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当穿成了贾宝玉》第 9 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话说张微躺在床上冥思苦想了一下午,最终想出了一个自认为将来能够对自己有些好处的法子,那就是参加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对于现在的张微来说只能算是个锦上添花的东西,毕竟他现在是荣国府的嫡公子,属于大家出身,将来再怎么样也不会混的很差。但前提是贾府要一直屹立不倒才行。

而据张微读书的经验来说,贾府现在已经处于大厦将倾的局面,等到真正树倒猕猴散的那天怕也没有几年。若是真到了那一天,而自己已经在科举上得到一个功名的话,起码能保证在抄家的时候受到一点点优待,不用坐牢是肯定的,但是会以革除功名终身不得参加科举考试为代价。但这已经足够好了,反正在张微的心里他也不愿意奔向科举之路,然后一去不回头。

想到这里,张微起身来到书房,进屋的时候看到门额上绛芸轩三个大字,这是以前的宝玉留下的字迹,这些日子以来,张微没事的时候便待在书房里,一部分时间是用来看四书五经的,而大部分的时间却用来练字,自己作为一个现代人,虽说现代的时候学过一点毛笔字,但是写的根本没法跟古人比,更何况是跟贾宝玉一模一样的字迹了。

因此,张微是花费了大量时间在练字上面,再加上这幅身子也对写毛笔字形成了习惯,因此重新熟悉起来倒也不是什么难事。据张微目测,现在他的笔迹和之前的宝玉的笔迹可以说有五分形似,这已经足够令他高兴不已了,毕竟他才练习了没多少日子。相信经过持久不断的练习的话,他的书法会越来越好的。

但是对于现在的张微来说,笔迹什么的倒是没有那么重要,毕竟只要每天多花上一个时辰用来熟悉熟悉就好了,最让人头疼的当属于五经了。四书还好些,不过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篇幅也短,自己早在现代的时候就已经都背过了,但是五经却是不行了。

《诗经》三百篇,背过的不过几十篇而已,《尚书》聱牙佶屈,要是没有注释,句子大多看不懂,除了汤誓、秦誓等几篇是早些时候自己因为感兴趣背过以外,其它的看都没看过。《春秋》就不用说了,微言大义,上面就说了什么时候,谁干了些什么事,比如说左传中的一篇,郑伯克段于鄢,洋洋洒洒也有几百字,而孔老夫子就用了九个字,只说“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所以说《春秋》要想读明白了,非得看春秋三传不可。至于《易经》,那简直是包含了中华民族最深刻的哲理啊,潜龙勿用、亢龙有悔绝对是最简单的句子了。而《礼记》则只有背诵了,以前中学的时候学过的大道之行也,就是《礼记》中的篇章。

以前的贾宝玉四书都还没有完全的背诵过来,更何况五经了,所以就算是想要继承以前贾宝玉的记忆都没东西可继承,所以说,这些东西都要靠张微自己才行。

但是不要以为把四书五经全部背过之后,科举考试就万事大吉了。因为古代的考试不仅仅是考背诵,更注重的是对古文的理解。毕竟谁都可以背得出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但是很少就能有人说得出来这句话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因此在古代,先生的作用就显的至为重要,毕竟你只要有几两银子就可以到书店去买来四书五经之类的来背诵,但是若是想要明白你所背诵的句子的意思,就必须要请一个先生来讲解。

但是也不要认为背诵就不重要了,因为参加科举的首要前提是要把这些书全部背熟,因为科举考试也会考帖经的内容,就是填空题,给出上半句,让你写下半句,或是相反。这是一部分,另外在做文章的时候,一般给出的题目会从四书五经里找出一句话来,让你写一篇文章来说明。这也要求你能够熟练的背诵这些典籍,否则你根本就不知道这句话是在哪里的,到时候又怎么做题。所以说,要想真正走上科举之路,首先是要把文章四书五经全部背下来才可以。

在书房里待到了晚饭的时候,张微才晃晃悠悠的走了出来,实在是这一下午被科举的这条道路打击的太深,深深觉得以前自己想的穿越到古代不是当个王侯将相,就是富可敌国,分分钟以自己现代的智慧碾压古人的想法完全是大错特错。就现在想步入科举这一途径也是困难重重。

因为自己要在三年的时间内考上举人。时间紧张,背诵的东西也多。这完全就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而进士是想都不用想了。在红楼梦的续书里,贾宝玉最后也不过是中了举而已。尽管书里描写贾宝玉中举的画面感觉很轻松就是了。

就那么一个大家公子哥儿,平日里也不怎么读书,居然就在抄家后短短的日子里用功发奋几年就能考中举人,怪道人家是神瑛侍者,就是与我等凡夫俗子不同。

张微对于贾宝玉的聪明是有点愤愤不平的。因为贾宝玉此人完全就属于那种过目不忘的类型,跟林黛玉差不多,林黛玉也属于这种类型的,要不看西厢记的时候能够那么快就看完整整一本书,毕竟按照书上的说法,他们两人都是天上来的,一个是神瑛侍者,一个是绛珠仙草,当然会有些骨骼清奇之处。

然而这些搁在张微这儿就不行。他既不可能短时间内就背完一本书,也不会看完了就会说什么你是个倾国倾城貌,我是个多愁多病身这样的话来活学活用。所以说,对于张微而言,科举之路依然是任重而道远,路远而山高啊。

就在这时,突然传来一阵咕咕咕的声音,张微摸了摸他的肚皮,觉得是有些饿了。于是起身准备去吃晚饭,毕竟科举考试虽然来说很重要,但是到目前为止,吃饭好像更重要一些。

张微出了书房,看见袭人正在那里做针线呢。张微悄悄的走上前,见袭人还是没发现他,于是上前推了推她的肩膀,道:“好姐姐,你这是做了一下午?可吃过饭不曾?”

袭人冷不丁的被吓了一跳,放下针线,拍了拍胸口道:“我还以为二爷这么些天读书变得斯文起来,没想到还是这样一惊一乍的。到吓了我一跳。二爷不是说想一个人静静的待一会吗,我左右也无事,就把平日里的针线拿来做一做,现在也是该吃饭了,只是二爷还没吃,我们这些做丫头的怎么好先吃起来?”

张微笑了笑,道:“这是我的不是,尽想着事情,倒是把你们忘记了。害的姐姐肚饿,话说起来,恰好我也是饿了,才想着出来看看,若不然,怕是真要错过了晚饭呢。”

袭人见他这些日子天天到书房里读书,本来心里是高兴的,只是今天看到读的这样晚,自己身为大丫鬟,照顾好主子的身体才是第一要务,读书反而是次要的了。于是劝道:“二爷知道用功,这原是好事,我们见了心里也喜欢,但只是事情要分个轻重,读书再怎么要紧,也不应该忘记吃饭,为了读书而饿坏了身子,反而是得不偿失了。”

张微听袭人这样说,虽说身边经常有个人唠叨自己是有些烦,但是心里也知道这就是袭人的本分,也不好再说什么,况且自己这一下午也并没有用功到哪去,除了练了几张大字,剩余的时间全部都用来为未来打算了。然而这些话也不好说出口,起码说是因为读书而忘记晚饭比因为瞎想而忘记晚饭要好的多。因此只好打住这个话题,道:“我知道了,以后一定注意,若是你在屋里看见时间已经不早了,你就去书房敲敲门,叫叫我也是好的。我听见你敲门的声音,便知道好吃晚饭了。这样我也不饿着,你们也好准时吃饭的。今天也不早了,我还是先往老太太那里去了。”

袭人听了,道:“这样才是呢。既然这样,那我还叫晴雯等人来伺候着你去。”张微摇了摇手,道:“不用你们了,就叫几个老妈子跟着就行了。你们先去吃饭,我吃饭也不用你们伺候,何苦跟我这一路。”袭人听如此说,也只得罢了,于是吩咐怡红院的几个老妈子伺候着出门,又把仔细小心看顾的话叮嘱了几遍,张微这才能够出了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