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建业风云》第八十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至和元年,四月芳菲,刚刚成亲的建康侯夫妇在新宋门外设下一场声势浩大的马球会,取出无数奇珍异宝当彩头,遍邀建业的勋贵官宦人家过来游玩。

想是帝都官中许久都未曾这么热闹过了,这次从怀王、穆王诸位亲王,到公侯伯子等勋贵人家全都来赏玩过了,更不要说那些普通的官宦人家,更是如流水般的往来。只见马球场上,日日都珠翠摇动,人声鼎沸,凡是好身手的官人娘子们都曾下场博彩,纵马挥杆,全将近日朝堂中的动荡风云抛褚脑后。

穆王赵泫只来了一次,与图嘉郡主搭档赢了建康侯夫妇一对翠玉镯子后,就赶回衙门公务了。与他同样事多忧扰的怀王赵沅倒是来过两次,一次是来观赛,一次是带府中侧妃出门来散心。越王赵溶自升任亲王后公务也愈加繁忙,极少再出门应酬,可也生生被建康侯拽来过一次,在场上输的落花流水。

这三位如今都是储位的大热人选,眼下官家宣布要改革朝制,正是他们大展身手、安插党羽的重要时刻,怎么会将心思放在区区马球赛上。

自官家赵泽在新年的大朝会上宣布改元“至和”后,京中关于官家要进行朝制改革的传言就越来越多,至二月二刚过,官家终于在朝会上宣布开始进行官制改革。

首先是撤销三司,恢复本朝初年的三省、六部及褚寺监之职,将原本在朝中领空名、空饷的官员一律革除。

其次是撤销政事堂掌握朝廷大权的局面,将宰辅职权一分为二。任命穆王赵泫为左相,怀王赵沅为右相,左相掌管吏、户、礼三部,右相掌管兵、刑、工三部,权充尚书省左右仆射职事。

门下省由门下侍郎张枫主管审议覆奏,中书省由中书侍郎越王赵溶主管承旨造令,他俩位同副相,亦有监察谏言左右丞相之责。

官家另着此四人在都堂中聚义朝政,勾对三省朝廷公务。

再次,是针对枢密院及禁军的改革。

官家撤销了枢密院正副院使的职务,改由枢密院事崔凯统管禁军调派等军国大事。禁军方面改由曹翦担任殿前司都指挥使,统帅五十万帝都三衙禁军,由大将陈广和陆青分别负责守卫宫禁的皇城司,和负责守卫帝都的横行五司。

同时,官家也裁撤谏院与礼院两处衙门,将其职权归于御史台及礼部。其余九寺五监也都各各归各位,各行其职,不再受中枢部门夺权。

朝堂官制大改后,一扫前些年为独孤党独霸中枢遗留下的诸班祸患,一应朝政公务也都明确清晰,极大地减少了帝都官员互相推诿,懒政怠责以及朝廷冗官冗员的局面。

建康侯明庭被从禁军指挥使的职位上撤下来后,官家破格加封他为文官爵禄开府仪同三司,赏千户。

虽然他的爵位仍是侯爵,却享受了于亲王一般的待遇,乃是朝廷武将当中第一人,算是将他逐出朝堂中心的一番小小安慰。

众人皆以为建康侯被撤出中枢后定会落寞颓丧、措辞抱怨,哪知道明庭不光对官家毫无怨怼,还兴高采烈的接受了朝廷的一应封赏,转过头就去太尉李大人家求亲了。

老太尉碍于明庭先前在帝都中过于出众的“声名”,并无意将唯一的孙女儿嫁进侯府,对于他大包小抬的上门求亲本事不打算理会的。

奈何明庭这次发挥了他惊人的毅力,硬是死缠活缠,从早到晚都跟在老太尉的屁股后面奉承,还效仿图嘉在大年初二的宫中年宴上,当着官家与自己母亲并所有皇亲外戚的面,发誓一辈子只愿迎娶李大姑娘这一位正妻,这才打动了老太尉松口,同意让李大姑娘自己决定是否嫁给明庭。

大家当场一听老太尉这么说都觉着没戏了,毕竟这李大姑娘李梧秋可是明侯自小的冤家对头,怎么会自己同意嫁给明侯呢。

哪知人家李小姐听了这消息,竟害羞带臊的同意了,让官中女眷们大为吃惊。

建康侯府轰轰烈烈的迎娶了太尉府独女之后没过两日,穆王赵泫也借着表弟的喜气,上书请奏官家赐婚,要求娶图嘉郡主为王府继室,惹得骤惊满堂。

如今,官家已经下旨赐婚,只等朝中改制完毕后,两人就可并府完婚。

眼看着诸位兄弟的姻缘都如此顺遂,近来官运亨通的越王赵溶却颇为失意。

柳心的尸首到底还是在城西的乱葬岗被发现了,看情况应该是受人袭击而死。建业府并刑部追查数日,追拿了十几名嫌犯,至今仍未找出真凶。

赵溶自见到那具尸体后,足足在府中告病了十来日,未曾上朝。再出门时,人已憔悴不堪,如被抽掉了灵魂一般,终日脸上连半个笑影儿都没有。

他拒绝了官家要为他赐婚的想法,终日埋头与公务当中,渐渐在朝中也培植出一班势力,一齐帮着官家对抗穆王党和怀王党的进攻。

与此同时,真正的柳心在樊娘和图嘉郡主的照顾下日渐康复,虽然腿是彻底不能走了,只能坐在穆王找人为她特制的轮车代步,但樊娘找到的一剂古方,治好了她脸上的旧伤,使她能够恢复曾经的绝色容颜,也算是好事一桩。

图嘉郡主在获得官家的赐婚之后,一下子就收获了官中女眷们的集体艳羡和青睐,那些曾经看不起她,甚至嫌弃她的贵妇人们都争相与她交好,奉承。但已然经过岁月洗礼并长大了的图嘉,不会再被她们假情假意的好话所哄骗,变得能够辩人心、明事理,如今已颇有一派当家主母的气势。

建康侯府的马球会热热闹闹的在城外举行了大半个月,使五月不知不觉间就悄悄降临。

这个月除了穆王即将大婚之外,朝廷将迎来至和年间的第一次科举取士与门荫补官,这桩大事,让朝堂中刚刚落定的尘埃,再次扬起风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