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丝路,丝路》三、求告无门寻旧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五更二点,官街鼓此起彼伏,归年急不可待地冲下楼下,奔上街道。

长安城里坊门在鼓声中一一打开,长安又醒过来了。

长安,还是归年所热爱的长安。车如流水马如龙的街市,各国语言,各地方言,各族服式,各式美食,各种货物,各色美女,集天下之大观,从来都是一个吸引人眼球,牵绊人脚步的地方。但今天归年的眼睛已看不到任何的新奇与有趣了,他只是一路狂奔,朝着他的目的地——三戟张府跑去,一夜痛苦的辗转反侧,他已想好了此行的目标了。

安邑坊在平康坊的东南方,相距只一二里路,片刻便到。张家兄弟有三,归年去的是老三张延师府上。张延师,官居左卫大将军,正三品,授范阳郡公封号,身份显贵,张家的大门朝街而开——这也是当朝特许的,门前列十二支戟,大门两边呈八字排开。几个家丁于大门两边把守,目不斜视,或者说,那眼睛只看着天上的鸟,大街上走的平常百姓,是入不了他们的法眼的。以归年商贾子弟的身份,这辈子是别想从人家官邸的大门进。

归年匆匆从大门前跑过,来到张府的后门。后门是供女眷及一般的访客进出,但归年也不是那么容易进出的。前几年,张府家的千金小姐,张雁书,请归年教弹琵琶,每次都是提前约好,然后着雁书的女仆在门口等候,引归年进去。有半年了,归年没有上张府的门,归年当然还认得后门这几个家丁,嘘声下气地请他们进去通禀一下,求见张家小姐雁书。但这家丁却像失去了记忆,除了给归年抛过去几个白眼,再没有一点帮他进去禀报的意思。

归年当然知道他们的意思,凡大户之家,请家丁进去禀报一下,都要奉上十几文钱,但今天归年出来的急,荷包都落在了客店里,哪有钱打点?可是这个雁书,是必须要见的。也许,她是眼下唯一可以帮归年的人了。这个女孩,非同一般!

归年急得在门口直跳脚,正在此时,他听到了门里面一片喝彩声——张家花园挨着后门,花园的空地上,建有一个马球场,雁书经常约一班贵族家小姐来家里打马球,这是时下最流行的运动了。雁书天生大嗓门儿,又是无拘无束的性情,就听见她在喊:“进了进了!”

要找的人仅一墙之隔,却被一班恶奴阻隔,无法得见!难道还要放开嗓门喊她吗?归年张了张口,无奈舌上似压着千斤一样,只是喊不出来。也难怪,他斯文惯了的人,却不会泼妇之道。踌躇之间,归年突然有了办法,他吹响一声尖利的口哨,哨声未落,门里面就骤然响起马的嘶鸣,归年知道,这是雁书的汗血马,名叫“飞焰”的,在腾起前蹄,仰天长哮。

只须臾之间,门里面跑出一个身材颀长,模样俊俏的少女,身着胡服,手执球杖,若不是半身都是泥土,头发上也有泥巴,真像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似的。少女气急败坏地对家丁喝道:“是谁吹的马哨?”

众家丁忙指着归年,雁书才要大骂,一看是归年,转而笑逐颜开。“归年哥,你怎么来了?这半年,你跑到哪儿去高乐了?你萍踪不定,我差人到你家找过你好几回了,你都不在。你方才为什么吹马哨害我摔下马?!”

雁书扯住归年的袖子,噼哩啪啦的说了一大堆,归年赔笑道:“我们进里面说,可好?”雁书也觉得自己有点失态,莞尔一笑,把归年请进府里。

雁书有自己的客厅,地上辅着华贵的红线毯,案上摆的,却不是一般女眷爱的珍玩瓷器、、书画花草之类,而是各色弓箭马鞍、宝剑球杖,一屋子显得刀光剑影,男人气十足。屋里不用席,不须席地而坐,而是摆着月芽凳,起坐方便,腰腿不会疼,这也是富贵人家新近的风气。做为张延师唯一的女儿,她的荣宠早超过了几个哥哥。延师三十多才得此女。夫人生她头一天晚上,梦见大雁衔来一纸书信,就与延师叙说了此梦,俩人琢磨不出此梦是什么征兆。第二天寅时,雁书就出生了,府上正在手忙脚乱,围着母女俩团团转的时候,卯时,皇帝诏书也送达,封延师为范阳郡公。一天之内,双喜临门,张家都认为这个女儿福大命贵,起名“雁书”。自此,把她视若掌上明珠,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雁书和归年在客厅落座,雁书的几个女仆在一旁拱手侍立。

“归年哥,你还记得我的马哨是怎么吹的?”雁书欢喜地说。

“你府上,门坎这么高,我若不记得,怕连门都进不了。”归年酸溜溜地说。

“噢,我说呢。这帮看门的奴才,狗眼看人低。我去骂他们。”雁书说着就要走出去。

归年忙拉住她:“罢了罢了,今天我来找你,是家中的事。”

“我家里,被抄了……”归年顿了一下,还是说出了口。

“怎么回事?”雁书急急地问道。

归年把康老儿跟他说的情形细细地告诉了雁书,又说:“你知道,我这个人,只通晓歌艺舞技,几笔字画,些须认识几个为官做宦的,却都没有深交。至于衙门朝哪开,更不知道了。如今家里出了这事,没个人商量,只好来找你了,谁不知道,你是长安城里高门大户的座上宾。”其实,归年还有没有说出的理由,不久前,雁书被圣上最宠幸的徐惠妃收为养女,经常出入后宫,圣上看雁书天真烂漫,憨顽有趣,也十分喜欢她,听说册封郡主也指日可待。长安城里的豪门显贵,谁不看风使舵,对这位后宫的红人礼遇有加。

“归年哥,你就是清高,不喜欢钻研仕途!当日,我想让父亲荐了你去太常寺,以你的技艺,做个太乐令不成问题。你偏不肯!你说你闲散惯了,怕被那一身朝服拘束。若你在朝中做官,令尊令兄也都有个依靠。”

“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现在只有想个法子,看能不能把父母和妹妹先弄出来,父母年事已高,怕经不住牢狱之苦……”归年心中悲痛,也顾不得在一个十四岁的黄毛丫头面前掉下了眼泪。

“归年哥,你哥哥出关的事,确是犯了唐律,但罪不至死,你府上窝藏宫禁,却是死罪,非同小可。你家的瑞锦、宫绫从何而来?你父亲当真没有买卖?”

“这……”归年本想着一口否认,但是他也迟疑了。这几年,他东游西荡的,很少到自家铺子上去,连呆在家的日子也不多,心思更是没往家中买卖上使过。依着他对爹爹的了解,应该是不会,但是他能打包票吗?他想,既然是来求雁书帮忙,就该据实相告,否则误己误人,连累雁书。

“你也不敢确定,是不是?我看,你应该先去探监,跟你父亲问清楚,我们再做主张。”

雁书小小年纪,见识却不短浅,这都得益于他父亲到哪里任职,都把她带在身边吧。归年暗自思忖,看来也只有这样了。可是,自己现在还能出面吗?满门被抄,自己岂能豁免,不要说去探监,就是走在大街上,坊正看见了,也要把他抓了去送官。

雁书也看出了他的心思,拍拍他的肩膀,很有男儿气概地说:“这个事情交给我吧,你打扮成个小厮,跟我后面就行了。”

雁书打点轿子出了门。轿子转眼到了大理寺。雁书和乳母坐在轿中,归年带着一顶大斗笠,低着头,和另外一个小厮跟在后面行走。一路上,雁书的心中已经有了成算,她决定去找大理寺丞刘光甲。刘光甲和父亲张延师素有来往。刘光甲的夫人赵氏和雁书的母亲也走得很近,常到家中和母亲一起抄录佛经,和雁书也很亲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