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燕京往事》十三章 冷门庭炙手可热 闲来无事撩高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下毒一说,解释了个清楚。

苏文程想笑,但朱棣未笑,他也只能忍着。朱棣让苏文程走后,无奈说了句:你这次是运气好。

确实,那少年看起来十六七的样子,我这种把戏也就只蒙的了一般江湖菜鸟。想想还是有点后怕,嘴巴上却说:“兵不厌诈”

“刚才听你喊了声,哪里受伤了?”

指指背:好像被什么东西砸了下,没事的。

男女有别,授受不亲。男女有别,肌肤相亲。

朱棣在清宁园给我上化瘀药的事不出一天,全王府的人都知道,顿时门庭热闹。小小长史的身份,恐怕吸引不到那么多慰问品。

徐莹带着高炽来了,高炽哭哭啼啼:小缇,你怎么啦。你受伤了吗?

我与徐莹相视一笑。

经此一事,徐莹与我的关系从根本上有了变化。所谓盟友,基础是信任,最难的也是信任。如果我对她的儿子大有裨益,那么成立联盟的基础才会坚固。

按照往常的规矩,过年,藩王应该回京。今年的春节注定过的不太平,元太尉纳哈楚的军队频频搔扰边境,重新攻占古北口。朱元璋命燕王随领军于腊月二十一出发,这么看起来他一年的大部分时间不会在王府中。现在离他出发的时间还有两天。

高炽捧着本论语,站在夫子面前摇头晃脑地读。想想以后的明仁宗现在竟然这么可爱,真是时间如镰刀,割掉的是女人的美貌、男人的纯真。

得到夫子夸赞的高炽洋洋得意,

待夫子走后问我:你背的出么?

我一笑:背的出不算本事,遇事会用才算。

“会背我自然会用。”

长时间没娱乐,现在跟个小孩斗嘴都成了让人期待的事。我问他:那我来考考你,假如你父王对燕地的百姓说不可在拐弯处的行军道上玩耍嬉戏。而有一天,六个小孩结伴出游,其中五个在拐弯处行军道上嬉戏,只有一个遵守了你父王的命令没有上行军道。这时,来了一对疾驰的骑兵,他们看见那些小孩的时候只能有两个选择,一是从行军道过,要伤害到五个小孩,二是急转方向却要伤害那个遵守命令的小孩。你会怎么选择?

高炽抬头很认真的想:都要伤害人吗?那受伤的人少点好。

“你是说应该转方向了?你确定吗?”我问他。

高炽迟疑了下,点点头。

“高炽,这样的话,岂不是遵守命令的人下场反不如那些违背命令的人。一次如此再传扬开去,那你父王的命令岂不是不会有人听了?若是政令不通,军令受阻,边疆多少百姓要家破人亡?”

好像唬住他了,高炽仰起小脸,说“那。。。就走行军道呢?”

“民心是个奇怪的东西。百姓很多时候会在冲动的状态下思考,有时候思考的方向是被人引导,如果有人说军队可以少伤害人,却没有这么做。那么民心就会动荡。小范围的可以控制,大范围势必造成损失。”

“民心是什么?”

“是一个国家的基础。”

“那该怎么办?我怎么说都不对。”高炽有点迷茫。

“其实,走哪条道都不要紧,要紧的是,你事后得能控制住局面。无论从哪方面来说,你只要控制住局面就是占据了道义上的制高点。所以,圣人说的话对,不过那是大原则或者说是做人的大目标。实现这一目标还得靠具体的事情上灵活变通。”

“儒皮法骨。”朱棣的声音从门外传来“你若是个男子,可以考科举报效朝廷去。”

朱棣一身戎装,立于门口。自从我来当世子陪读后,朱棣到讲经堂的次数比以前多,只是最近忙于军务,有些天没来。

个性淳厚的高炽讨厌打打杀杀,对他老爹那道不感兴趣,什么骑马射箭类的,都不喜欢。朱棣也因为对这个儿子有些失望,不过现在高炽是他的独子,就算他不喜欢也不会把高炽怎么样,以后就难说了。

朱棣到堂前坐下,问高炽:刚才王长史说的你可都听懂了?

高炽恭敬道到:儿子听了,但不是太懂。

“哪里不懂?”

“子曰:君子义以为上。王长史所说的与义有相悖之处。”

“义分大义小义,为天下人则大义,为一己之私则小义。焉有舍大义逐小义之理?”

“父王说的是。可小义不存,大义何在?”

我暗想:这可不就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与一屋不扫可以扫天下的区别了。两父子怎么说话跟辩论赛似的。

朱棣不长于辩驳,被高炽这么一问有点恼火。我忙接口:世子,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高炽不悦道:王长史说的我又听不懂了。

“圣人说因材施教,那处事是不是也应该因事制宜呢?时过境迁的时候,对待相同的事情又是不是应该因时制宜呢?”

高炽没想到我会拿圣人出来说事。一个五岁的小孩能想到大义与小义已经让我惊诧,到底是皇族教育,心内感叹。

“父王,是儿子想的不周到,请父王原谅。”高炽对朱棣承认错误了。朱棣舒展眉头,将儿子抱起:明日,学骑射可好?

高炽竟然看看我,我晕,小子,你爹跟你说话看我作甚?

朱棣也看看我。

要我做决定?那责任岂不由我来承担?

“骑射,其实很好玩。”我是在替朱棣劝高炽吗?

“那王长史去玩吧。”高炽一句话堵的朱棣半天回不过神来。

这个小孩在惹他老爹生气上具备非凡天赋。

<div align=center><!--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div>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