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重生高考前》第四十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百☆度☆搜☆索☆小☆说☆楼☆免☆费☆小☆说☆在☆线☆阅☆读☆

『』赵青青有点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按照预定,李娜直接在县中百货商店等着她们,但是孙建军是要跟她们一起坐车去县上的。

但两个人等了半天也没看到孙建军的影子。

徐桂芳决定不等了,本来嘛,三个女生逛街他一个男生非要参加,是有一点别扭的,现在他没来可不正好么?

两个人坐班车去县上,下了车就看到戴着凉帽穿着红裙子的李娜已经在路边等着了,天太热,仨人一人买了一根雪糕边吃边走。

因为不是周末,百货商店里面人不算多,徐桂芳挎包里有不少各种票,都是之前徐桂红找五金厂的人换的。

虽然现在不用票也能买到东西,但在百货商店里的大多数物品,尤其是紧俏物资,还是必须要票的。

徐桂芳先挑了一只旅行水壶,她们是要坐火车去盛京,绿皮车要坐一天一夜,水壶算是必需品。李娜和赵青青也各自买了一个。

当然了,主要还是买衣服,县上的衣服比镇上的款式好,做工好,当然,价格也更贵,徐桂芳买了一件灰色的上衣,一件青色裤子,还买了一条天蓝色碎花的裙子。

赵青青一件外衣没买,因为有一个会做衣服的妈妈,她大嫂上次捎了好几块布料,光是裙子就做了三条呢,其实她来县上主要是来买内衣的。

还是听她大嫂吴美丽说的,现在女孩子都不行兴穿小背心了,要穿一种叫文胸的内衣,不但穿着舒服,对身体发育也好呢。

她还悄悄问了徐桂芳,没想到人徐桂芳早就穿上了,还跟她说,这内衣要常买常换,最多穿半年就得买新的呢!

内衣柜台上可选择的品类不多,徐桂芳和赵青青一人买了两套就出来了。

这时候才刚中午,再逛上两个钟头再回去也是可以的,三人找了一家小店吃了一碗凉粉做午餐,然后就往县中那条街走了。

县中附近有一条小街,路两旁有十来家服装店,都是今年新开的,里面的衣服不但质量不错,样式也时髦的很,县中不少女同学都喜欢上这儿来买衣服。

徐桂芳一眼看上一条灰色带波点的裙子,这裙子颜色不算鲜亮,摆在那里也不起眼,但穿到身上特别洋气大方。

她又买了白色衬衫,白色的t恤衫,两条牛仔裤,外加一双凉鞋。

赵青青犹豫了半天,这些衣服比刘洪琴做的可漂亮多了,但价格也着实不便宜,上衣十五块,连衣裙都要二十块了,虽然她妈,她三嫂都给了她钱,但去了盛京后,只怕用钱的地方多着呢,赵青青便下定决心不买了。

李娜皮肤雪白,喜欢艳色的衣服,买了一件黄色衬衫,一条橘红连衣裙,还买了两条牛仔裤。

三个人提着大包小包拐到县中那条路上,正好碰到孙建军和一个中年男人从对面走过来了。

从相貌上看,中年男人应该是他的父亲。

徐桂芳心细,很敏锐的发现两个人的表情不太正常,孙建军往常看到谁都是一脸阳光,笑眯眯的小帅哥样子,这次看到三个女同学却没露出一丝笑容。

孙建军的父亲表情就更不对了,看着也得有四十岁的男人了,一张黑脸皱巴得快要哭出来了。

赵青青还以为他也是来置办东西的,打了招呼之后,问道,“班长!我们在镇上没等到你,你打算哪天去盛京啊?”

她和徐桂芳还有李娜都商量好了,约定一起坐九月一号的火车去盛京,她们三个都是女同学,要是再加一个男同学作伴,一路上更安全些。

孙建军冲徐桂芳点了点头,对赵青青说道,“家里挺忙的,还没想好,等定下日子我再通知你们吧!”

他话刚说完,中年男人忍不住开口了,声音带着明显的哭腔,说道,“俺们建军被人下了绊子,说是政审不合格,上不了大学了!”

徐桂芳愕然,前世孙建军也考上了大学,很顺利的去上了,并没出来这档子事儿啊,再说了,现在不讲阶级斗争了,上大学的政审都是走形式,还没听说有人卡在这上面呢。

她有一种直觉,觉得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徐桂芳便问道,“他们是怎么说的?”

前些天孙建军去县中拿了录取通知书,心里美得很,他知道徐桂芳考上了盛京大学,就托人捎了信儿,琢磨着过几天去一趟镇上呢,和她见面说说话,约好日子一起去盛京。

然而第二天村书记就传达了镇上的意见,说孙建军家庭不好,他父亲还犯过错误,这样的人政治上不合格,不能上大学!

当时孙建军一家听了如同晴天霹雳一般,孙建军的母亲当场就气哭了,他父亲劝着劝着也哭了起来。

只有孙建军没哭,他洗了把脸,换了一身儿干净的衣服立即就去镇上了,谁知孙建军和镇上领导解释了半天,人家就是不听,孙建军心里急得不行,面上还跟领导说着好听的话儿,给人家倒水端茶。

镇政府办公室的主任是个中年人,家里孩子和孙建军年龄差不多,大概看这少年人挺可怜的,就说了实话,他们也是没办法,是县上领导传达下来的要求。

孙建军只得带着满心的失望回家了。

回到家他和父母合计了半天,孙建军的母亲魏思田虽然是省城下乡的知青,但早些年父母都在牛棚活活累死了,家里叔叔也都多年不联系了,虽然有个姑姑每年都捎些钱回来,但她毕竟是在省城干工作,县官不如现管,还是只能去找堂叔孙卫华帮着说说情。

第二天他和父亲一起来到县上,让父子俩意外的是,孙卫华一改过去的热情,对他们冷淡的很,听到这件事儿立即表了态度,说他根本不认识政府那边的人,这件事爱莫能助。

孙建军的父母干着急没办法,最后还是孙厚伟的叔叔,也就是孙家屯的村书记托人,隔了三四层的关系,打点了上百块的人情,才终于从县政府一个科长嘴里得知,这事儿是县政府李处长经办的,她还说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这位李处长,和孙卫华是大学同学。

至此,孙建军已经能猜出来了,这事儿就是孙卫华在下绊子,至于原因,他也能猜到一点。

高考前,他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决定把堂妹孙梅梅改名字的事情告诉了徐桂芳,那时候徐桂芳已经从张甜甜嘴里知道这事儿了,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但还是跟他道了谢。

正如他的猜测,孙梅梅果真又改了名字,改成了徐桂敏,不过她这次失算了,徐桂芳因为他的提醒,改回了名字,好险没和孙梅梅撞上。

后来的事儿大家都知道了,孙梅梅不但没考上大学,还沦为了三班乃至全校的笑柄,很多人都知道了她企图冒名顶替徐桂芳的事情了。

毕竟那么频繁的改名字,给人感觉真的是发痴一样。

真没想到,看起来一向精明的堂叔,竟然也能做出这样愚蠢的事情!

甚至连学校都觉出不对头了,要不然也不会专门下个文件,规定今年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必须学生本人去拿,同时还要带着户口本,学生证才行,这样从某种层面上,也是杜绝了有人起黑心,要冒充别人上大学的可能。

孙建军虽然满心的愤慨,但他并不后悔,徐桂芳学习那么好,要是被孙梅梅给冒名顶替了,那才是真冤呐!

他虽然并不后悔做这件事儿,但一想到不能上大学了,孙建军是非常难过的!

孙建军的父亲依然带着哭腔,说道,“这是有人诚心跟咱们过不去!”

徐桂芳立马再追问,“是谁?”

关于孙梅梅要顶替徐桂芳上大学的事情,孙建军拗不过父母追问将事情原委说了一遍,但并没提徐桂芳的名字。

孙建军瞪了一眼父亲不让他乱说话,然而孙厚伟心中实在太气愤了,脱口而出,“是那孙卫华在作怪呢,他家孩子学习不好,改名字要顶替别人上大学,建军好心提醒了一下那个同学,他闺女没上成大学,这是报复俺们建军呢!”

徐桂芳愣住了。

这孙梅梅没能顶替她上大学,怎么父女都成了疯狗乱咬人呢?这好像不关孙建军的事儿啊,她仔细想了一遍,孙建军除了告诉过自己孙梅梅改了名字叫徐桂芳之外,没做别的吧?

如果因为这个孙卫华打击报复,那可太过分了!

一旁的李娜十分气愤的说道,“孙建军你别急,县政府也不是孙卫华一家开的!要不咱们几个一起去县政府问问吧!”

孙厚伟眼睛一亮,这几个娃娃都是考上了大学的,没准儿县领导真会网开一面呢。

他这想法太天真了,要是惹怒了县领导,再影响到她们正常上大学,那谁都付不起这个责任!

孙建军摇摇头,说道,“不用了!”说着拉着父亲就走了。

眼看着父子俩越走越远,很快汇入人流不见了,赵青青有些担忧的说道,“咱们的政审应该不会出岔子吧,班长可真够倒霉的!”

徐桂芳叹了口气。

孙建军这事儿虽然是个意外,当然也许他的家庭成分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但归根结底,还是因她而起。

但她一点都帮不上忙。

徐桂芳重生以来第一次有这么严重的挫败感。

这个时代还不像前世后来那些年,网络十分发达,若是把这件事在网上曝光,别的不敢说,最起码孙建军应该能上大学了。

她一路上都闷闷不乐的。

回到镇上,徐桂芳直接去了胡家村,她把所有置办的行李都收拾起来了,其实东西并不多,全部都装到一个旅行袋里绰绰有余。

按照原计划,剩下的几天时间,徐桂芳准备去拜访一下李老师和钱校长,尽管她转学到了县中,但因为学习紧张,而且李老师在县中教的是高一,碰面的机会很少。

李老师和钱校长对她来说无异于恩师了,在千山镇高中李老师对她照顾有加,钱校长则是对她起了爱才之心,不但同意她转学了,还事事维护。

这一天她吃过早饭,换上一身儿干净的衣服,手里提着预先准备好的礼物一兜子黄桃罐头,不算多贵,也不算多便宜,送人正好。

但她都买了要去县上的车票,临上车又反悔了,急急的退了票,跑到云正街借了赵子涛的自行车,立马就往孙家屯赶去。

她在烈日下骑行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到了,一路打听着走到孙建军家里,然而让她没想到的是,大门竟然是铁将军把门。

徐桂芳又累又渴,去邻居家讨了一碗水喝,顺便问了问孙建军一家人哪里去了。

那中年大婶撇了撇嘴,说道,“一家子都去省城了!好几天没回来了!”

徐桂芳点点头,将粗瓷碗递给大婶,正要说声谢谢走人,那大婶却又说道,“小闺女,你是孙建军的同学吧?前两天也有个女同学来找他呢。“

徐桂芳并没接话,冲对方笑了笑转身离开了。

看来,孙建军一家是去省城打点关系去了,但愿能够成功吧。

临去盛京的前一天,徐桂芳心里放不下,又去了一趟孙家屯,然而让她失望的是,孙建军一家人仍旧不在家。

她隐隐感觉可能事情办得没那么顺利。

徐桂芳的感觉没错,孙建军一家子来到省城后,魏思田带着丈夫儿子先来到魏家大院,却发现房子早被人占了,歪七扭八的住了六七户人家,她跟好几个人打听了,都不知道她叔叔魏向东一家去了哪里。

没办法,一家三口找了最便宜的旅社先安置下了。

魏思田下乡的时候只有十七岁,二十岁嫁给了孙厚伟,次年生下儿子,如今差不多二十年过去了,这还是第一次返回省城。

真个感觉和做梦一样。

大概是窝在乡下太久了,她走在省城的街道上看着两旁的高楼,觉得变化太大了,让她都有点接受不了了。

魏思田记得以前二叔是在文化局工作的,她就去了省文化局打听,没想到还真让她找到了,魏成林虽然现在已经退休了,但之前就是文化局退的。他当年因为及时划清了界限,没受走资派大哥的影响,这些年一步一个脚印,稳稳的升上去了,退休之前是副局长呢。

魏成林现在住的是离休干部的小楼,和记忆中消瘦的中年人完全不一样了,他如今是个大腹便便的胖子,他的脸也宽了不止一倍,稀疏的头发用头油打得锃亮,身上穿着板正的人民装斜靠在椅背上,一双保养的很好的胖手哒哒的轻敲桌面。

总之一看就是很有派头的大干部。

他气定神闲的听完侄女魏思田的话,几乎连瞬间的考虑都没有,就推辞说道,“思田啊,叔叔这么年没见到你了,见到你也很高兴!但是!你这个事情可不好办,孩子考上大学是好事儿,但政审不过关,这个谁也帮不了你,政治问题是大问题,首先态度就要端正!既然上不了大学,回家务农也是很好的呀,□□说过,职业不分贵贱,你还记得吗,当年叔叔有个同学,还是盛京大学毕业的,不也是分配到家乡种地了吗?”

魏思田其实对魏成林没报什么希望,当年他父亲出事儿,魏成林不但不帮忙,还落井下石,要不是他亲自写了哥哥嫂子的大字报,估计父母也不会在牛棚那么难过吧!她此时心里屈辱无比,感觉自己真的是糊涂了,怎么求到这种人头上了呢?

魏思田转身就走。

一家子重新回到省城的大街上,魏思田眼里含着泪在前面走得飞快,孙厚卫紧紧跟着妻子,孙建军走在最后面。

虽然在叔叔那里碰了钉子,魏思田心里难受归难受,但思来想去,觉得儿子不上大学太亏了,她这一辈子是完了,只能窝在那穷山村了,但是孙建军不能啊,儿子是多么好的一个孩子啊,自小就特别懂事儿,一路平顺的长大,几乎没让她操心过,这次她就是豁着不要脸皮,也要找门路让儿子去盛京报到!

她甚至有些后悔在叔叔魏成林面前太要强。

魏思田的姑姑有留学背景,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建筑师,后来进了政府部门工作,换句话说,她有真才实学,比魏成林强厉害多了,她当年倒是想帮大哥一把的,但那时候她人在国外,鞭长莫及。

她还算有良心,也许是感念当年留学的费用都是大哥,也就是魏思田的父亲出的,最近几年都会寄钱给孙建军一家。

钱不多,一年下来也就是一百多块,但对于农村来说,也是一笔很可观的钱了。

魏成沐所在的部门新接了上级任务,工作忙的很,她听了孙建军的事儿,皱了皱眉头,说道,“思田!你怎么现在才来找我?这些年都呆在农村真是浪费了,要不这样吧,你现在赶紧离婚,我让你姑夫运作一下,将你的户口和孩子的户口都迁过来!这样孩子明年参加高考就不受影响了!”

她这话说得轻描淡写,但孙建军一家三口都愣住了!

魏成沐的办公室又大有气派,而且不断有人进来拿着文件请她批示,这种气氛本来就让孙厚伟有些紧张,此刻听到这话,一米八大男人眼巴巴的看着妻子。

魏思田回望了丈夫一眼,心里叹了一口气。

的确,按照世俗的眼光,她是省城的娇小姐,嫁给一个农民太委屈了!然而当时的情况是,父亲被学生告发,随后父母都被关到牛棚。

魏思田的父亲是高级知识分子,哥哥魏思楠自小特别会读书,留洋美国一直没回来,但是唯有她随了母亲,从小不爱读书。也是为了捞政治资本,母亲才怂恿她下了乡,毕竟五十年代下乡的城市青年并不多。

她在村子里的日子并不好过,差点被另一个男知青□□了,还好和孙厚伟结了婚,这些年日子虽然过得清苦,倒也平静。

这一段婚姻在她心里的份量是很重的。

魏成沐见侄女不说话,皱皱眉头,说道,“要不你考虑一下吧,喏,这是一百块,你先拿去用!我这里忙,就不招待你了!”

魏思田接过钱,领着丈夫儿子又出去了。

这次魏思田懂得用水磨功夫了,每天都去找魏成沐,但可惜的是,一连四五天了,这位冷面的姑姑都没松口。

她一门心思让儿子上大学,但孙建军在旁边看得清楚,这位姑奶奶怕是不可能出手相帮,他自己已经想好了一个主意,第七天上,就催着父母回家。

“妈!妹妹一个人在家呢,咱们回吧!”

孙建军一家为了政审的事情愁翻了天,孙梅梅却是美滋滋的穿着新裙子去物资局报到了。

本来孙卫华想把女儿安排到教育局,但孙梅梅看不上,对母亲死缠烂打还带威胁,徐兰兰被女儿磨得没办法,找了上级领导,机动了一个临时工的名额。

然而孙梅梅还是高兴地太早了!

无论任何机关单位,都是按资排辈的,她一没学历,二没资历,还是个临时工,虽然也在办公室工作,但因为排在最末,每天早起来办公室,要把卫生搞好,把热水打好,中午的时候,偶尔还要帮着同事去食堂打饭。

中午的日头晒死了,她是小姑娘,也怕晒得很好不好?

有几个资历老的甚至给她派私活,比如有个明大姐,仗着丈夫在物资局是处长,不但支使她出去买冰棒买副食,甚至听说她才高中毕业,还让她下班后给自己女儿补习!

孙梅梅去了两回就气死了,明家的小丫头特别不听话,功课烂得要命,还特么看不起人!

反观隔壁办公室新分来的大学生,人家是一进来就是干部身份,科员待遇,谁也不敢支使她打午饭买东西,每个人都对她客客气气的,人家和她前后脚进的物资局,但大学生已经能单独出去办事儿了。

这种对比让孙梅梅又萌生了复读的念头。

然而,她的成绩总是那么不上不下,而且复读一年,意味着还要熬整整一年起早贪黑的苦日子。

一想到那种枯燥的日子孙梅梅就有点烦躁,然而现在的工作听起来体面,其实也是很没意思,孙梅梅思考了好几天,终于想到一个好主意。

当然,她这样的人,不会想勤奋用功靠自己,能想到的还是要顶替别人,不过,像父亲孙卫华那样偷偷摸摸是不行的,而且也不能找像徐桂芳这样学习这么好的人,那样太扎眼了,最好找一个学习比她好,但又不算顶好的人,彼此谈好条件,这样事后一点差错也不会出的。

孙梅梅连人选也想好了,就从下面的镇高中找,让父母出一笔钱给这个学生,第一年自己上大学走了,那学生家里落了钱,而且第二年还可以考大学的呀。

这计谋简直是太好了!

孙梅梅越想越觉得可行,她当天下了班就去教育局宿舍找父亲孙卫华了。

手机阅读请访问『m.xslou.com』无弹窗在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