招生,力求通过赵宏坚在清平书院讲学的契机将清平书院的名气给立起来。赵宏坚的到来让清平书院声名鹊起,县令也颇为高兴。

赵宏坚是个实干家,到清平县后看到书院的山长和县令对他讲学的事情颇为赞同,就跟县令和山长商量,择日不如撞日,就将新收学生的开学日期定在了下个月初一。

赵宏坚今天来拜会山长,是有关书院的教学理念的。

过去的书院,虽然办了有十来年,但还没有出过一个进士,书院请的教书先生也只是附近周围的一些先生。书院名气不够,也吸引不来优秀的学生,好的书院和优质的生源是相辅相成的。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李白的《独坐敬亭山》让敬亭山成为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江南诗山,而当你真的到了敬亭山后会发现,敬亭山是一座小山,一点儿也不高大。

现在,赵宏坚的来到,给清平书院带来了名气,他的坐镇,必定会吸引到周围的优秀学子,等这些优秀学子在科举上取得功名后,又会给清平书院带来更大的名气,会继续吸引优秀学子......这会是个良性循环。

吕兴保待赵宏坚很是恭敬,让下人上了茶,主动寒暄道,“不知赵先生的家眷是否安置好了,如果还有什么缺的,先生尽管开口便是了”。

赵宏坚回答道,“家里都安置好了,镇上的房子还不错。”赵宏坚话题一转,说道,“这次开学的时间很紧,让山长多费心了。我在这一路上倒也去过几家书院,今天来是想跟山长商量一下书院怎么办的事情。论理说,书院事宜应该山长做主,还请山长看在我痴长几岁的份上,随便听听”。

“哪里,哪里”,吕兴保忙说道,“应该是我要去请教赵先生书院的事情”。

赵宏坚道,“山长就不要客气了,我毕竟是过客”。

两人又客气了半天,赵宏坚才将他在书院建设方面的一些看法说出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