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小妞之灵泉》第53章 五年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五年时光,倏忽而逝。

叶家在这五年里没有多余的动作,叶山就领着肖战兢兢业业的做着这几个生意。时间久了,也有了心得。

叶家新房外面的大片空地上,此时正聚集着一群妇人。妇人们六个人一圈,围成了好几个圈。每个圈子中心都放置了一些绣线,绷架。

现在,这群妇人都手里拿着针线,认真的看着一个方向。

一个身着橘色绣白玉兰长裙的端庄女子正坐在一张圆凳上,手里拿着针线和绷架,嘴里讲述着刺绣的针法。

这个绣娘就是叶涟几年前去县里锦绣阁时接待的那个,名叫李雯,绣楼里大多称呼她为雯娘。这几年李家村的刺绣课几乎是一个月一次课程,但是李雯却很少过来,每次过来上课必是精品。

李雯擅长的是图样秀丽、色彩清雅的苏绣,所以每次课程的针法,都带了苏绣独有的特点。另外,李雯的双面绣在锦绣阁也是出了名的。

“上次课咱们已经说过,苏绣的针法有直绣、盘针、套针几种。我们在刺绣过程中,只有选择合适的针法,进行巧妙灵活的运用,才能恰如其分的表现出我们绣品的质感。今天我们就详细讲讲什么是直绣。”雯娘红润润仿若樱桃般的素口微起,配着清透的嗓音,一点点儿的讲起苏绣的奥秘。不过都是些入门浅显的东西,听起来倒也不拗口。

雯娘先是拿着绣楼里的成品进行讲解,让在座的妇人们有了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又拿起旁边的针线,自己一点点示范。素手轻扬,勾勒的一针一线都很细致,没一会儿就把其中浅显的技法说完了,然后又讲了具体的应用。

妇人们都聚精会神的听着,没有人交头接耳,生怕错过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饶是如此,众人听得也是一知半解,个别人还听得晕头转向,或皱着眉,或抓耳挠腮。

“苏绣的一些技法较难,光听我讲还不够,一会儿你们就各自上手,我再对你们一一指导。这几年你们的基础绣法也越来越稳固,现在学习苏绣也会省些力气”雯娘说完放下手中的绣样儿,看着妇人们摆弄着手里的针线。

“雯娘,来,喝口水。”林氏见雯娘讲完了课程,手里端了碗清水走过来。

雯娘见到林氏,起身笑着走上前接过,也不嫌弃,端着碗轻抿。待到缓解了口中的干燥,才道:“叶家妹子,咱们这课上了五年,除了农忙时节,差不多一月一次。现在大家的绣技虽不是顶顶好,但是一些对技法要求不高的绣件却是可以驾驭的了。我打算接下来分配一些技法要求相对高的任务给大家,这样也能涨涨收入。”

林氏站在一旁,听见以后不禁诧异道:“真的吗?大家现在的水平能操作?要是这样那可得谢谢您了!”说完就忙不迭的对着雯娘道谢。

“呀!妹子,当不得,当不得!”雯娘见林氏低头道谢忙侧过身子摆手,又道:“这几年锦绣阁也是依仗着咱家的绣样儿才越来越好,要我说啊,还亏得当初你家大妮有主意,我们也是托了福!”

锦绣阁这两年因为推出的绣样儿款式新颖,赢得了不少人的好评。县里但凡有头有脸的人家,都已穿上锦绣阁的新衣为荣,相互攀比。

有些绣楼见锦绣阁的生意红火,也起了仿制的念头。但奈何每次刚刚赶制出新品,锦绣阁就又推出了新样儿。所以每次都只能跟在锦绣阁的屁股后头,不过因为价格卖的较低,倒也赚了不少。

是以,锦绣阁现在已经成了余安县数一数二的大绣楼。不过刘掌柜想把生意再做的踏实些,加上李家村这边的绣技也是处于成长阶段,所以一直没有在余安县外扩张生意。不过很多外县人知道锦绣阁的名号,偶尔还会过来购置些衣服被面。

林氏听到雯娘的话,不由得喜笑颜开,嘴上还是谦虚着:“小涟就有点儿小想法,关键还得失咱们绣楼给机会,要不哪里能帮这么多乡亲?”

这几年随着生意做的越来越稳定,林氏也逐渐的参与到其中,不管是心境还是为人处世都长进了不少。

见雯娘喝完水,林氏就伸手接过空碗。

“叶家妹子,那你再在这休息会儿,我过去看看她们的绣品。”雯娘对着旁边的林氏道。

雯娘走过妇人围成的几个圈子,眼神掠过妇人手中一幅幅的绣品。几年下来,妇人们隔三差五就做绣活,现在手上的针线也越来越熟练,针脚都是整齐细密,不过因为刚接触苏绣,技法用的并不是很好。

“你这里,边口不够齐整。另外,针脚太长的地方也要加线钉住。”雯娘见到一个妇人正皱着眉似是不知如何下针,弯下身指着绣品指点。

妇人听后茅塞顿开,手上利落的找准方位落针,绣了几针,见真的比原来好了很多,忙对着雯娘道谢。

雯娘看妇人开了窍,笑着摆摆手,又朝其他人的绣品看过去。

金色的阳光穿透五颜六色的丝线,照在一件件绣品上,反射着惑人的光彩。妇人们手中牵引着绣线,一刺一勾,眼神认真而专注,像是在照顾自己的孩子。

肖战手里拿着家伙从地里回来,后面还跟着几个汉子。几个人身上的短衫都已经被汗水浸湿,混杂着泥土,和成黏黏的一层贴在身上。

肖战大步流星的走进院子,只觉得嘴里干燥的要冒火,就进厨房舀了几碗水端出来。一边递给雇佣的汉子,一边对林氏道:“夫人,地里的土豆都已经起出来了,正放在地里晾着,下午我们再去装袋过称。你看这次咱们是都给福鼎记送过去,还是……”

叶家自从五年前种了土豆,到了收成时,叶山见这土豆真跟叶涟说的一样高产,当下就决定以后每年都种。不过第一年收成的土豆刚刚够留种的,叶山除了自家平日里吃些,也没往外边卖。

等到后几年随着土豆的收成越来越多,一家人就商量着往外卖。叶涟一开始就是打算跟福鼎记做生意的,所以第二天二话不说就跟叶山一起,提了一篮土豆去了福鼎记。

跟上次一样,叶涟在福鼎记的厨房里用土豆做了几个菜,陈掌柜尝了以后赞不绝口,直接就同叶家签订了合同,叶涟又卖给了福鼎记几个菜方。

要说这土豆还真是怎么吃都好吃,而且还吃不腻。福鼎记刚刚推出新菜没几天,后厨里土豆的存货就下去了大半,但是叶家也没多少存货了。陈掌柜不得已,只得提了菜价,饶是如此,这些新菜卖的依然火爆。

其实这几年,叶家往福鼎记送的土豆一直是供不应求,这些存货也就刚刚够县里的几个福鼎记里消耗的。加上这土豆也是个稀罕物,陈掌柜每年还会再上供些,就更是紧俏了。陈掌柜为了给县里的几个福鼎记酒楼均匀的分配这些货,不得不说,也是煞费了苦心。

不过因为这几个菜,余安县的福鼎记酒楼名气却是越来越大。加上每年上供的一些土豆在上层的圈子里也打开了市场,所以每年慕名而来就为吃上几道菜的人也是越来越多。

搞得其他县里福鼎记的掌柜都是捶胸顿足,暗想自己所在地界怎么就没这种好物件。个别跟陈掌柜关系要好的掌柜,还厚着脸色向陈掌柜讨要,但陈掌柜自己都不够用,哪里能拿出多余的来?

林氏这几年跟着处理生意,自然是知道这土豆现在有多紧俏。

在心里盘算了一下,对着肖战道:“照以前一样,留下咱们自家用的和送礼的,其余的全送到福鼎记。前段时间陈掌柜跟我念叨这土豆念叨好久了,现在山子也不在,这件事你就辛苦辛苦,争取尽快送过去。”

肖战闻言点点头,知道林氏的意思了,嘴上就道了句放心。

转身同几个汉子就着院里摆放的脸盆清洗手臂和脸。清爽透凉的水刚一触及皮肤,肖战就感觉身上的燥热去了不少,整个人也精神了,舒服的喟叹一声,然后扑哧扑哧的洗起来。

几个汉子抓紧时间简单洗了洗,就围坐在厨房里吃着锅里留下的饭菜。

叶家只要是干活,不管帮工还是雇人,向来在菜色上不会委屈了乡亲。每顿至少都有一个肉菜,大米饭也是管够。因着这点,现在叶家在李家村的名声是越来越好,大家伙都说叶家厚道。就是叶家每次有活,乡亲们也是抢着干。就是不为了工钱,也得跟叶家打好关系。

现在叶山家,同几年前食不果腹的日子,可是相差甚远。生活上的差距已经出来,再也没人跟从前一样对待叶家几口人。尤其是在叶家跟绣楼的生意越来越稳定以后,很多人家的经济命脉可以说跟叶家是息息相关。叶家在李家村已经拥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