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八零年代》第十三章 布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农村的过年和城里的还是有些不同的,食物更多的是自己家的,很少有出去买东西的。就连渔有的也是在附近的河里冬天打上来的。

80年代的农村,很少家有电视的,就算是90年代中后期,才算是普及吧。更多的家家收音机。电到了晚上也是经查停的。那时候刚刚复兴,城里都经查停电,更何况是农村。往往是吃完饭,天黑后,就早早的睡下了。

家家都备有蜡烛,以备不时之需。夜晚来的很快,年味也更浓了。由于姥姥家亲戚更多达到好几十人,在加上还有很严重的重男轻女观念。男人长辈座上房,老爷和舅舅,姑爷们一桌,厢房都是孩子,妇女们都是在门房。。。左领右舍都相继来拜年,家里也相应的组织几个有头面的人去别人家拜年。

姥姥老爷本不属于白塔这个村镇的,只是听说老爷那时候是老师,在特殊的年代,被下放到这。后来就扎根在这里了。

据说当时第一次干农活的时候,还带着白手套,可是笑坏了一群庄稼汉。

由于写的一手好毛笔字,也干不了什么农活,在加上政策的落实,后来调去大队公社工作了。那时候农村墙上到处贴的标语,口号。红色的,黄色的,绿色的彩纸上留下了不少浓墨。春节的对联也是,基本都是要靠写的,一是为了省点钱,另一个感觉自己写的更有年味吧。

往往是出个横批,什么年年有余,恭贺新禧,恭喜发财,寿比南山等等。一院子人,你一言我一语,好有喜庆的气氛。写完后还要千叮咛,万嘱咐,千万别贴错了。那时候农村认识字的普及率还不算高,全国也在大张旗鼓的开展扫盲教育。记得当时在农村有个笑话,有一户人家,把猪圈的对联贴在了自己家的大门上了,上联是肥猪年年有,下联是小猪月月增,横批肥猪满圈。闹出了不小的笑话。还有贴粮仓的。上联:金谷盈囤丰旧岁

下联:香稻满库庆新春。横批,在添好米。还有在马车上贴出入平安的,等等。

后世的我们也经常过年贴春联,可是却很少有人认真体会上对联上面字里行间的寓意了。

大人们高兴,往往喝高,有时候也容易打起来。哈哈

小孩子们更喜欢是玩藏猫猫。胆子小的由的都能给吓哭。我更多是喜欢猫稻草垛里。借着月光给他们几个更小的讲故事。这俩个小故事就算番外篇吧。80年代的孩子睡觉前大多喜欢听大人们讲故事,一般都喜欢听惊险刺激的,鬼神的最受欢迎。吓的猫在被窝里,现在想想都很有意思。有时候梦里还在和“敌人”斗智斗勇。

这个故事据说是真实发生的,名字就叫他“哨兵”吧。

50-60年代,在祖国的大陆,还不是太太平的,那时候刚刚经历了战争,部队大部分都驻扎在当地的城郊,正好在我三姨家的附近就有这么一支部队。这个部队我也是知道的,记得到80年代后期这个部队才解散的,那时大院还在的,附近都是农田,很少有人敢靠近的。

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报告班长,战士新兵小王说道。

有什么事就说,老班长王德大嗓门的说道。

最近我值班站哨的时候,岗楼外老有个女的看我。小战士不好意思的说道。

你个熊孩子,多大娘个屁事,也许人家就是看上你了。老班长也没太在意。

就这样又过去了一段时间,老班长也发现了些问题。那时候还是有敌对特务潜伏大陆的,一点事情可马虎不得。经过仔细的观察,只有在新兵小王站哨的时候,这个神秘的女子才会出现。手里拿着个小镜子偶尔抬头还会对小战士笑一笑。。。

经过摸排,很快得出了这个女子不是附近村镇的人,老班长急忙将这事汇报给了连里。

连长是经历过战火过来的人,沉得住气。决定故意试试这个女子。这一天本事小王战士的班。连里突然决定换一个老兵替换他去。结果这个女子就像事先知道了似的,居然也没出现。

难道真是敌人派来的特务?连长也疑惑起来,那时候可不比现在,部队都有一定的权利。连长决定实施抓捕。

小王这一天和往常一样,上午10点准时的站到了哨位上。那女子也出现了。根据事先安排,让小王跟她搭搭话。可是怎么问,那女子就是不作答。附近已经埋伏好了战士,连长一声令下,抓。几个战士从四面八方围了过来。

神秘的女子见不好,拔腿就跑,附近都是稻田,和玉米地。到是也给她提供了些便利。几下就转进玉米地理。几个战士脸上也挂不住了。居然让个女的跑了。抬手就是放了几枪,那个年代放枪放炮,都是正常的。

见地上有血迹,知道是被打中了。战士们顺着血迹一路追了下去。大约追了能有1-2里地。在一片稻田地发现了大量的血迹。战士们用枪拨弄这田地。突然有个人哇的大声叫了起来。。。快来,快来看看这是什么。。

战士们围拢上去,发现是一只白色的狐狸,腿上躺着血。。。

后来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战士小王也正常按时训练站哨。可是不久大家就发现平时都很正常的小王,一到站哨的时候就手里拿面镜子嘿嘿冲着人笑。。。

后来部队也不知道那天夜里就突然不见了,附近的老百姓大都也都说不太清楚,只是这个故事却是一直流传下来了。

另一则故事大约也发生在60-70年代。这个故事在白塔镇是都知道的。

那时候在农村流行在各个生产大队轮流放映电影,往往是这个大队放映完,明天又接着去别的大队看。由于年代特殊,那时候也没什么其他的娱乐,老一辈往往是连每一部当时电影的台词都能记住。可不像后世这么物资发达。夏天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是最好的消遣了就莫过于它了。

记得那一年的夏天,人们往往要走几里路去别的村镇欣赏电影。学校的陆老师也和其他年轻人一样。去隔壁的村子看电影。去的时候天还是亮的。回来的时候就已经很黑了。农村也没个灯。往往都是借着月光往家赶路。

有时候运气好,会顺路坐上马车的。陆老师年轻漂亮。很受欢迎。回去的路上很快就搭上了车。车上做了8-9个人。随着越来越近,车上的人也少了起来。赶车的老张问道,小陆老师用不用送你一道啊。

年轻害羞,那时候的人还是很腼腆的,拒绝了张师傅,一个人顺着小道快步的往家赶。。。走着走着就感觉后面有个人。心理下的直突突。。脚步也加快了很多。

突然感觉到有个人拍了肩头一下,下意识的回头看了一下。。只见一头狼直立立的站了起来。。一双眼睛冒着寒光。。。

第二天,人们轰动了,陆老师死了。死的时候一只手不见了。当时镇里出动了警察明兵,挨家挨户审查。经过最后的训问,发现张老汉应该是最后一个见到陆老师的人。一队人立马杀到张老汉家。院门紧闭,门窗关严。在农村的夏天太反常了。警察和民兵立马冲了进去。在院子的墙上围了老多村民。

进屋却发现张老汉已经死亡了,手里攥着一块手表。(那时候手表可不是一般人能带得起了),正是陆老师手上戴的那块。

可是断了的手,却在也没找到。

这事还没有定论,没过多久就又陆陆续续的有人报案说被狼袭击,大多人描述是那狼和人一样会直立行走。。好像还会察言观色。

由于那时候革命闹的列害,也没出现什么命案。久而久之这件事就逐渐被人淡忘了。。。只有在老一辈人的记忆中还偶尔能听到谈论起当时这件事。至今也没有个明确的结论。。。(俩个故事讲完了,如果喜欢就给我留言吧。讲讲你的故事)

漆黑的夜晚,讲完这俩个故事,家里的孩子们在也不敢玩藏猫猫了。都哇呀一下跑进了屋里。就连半夜上厕所都必须大人带着。

大人们一喝酒后半夜了。农村的亲戚都回家了。我们是回不去的,从城里要骑俩个半小时才能到姥姥家。我爸的体力真好啊。。所以每到过年都是要在姥家存“住的意思”一宿的,第二天,下午才回家的。农村的夜很净,偶尔能听见远处传来狗叫声。真的很净。就连很远的大道上偶尔飞奔的大挂车(给城里运输材料)都能听得见。

老爷是非常重男轻女的,半夜还偷偷的给我和弄醒,给我糕点吃。那时候的糕点可了不得。一般大人都舍不得吃的,平时也是很少能见到的,只有重大节日才能见到。满满的都是幸福。几个女孩子是没这待遇的,第二天知道气的要命。农村重男轻女还是很严重啊。。。

第二天回到了家,金窝银窝不如自己家的狗窝。在过几天超市就要开业了,我也要利用这个寒假加快超市和人生的布局。时间不等人啊,改革开放的浪潮就要到来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