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林黛玉穿越在六零》第2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原身叫周宝儿,今年7岁了。是周父周母的老来女。

现在是1968年,是人民公社时代,大家在生产队上干农活挣工分。秋收后,凭工分分得的粮食和钱来养家糊口。孩子上学,穿衣购物,油盐酱醋等一切开支包含其中。这里买东西要去供销社买,买粮食要粮票,买油要油票,总之,买什么都要票,非常不方便。还好,每家分得一些自留地,种些东西来补贴家用。

宝儿家里就有两亩自留地,种些蔬菜瓜果刚够自家吃。院里养几只鸡,生的鸡蛋能去镇上的供销社换些钱。

周家是个大家庭,四代同堂,在这个年代是常见的。宝儿她爷是个地道的老农民,窝在周家村种了一辈的地,对土地有着执着的热爱,一辈子去过最远的地方是镇上。娶了隔壁村的江氏。

周家阿奶生了两子一女。大伯周振国,宝儿她爹周振华还有嫁到镇上的小姑周振红。

大伯娶妻林氏,生了两个女儿周碧霞和周海霞,一儿周宏光。两个女儿嫁到邻村,过得很不好,经常回来打秋风。堂哥娶妻小林氏,小林氏是大伯母的表侄女,说是表侄女其实就只是同村而已。生了一儿,小名狗蛋。

大伯家的人没什么出息,大伯和堂哥都是个老实的农家汉子,没什么手艺,一年到头只盼着挣多点工分。虽然大伯家个个是干农活的能手,而且还有周家阿爷的帮衬,可还是越过越穷。这年头,挣再多工分,分的那点粮食和钱也只能刚刚够家里的嚼用。再加上这些年儿女婚嫁的花费,大伯家就越过越穷。大伯母为此非常不忿,看到宝儿家的大瓦房,十分妒忌。大伯母常常感叹:都是同父同母的两兄弟,一个像木头,怎么推都不动。一个像只狡猾的狐狸,满身长满了心眼,哪里都能算计到好处。

周父是大队上的会计,农忙的时候负责记工分的,挣的工分多不说,还挺受人尊敬。周家两兄弟是个勤劳能干,能拿满工分。周母带着两儿媳也不甘示弱,一天能拿是10个工分,顶一壮劳力了。

周家劳动力多,挣得工分在队上属于前列的。虽要养一大家子,可周父是个会算计的,年年有富余。这些年攒了些家底,这不,七年前修了村里唯二的砖瓦房。

宝儿家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都已嫁娶。大哥周宏宗娶了梁家村杀猪匠的女儿梁菲菲为妻。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13岁的大丫和11岁的大柱,还有小儿子三柱6岁。二哥周宏耀娶了邻镇林家村木匠的女儿林柳叶为妻,生了一儿一女,10岁的二柱和4岁的二丫。

周父挑媳妇还是比较精明的,虽然两个儿媳长得都不好看,五大三粗的,可家境都是比较好的,嫁妆多不说,甚至还可以帮衬帮衬儿子,这不挺好的嘛?

其实,周父更想跟镇上有点权势的人结为亲家,看看能不能凭着亲家的能耐,可以帮衬家里人找个镇上的工作,要知道这年代,吃商品粮可是非常吃香的。农村都想法子往城里钻。当年他能得到会计这个好工作就是靠他岳父的帮忙。

周母是附近许家村生产队大队长的女儿,这不,靠着岳父的帮衬,他才当上村里的会计,不然他一个农家小子,这么好的职位哪轮得到他啊。他这是尝到甜头了,所以希望儿子也能有样学样,找个有能耐的亲家。

可惜两个儿子都不争气,只能娶到家境还过得去的媳妇。这让周父耿耿于怀了很久。可周父也不想想,他当初可是凭着俊朗的外貌把周母迷的不要不要的,硬要嫁给他,不给嫁就要死要活的。他岳父拿女儿没办法,才答应女儿嫁给他的。可两个儿子长得都像周母,五大三粗的,又黑,长得真不怎么样。初中毕业又在家务农,镇上好人家哪里看得上周家两兄弟。

三姐周珍珠五官长得像周母,皮肤幸好像周父,比较白皙,怎么晒都不黑,毕竟这个年代,女人也要干农活的,保持白皮肤还是很困难的。在一群黑不溜秋的女孩中,白皙的周珍也算是比较清秀了,一白遮百丑嘛。嫁的倒是不错,可还是嫁到农村。就是嫁给了江家集公社大队长的二儿子江爱国,这二儿子比较得父母的偏爱,江父承诺自己退休之后,大队长这个职位是留给江爱国的。因为这个,周父才舍得把女儿嫁给江爱国的。周珍珠一嫁到江家,就生了一大胖小子,加上周珍珠比较精明,经常讨江母开心,所以周珍珠在江家的地位还是挺稳固的,很得江母偏爱。

周父精明算计,眼光其实真的很不错。挑的两个儿媳都是勤劳能干的人。女儿的婆家都是明理的人,女儿在婆家过得也不错。虽然大儿媳比较懦弱,遇事拿不了注意,小儿媳比较嘴碎。但瑕不掩瑜嘛。

周父年轻时就经常拾掇周母回家打秋风。在周父潜移默化下,周宏宗和周宏耀也经常拾掇媳妇这么干。刚开始,两媳妇都是不好意思的,但第一次成功收到丈夫和公爹的表扬后,就更加来劲了。再加上丈夫经常在耳边念叨,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吃的好点穿的好点啊,反正你现在不要,也会便宜你大嫂和弟妹的娘家。便宜外人不如便宜我们,大不了以后叫孩子多孝敬外公外婆。两媳妇听到丈夫这样说后,觉得挺有道理的,往后就更没负担了,经常回娘家蹭吃蹭拿的。

而且,周父和周家两兄弟挺会做人的。每到节日都会买些好东西跟媳妇回娘家探望岳父岳母。他们嘴很甜,嘘寒问暖,个个把自己的岳父岳母哄的挺开心的。每回回家竟然得到的两倍甚至更多回礼。这下,他们更来劲啦,往岳家跑的更勤了。别人看到了,都对岳父岳母赞叹,说他们找了个好女婿。岳父岳母听到后,对他们越来越满意,越来越偏爱,当然对他们的帮衬也就越多啦。

他们多年的努力终于获得了回报。周父靠着岳父的打点,得了村会计的职位。周大哥学会了岳父杀猪的本领,农忙时大队上挣工分,农闲时当起了杀猪匠,挣了不少外快。除开交一些给公中,还攒了不少家底。周二哥也学会了岳父做木活的本领,当起了木匠,也挣了不少钱。

在周父这一家一脉相承,精明的算计下,家里越过越好,七年前修了村里唯二的砖瓦房。今年家里还买了自行车。

三女儿周珍珠结婚时,周父更是买了缝纫机给女儿的当嫁妆。这在当时的周家村是非常罕见的,是村里的头一份。舍得拿出这么大手笔,周父可是有小算计的。嫁妆越厚,女儿能在婆家活的越有底气,越如意。等女儿在婆家地位渐渐稳固了,就可以慢慢提携娘家了。毕竟,女儿的公公是大队长,女儿在婆家得脸,他和亲家江大队长关系就能处的好些。赶上什么时候,要求人家帮忙了,到时就好说话啦。这些可都是助力,都是人脉啊。浑身就长满心眼的周父可不会做赔本的买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