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无限雨幕》第三十三章 强化的方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眼前一花,我张开眼睛,发现自己已经回到主神大厅了。旁边站着六个伙伴,龙道朝那团被称为主神的光球说道:“给我们所有人疗伤,所用的奖励点从这次任务中获得的点数里扣除。”

大约一分钟的时间,身上有微微白光泛起,白光褪去后,我们的伤就全部被治好了,我活动一下身体,觉得比进入就伦敦场景历练之前的体质更好了一些,精神也很饱满。

治好伤后,大家便开始分配此次任务中获得的奖励点,各自购买适合自己提升实力的东西。

“我想先说一下,龙道老大你的力量很强,但是速度慢了些,大概要比九歌慢三分之二,你可以考虑一下提升速度。”

“哈哈,我觉得速度型的战士有九歌就够了,她太快了,我再快也不可能赶上她,所以还是专心增强力量好了,速度顺便提上一小些好了。咱们的小队是要各个类型的战士都有,合作起来才可以互相补足。”

“也对,大概是我太想让你变成没有短板的完美战士了。”江晓摇头失笑,说:“随你吧,力量越强越好。九歌,你呢?”

“除非能将基因锁再升级一个阶段,不然我的速度目前很难再有提升,可以说已经达到瓶颈了。所以此时我也不打算在提升速度上浪费时间和奖励点,还是将力量和准度上增强一些。”九歌这样说。

“嗯,战斗时先发制人,以快克敌,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一击即破。”江晓点点头,说:“如刚刚龙道老大所说,力量型的有他就够了,你不需要将提升实力的重心放在力量上面,我建议你试试将力量凝聚到一个点上,爆发出的破坏力也许会超过龙道老大。”

“将龙道的力量比作是铁锤的话,我的力量就要变成一枚钢针。”九歌恍然大悟。

“没错。你能做到吗?”

“没问题。”九歌点点头,转身面朝主神光球,意识进入其中,选择自己所要的东西去了。

“接下来华子,我想不出你有什么需要提升的地方,论装备,你有顶级的鹰眼神狙,论自身实力,经验,反应力还是其它的什么,你都是一流的。要不,买一些增强体质的药物辅助训练,早些开启基因锁。”江晓很苦恼。

“不,我感觉自己还差一些。虽然装备和自身实力都还算不错,不过我在旧伦敦场景里,两次狙击杰克都失手了。”

“那不怪你,与你的实力强弱无关。在失去视野的情况下,世界上最优秀的狙击手也不可能打中目标。”

“所以,我想超过世界上最优秀的狙击手。”华子加重了语气。

“你是说?”江晓一愣,反应过来之后,深吸一口冷气,说:“哈!你还真敢想。”

“在失去视野的情况下还能狙中目标,这种装备,主神里面应该有吧?”

“我也不知道,从没往这方面想过,这根本违背常理,至少它违背了科学。”江晓忽然提高声调:“雷达探测,或者类似宋瓷的红外扫描,可以在失去视野的情况下依然探测的到目标,但是,仅仅是探测到,用于观察而已,并不能保证子弹一定打中,毕竟子弹的运动轨迹是接近直线的弧线,它可不会灵活的转弯。”

“科学不行,还有神学啊。”华子大笑,说:“等不及了,我现在就要找找看。”

“哎!”江晓对华子有些无奈,转身又对宋瓷说:“科学目前还远远未达到巅峰,有很大的升级空间,你继续升级电脑内核吧,目标就是要把自己的电脑变得与主神这个超级电脑一样强大智能。”

“但是我要怎样提升自己电脑的内核?一味地升级配置,仅仅是使它的运行速度变快而已,若要想将它的系统变得更加强大更加智能更加全面,我目前的技术做不到。你可以吗?”宋瓷有些苦恼。

“我也不行。”江晓罕见的说出了‘不行’两个字,他停顿一下,才又说:“我们人类的智慧其实并没有多高,唯一凭借的只有传承,我们的近代科技从上世纪才开始,经过爱因斯坦特斯拉等等一系列先驱者的发现与研究,一代代地累积下来,后代则接着前代的研究成果继续在科学的道路上走下去。科学就像是一条长长的跑道,历代的科学家都是奔跑着跑道上的接力运动员,他们的研究成果则是接力棒,前一代科学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送到下一代科学家的手里,下一代科学家穷尽所能地跑到下一个位置,再将自己与前一位的研究成果送到第三代科学家手里,这样才在科学的路上越走越远。”

“你到底要表达什么。”我真的没有明白他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我们的科学家们带着研究成果在科学这条跑道上跑到了一百米的位置,而造出主神这个超级电脑的科技在跑道一千米的位置上,我们区区的百米科技要追赶千米科技,是万无可能的”

“然后呢?”

“我们目前的所学习认知到的科技已经到这里了,我已经将自己所有的知识在宋瓷的电脑上全部用尽了,我办法再在它身上做出任何的升级了,一丝也不能了。只能靠它自己了。”

“让电脑自己升级自己?”宋瓷的一双大眼睛里闪着光芒。

“哎!我好像在哪里听过这个说法!”我在脑海里迅速翻阅着,忽然灵光停现,其中有一本科幻小说,名字叫《最后的问题》。

一本不足万字的短篇小说,将人类未来亿万年的历程全部写了进去,作者阿西莫夫当真了不起。

熵能否被逆转,是整本故事一直在探讨的问题——所谓的熵,是描述一个系统的无序程度的变量,越有序则熵越小,越无序则熵越大。一个系统的熵不会变小,只会不变或增大。在系统发生可逆的过程时熵才能保持不变,任何不可逆的过程都将导致熵增。例如小树苗会长成参天大树,参天大树却变不回小树苗,此过程不可逆,所以导致熵增。再如木柴会燃烧变成灰烬,此过程也是不可逆,同样是为熵增。

小说中讲述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寿命已经达到了近乎无限的长久,人口越来越多,所占有的空间与资源也越来越多,人类开始意识到宇宙中的资源总量是一定的,无论如何节约资源,终有用尽的一天,在此背景下,小说中不同时代的人物便提出了几个类似‘灰烬能否变回木柴’的问题。

第一次有人提出这个问题是在2061年:是否有一天人类能终止能量损耗并于恒星衰竭后将其重新恢复到全盛状态。

问题是对一台能够自我升级的超级电脑提出的,电脑沉默一阵,才打出八个字:数据不足,无法回答。

虽然无法解答,但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超级电脑,它不停地自我升级,不停地搜集更多的资料,却一直找不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之后的千年,万年,千万年,亿年,几十亿年的时间里,不停地有人向超级电脑提出这个问题,然而,即使这台电脑已经自我升级了几十亿年,对待这个问题的答案依旧是当初的八个字:数据不足,无法回答。

直到最后一刻,宇宙间的资源用尽,所有星球全部枯竭,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体全部消亡,宇宙间一片死寂,只留下空荡的虚无,物质与能量消失了,空间与时间也是,已经进化成以意识形态存在的超级电脑孤零零地在宇宙间存在着,收集着所有的数据。

自诞生之日起,它帮人类解决了无数的问题,却一直解不开‘熵是否能被逆转’,只有回答了这最后一个问题,它的意识才能超脱。

书中最后一段极为出彩,原文是这样描写的:

【一切存在的资料终于搜集齐全。没有任何资料没有被列入。

但所有搜集得来的资料,还需要全部综合起来,并依其所可能有的关系,逐一的分类、排列和组合。

这一工作花费了一个没有时间间隔的“顷刻”。

终于,“模”学会了怎样去逆转熵的方向。

但面对这最后问题的答案,“模”找不着任何人来告知。不过,那不打紧。这一答案——通过实践来表达——将连这一点也照顾在内。

又过了另一无时间的顷刻,“模”思索着最好的着手方法。小心翼翼地,“模”建立起整个程序。

“模”的意念统摄着一切,包括以往曾一度存在的宇宙;而对着现在“混沌”一片的存在,则正在沉思冥想。一步一步地,这程序必须被贯彻执行。

“模”说:“有光吧!”

于是就有了光——】

“既然如此,不如就给它起名叫做模吧。”江晓说:“我们能做的只有在自我升级这个方向,为它装备最好的智能系统,无论在主神那里花费多少奖励点都在所不惜。”

宋瓷开心地应了一声,就蹦跳着到了主神附近,开始选购物品。

“然后是你们两个,刘煜和金冕。”江晓问:“你们决定要选择修真了吗?现在改还来的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