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重生高考前》第三十八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百☆度☆搜☆索☆小☆说☆楼☆免☆费☆小☆说☆在☆线☆阅☆读☆

『』这时是上午八点左右,买早点的人络绎不绝,徐红利熟练的将一锅烤好的烧饼用小铁铲铲下来放到旁边的大竹筐里。

再拿起案板上一张张擀好的面饼,撒上芝麻,飞快地贴到吊炉上。

因为徐桂红走了,徐红利异常忙碌,除了打烧饼卖烧饼,还要给顾客盛豆腐脑或豆浆,姐夫张明泉比他还忙,一面有些紧张的站在支起来的大油锅前面炸油条,一面还要不断从蒸笼里拿包子给顾客。

好在这么忙活了一个多钟头后,到了九点多钟,基本上顾客就很少了。

油条已经卖完了,但油锅还很热,张明泉先把蒸笼搬到了院子的水井旁边刷洗,收拾干净回来后油锅也不太热了,把油倒进大瓷盆,将油锅刷干净,再把屋子各个角落都用抹布擦了一遍,最后拿起笤帚扫地的时候,发现小舅子还在做烧饼烤烧饼。

那大竹筐里已经堆满了烧饼,足足有好几十个了。

张明泉觉得奇怪,他问道,“红利!今天有人订烧饼吗?”

最近一个月的确经常有人订烧饼,还一订就是上百个,一般是家里结婚办喜事儿的人家。

徐红利抬起头,茫然的看了看姐夫,诺诺的说道,“没没有,现在做出来也好,省了下午的事儿!”

他说完就站起来,连炉子都没封就走了。

其实,徐红利自己对大学的念想,在辍学一年后已经渐渐淡忘了,特别是最近半年来到镇上,虽然卖早点很累,但比起田间的劳作还是要轻快一些,最主要的是,现在吃得饱又吃得好,不光是身体强壮了,伤腿似乎也没那么疼了。

对他来说,上大学是很遥远的事儿了。

但许桂芳的大学通知书,尤其还是盛京大学的通知书,狠狠的击穿了他的心脏,徐红利也说不清为什么自己那么难受,按说,他应该替二妹高兴不是吗?

但到底意难平。

徐红利第一次开始想,若是大前年他不辍学,家里真的就过不下去了吗?可能真的很难过下去了,粮食不够吃,母亲病着挣不了工分不说,还要花钱买药,估计会落下更多的饥荒,但反正都是苦日子,没准儿就能熬过去了,他只要再熬一年,就肯定能上大学了呀!

满心的懊悔让他什么也不想做,什么也做不成,徐红利匆匆回到胡家村,走进自己住的屋子就躺下了。

张明泉觉得奇怪,小舅子徐红利这是怎么了?谁也没惹他,好好儿的发什么脾气?

他一天学也没上过,就上过两个月的脱盲班,自然不能理解徐红利的这种心情,扫完地,帮着徐红利封好炉子,将锅碗瓢盆都收拾好,最后看了看竹筐里的烧饼,怕等到晚上卖就不好吃了,干脆关上店门,自己挑着竹筐串巷叫卖去了。

其实徐桂芳也约莫着通知书快到了,本来就打算这两天去一趟县上的,大姐来通知她了,她就匆忙换了一身衣服,跟着一起来镇上了。

姐妹俩先去了铺子,却意外的发现店里锁着门,又去了胡家村,院门大开却静悄悄的,再一看,徐红利闷头睡大觉呢。

徐桂红看他脸色不好看,关切的问道,“红利,你是不是不舒服?”

徐红利愣了一下,点点头说道,“可能是昨晚受凉了!腿有些酸胀。”

徐桂红赶紧让他躺好,高兴的说道,“马上响午了,中午饭简单点,就下面条吃吧,晚上咱们包饺子好不好?”

徐红利笑笑,说道,“好呀,恭喜二妹!”

徐桂芳也笑眯眯的说道,“谢谢!”

第二天一大早徐桂芳坐车去了县上,因为暑假还没结束,校园里静悄悄的,徐桂芳来到传达室,拿出户口本和学生证,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录取通知书。

她喜滋滋的揣着通知书,想拆开看看,又觉得这么随便拆开了不够隆重,就打算坐车回到家再说,不成想她低着头,和要进来的一个人迎面撞上了。

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孙梅梅!

知道自己顶替别人上大学的事儿失败后,孙梅梅一连哭了三天,母亲徐兰兰一直没露面,孙卫华华竟也不为所动,她哭着让父亲去争取推荐的名额,但她不知道的是,孙卫华这个级别的干部,要想推荐自己的孩子上大学,那是很不够格的。

大学一般都在省里,最起码也在市里,人家大学一个市级单位,哪里会理会一个县里的处级干部啊!

何况也早过了推荐的时间,想找门路也来不及了。

孙卫华烦得很,他已经当了八年处长了,教育局副局长孙传周是个有背景的,早就传要调到市里去,前些天真的调到市里了,但顺势上位的不是他,而是另一个处长赵天河。

论学历论资格,怎么也应该是他才对啊。

这件事儿已经够让人闹火的了,更郁闷的是,前妻徐兰兰死活不肯跟他复婚,相比之下,孙梅梅能不能上大学,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

哭了几天没有什么效果,孙梅梅就不哭了,她开始琢磨自己的未来了。

复读当然也不错,只是,念了那么多年书,孙梅梅有点厌倦了,她和一般学习勤奋的学生不一样,比如赵青青,虽然脑子不算太灵但人家是真的热爱学习,孙梅梅就不一样了,学习勤奋从来都是她给自己的人设。

说白了,她就是那种貌似用功的人,看着在读书,在写字,在刷题,实际上脑子里不定飞到哪里去了,也不定想了些什么。

若是不复读,那就只能参加工作了,不过,虽然父亲当的官儿大,估计给她在教育局某个职位不成问题,但孙梅梅并不想去教育局。

原因无他,教育局算得上是个清水衙门。远不如母亲所在的物资局更有油水捞,她就亲眼目睹过好几次,有那出手阔绰的倒爷们,为了买到紧俏的物资,笑嘻嘻的往母亲手里塞票子,母亲这人啥都好,就是有点死板,硬是不要!

虽然已经打算好了要去工作,但孙梅梅还抱着最后一点希望,因为她听人说,往年大学录取到最后,有些大专或者大中专院校招不满学生,就会把录取分数降一些,换而言之,像她这样考了三百五十分,比录取线还低三十分的学生,也有机会上大学的。

不过是学校不太好就是了。

但即便是这样,孙梅梅也愿意去读的,不管怎么样,她是大学生,说出去也有面子的,而且即便是中专,毕业后国家照样分配工作,而且是干部身份!

因此,孙梅梅也几乎天天来传达室,不过都是失望而归。

徐桂芳撞到了人,原本要习惯性的说一声对不起的,但看清了是孙梅梅后,她咽下了到嘴边的话,抬脚继续往外走。

孙梅梅气坏了,在她看来,徐桂芳这是向她显耀呢!

往常孙梅梅不管内里如何,外表都是一副文静温和的淑女样子,这一下子她装不下去了,劈手就扯住徐桂芳的衣服,说道,“没教养的乡下丫头!撞了人就这么走了,快道歉!”

徐桂芳用力甩开她的手,冷笑了一声说道,“孙梅梅同学,不,徐桂芳同学,不,徐桂敏同学,你这名字换的太快,都不知道叫你哪个好了!”

孙梅梅脸上白一阵紫一阵,她万万没想到,原来这徐桂芳是已经知道了自己要顶替她!怪不得她一连改了两回名字还让她逃脱了!

只是,到底是谁告得密呢?

孙梅梅来不及细想,狠狠瞪了徐桂芳一眼,瞟到她手里拿着的录取通知书,一双眼睛都快绿了,她当然知道徐桂芳是省里的高考状元,手里的通知书正是盛京大学的,嫉妒瞬间占满了她的胸腔,孙梅梅扬起手就抢。

若单以身形来看,两个人虽个子差不多,但孙梅梅从小营养足,虽然算不上胖,比徐桂芳还是要明显粗壮一些。

不过徐桂芳虽然瘦,高考结束后一直在帮家里干农活,力气练得也是不小,她一把抓住孙梅梅的手,按耐住要暴打对方一顿的想法,高声说道,“怎么,顶替不上要明抢了?我劝你白日做梦比较快!”

说完将录取通知书塞到挎包,头也不回的走了。

孙梅梅站在原地气得要命,但也只能抹了两把泪,委委屈屈的问道,“大叔,今天有新来的通知书吗?

门卫大叔刚才一直在旁边看着这两个女生吵架,他在旁边看得真真的,两个人是都低着头没看路才撞上了,并不是一方的错儿,那也不存在一方要另一方道歉的道理,这个姑娘却非要人家道歉不可,不道歉立马就动手不说,还想抢人家的通知书!

看那架势,恨不得把人家的通知书当场撕碎!

这女学生看着长得文静,穿着打扮也很整齐,怎么做下的事儿这么无理呢?这大叔不耐烦的看了她一眼,说道,“没有!你考了多少分?过线了吗?“

孙梅梅脸一红,逃也似的走了。

回到教育局宿舍,意外的是孙卫华竟然在家,一个人在喝闷酒。

孙梅梅捏着鼻子问道,“爸爸,咱们中午吃什么呀,我去食堂打饭?”

孙卫华呲溜喝干了杯子里的酒,说道,“我托了小李打一份饭,应该快来了!”

孙梅梅抓了一把盘子里的花生豆,又说道,“爸爸,今天我去学校,恰好碰到徐桂芳了!她拿着通知书故意跟我显耀,还撞了我!我让她道歉她都不肯,还说了些有的没的,我觉得,她提前就知道这个事儿!因为有防备所以咱们才没做成,爸爸,你说,是谁告诉她的呀?”

虽然女儿上大学的事情,已经不再是孙卫华的头等大事儿,但听到这个消息他还是愣住了,他开始思索,到底是谁透露出去的。

首先徐梦倩是不可能的,他威胁过她,若是说出去了就把当年她的事儿抖露出来,连她在杨柳镇的几个相好,也都不可避免要说出来,估计她是不敢的。

再就是马靖宇了,他手上握有这个人的把柄,现在无论是社会上还是单位都对男女之事比较敏感,作为机关干部,要是敢乱搞男女关系,那基本上就是身败名裂了,即使不被单位开除,也基本会被边缘化了。

目前知道内情的也就这么两个人了,似乎都不太可能。

孙梅梅吃着花生豆,黑着脸说道,“爸你还记得吗,堂哥之前来过家里,他早知道我改名字这事儿,听说他跟徐桂芳关系可好了,徐桂芳转到县中,他也跟着转到县中,徐桂芳报考了盛京大学,他分数低进不去,但也报考了盛京的大学,听说,在镇高中的时候,徐桂芳带的干粮不够吃,他还给人家送饭票呢!”

这些事儿,都是她从张甜甜那里打听到的。

孙卫华板着脸,对女儿的话半信半疑。

孙建军这个堂侄给他的印象很好,这些年他也没少帮扶堂哥一家,若真是这样,那他这侄子可太没良心了!

孙梅梅看到他似乎动了怒,又小心的说道,“爸爸,现在上大学还需要政审吗?”

孙卫华猛然看了一眼女儿,并没回答她,而是说道,“你去外面看看你李叔叔来了没有?”

下午孙卫华回到单位办公室,第一时间给在政府工作的同学打了电话。

这两年上大学虽然政审已经不重要了,但的确还是有这一道手续的,他已经调查过了,徐桂芳的父亲,爷爷,太爷爷都是贫农,做不出什么文章来,但是孙建军就不一样了。

孙建军的爷爷是大地主!

孙建军的父亲孙厚伟也不干净,前几年因为吃不饱肚子贩卖过老鼠药,还偷偷上山打了兔子拿到县上卖,被巡逻队抓住了,还是他疏通关系帮忙把人捞出来的呢。

即便是孙建军拿了通知书,但只要政府这边说他政审不合格,大学是不敢收的,他照样上不了大学!

你告密让我闺女上不了大学,你考上了也别想去上!

孙卫华趁着酒劲和一时冲动就做下了恶事儿。

徐桂芳坐车回到镇上,去云正街的路上要经过海正街,她突然发现拐角处那家裁缝店不知何时关张了,门口挂了招租的牌子。

她立即走过去仔细看了看,按照上面的指点,顺利租下了这套门面。

忙完这些已经差不多中午一两点钟了,她赶到云正街,早餐店里还开着门,赵青青正在跟徐红强学着打烧饼。

天气热,屋子里点着炭炉就更加热了,两个人都是一副满头大汗的样子,赵青青看到她一连惊喜,说道,“桂芳!你拿到通知书了?我昨天拿到了,我被盛京医科大学录取了!”

赵青青报志愿的时候考虑来考虑去,虽然她很想上人大那样的学校,但第一分数可能不太够,第二结合她自身的情况,学医可能更好一些。

徐桂芳点点头,说道,“拿到了,盛京大学的!你和李娜一个学校呢!”

赵青青点点头,说道,“太好了!咱们三个都在盛京!”

其实孙建军也考上了盛京的大学,是盛京工业大学,不过并不是李娜告诉她的,而是孙建军托人捎信儿给她的。

当然,明面上的由头是还给她一本资料书,资料书里夹着一封简单的信,孙建军已经知道了徐桂芳被盛京大学录取的事情,在信里语气特别的高兴,还约她一起去县上置办东西。

徐桂芳早跟赵青青说好了要一起去县上逛逛的,多加一个孙建军似乎也没什么不可以的,她想了想,去镇上邮局托李娜的母亲捎信儿,干脆把李娜也一起约上了。

赵青青这人,有一股子做啥都要用尽全力的执拗劲儿。

何况打烧饼,炸油条,烙饼这些本来就是入门级的厨艺,赵青青如今都学会了,油条炸得比赵子涛还好,现在早上都是她来炸了,烙的葱油饼也和马焕巧不相上下。

徐桂芳还没来及吃午饭,拿起一个刚出炉的烧饼就大口吃了起来。

啃完一半烧饼,才夸道,“青青!你这烧饼做的真好!面不软不硬,火候也好,外酥里嫩,咬一口还挺有嚼劲儿,还有芝麻的清香!”

其实优点不光是这些,烧饼烤制之前,另一面还刷了一层蜂蜜水,这样吃起来有一股子清淡的甜味儿,为普通的烧饼增色不少。

本来蜂蜜这个东西很买到,徐桂芳试验过用白糖代替,但出来的味道和想象中不一样,就放弃了,没想到前些天徐忠民突然从外头弄来两大桶蜂蜜!

他十分得意的跟她说,是骑了一百多里路,直接从一个养蜂人手里买来的。

徐桂芳真没想到,父亲徐忠民这人还真是采购的一把好手,她给了他云正街一成的利润,现在看来,是太划算的事儿了。

作为农民来说,最繁忙的季节当属麦收和秋收,现在麦收已过,今年凤仪村随便谁家都不会缺粮食吃了,尤其是小麦,因为今年的麦子获得了大丰收!

根据村书记徐家辉收集来的数据,今年凤仪村小麦的亩产量在四百五十斤左右!不说别人,徐桂芳家就一共收了三千多斤麦子!交了公粮也还有两千斤,怎么吃也够吃了!

这下家家都有了不少余粮,徐忠民再也不用骑着车子去四处收小麦了,现在村里很多人都打了招呼,说需要麦子直接去家里拉就行了!

小麦不成问题了,花生油也不成问题了,剩下的就是要采购一些精细东西了,比如二闺女提到的蜂蜜,鸡肉等等。

如今找到了蜂蜜,徐忠民又朝着鸡肉下功夫了。

其实,如今家家户户养鸡,要买上几只鸡那是很容易的,但徐桂芳有要求,第一不要老母鸡,尤其是那种养了好几年了,第二小公鸡也只要当年的,而且不能超过半年,供应量也得跟上,一次最少要二十只,每天都要。

这么多要求,还每天这么大的量,徐忠民琢磨着,得是专业的养殖户才能行,但是如今政策才松动,谁会一下子养那么多鸡啊?

因此炸鸡这个项目迟迟也落实不了。

赵青青从瓷盆里捞出一块儿卤肉,用刀剁碎了,再把半根青辣椒也剁碎了夹在烧饼里,递给了徐桂芳,还问道,“你渴不渴,我给你倒碗水?”

早上的豆腐脑和豆浆都卖完了。

徐桂芳点点头,赵青青转身要去,徐红徳抢先一步,问道,“二姐,水里要不要加点蜂蜜?”

徐桂芳摇摇头。

前世她有了钱之后,已经是四十岁了,那时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结果饮食无节制,竟然吃成了一个胖子,后来饮食做了调整,系统健身了两年才瘦下来了。

这一世她现在还瘦的像麻杆,但未雨绸缪,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去戒糖已经成了她的习惯。

徐红徳给她倒了温开水,还体贴的找了一把蒲扇递给她。

简单吃晚饭,赵子涛两口子也回来了,当知道徐桂芳已经考取了盛京大学,那好听的话说得一串一串的,赵青青第一次知道,原来三哥三嫂还是这样的人!

其实徐桂芳这一次来,是有正事儿要跟他们商量。

再有二十来天她就要去盛京上大学了,有些事儿必须要安排一下。

这个在云正街的店,材料成本,租金,雇工工资,甚至包括赵子涛两口子住的厢房,都是徐桂芳出得钱,这铺子刚续了租期,一租就是三年,也是以她的名义租的。

虽然这些花了不少钱,但是现在的情况是,赵子涛两口子现在也能拿得出这笔钱,而且也掌握了做早点的技术,出去再赁一个铺面单干,也是完全可以的。

徐桂芳提出来的方案就是赵子涛两口子的分成逐年加一成,从今年九月份起就是四成,明年就是五成,后年就是六成。

徐忠民的分成还是一成。

当然,赵子涛两口子到了一年期满,选择不继续合作也可以。

徐桂芳的想法是,反正就这么一个小店,给谁干都是一样的,赵子涛若是走了,她觉得徐红徳也不错,虽然嘴笨了点,但卖吃食,只要味道好价格实惠就行了!当然能说会道是锦上添花,但也不是必需。

徐红徳一个人干不过来,那就再招两个人嘛,村里勤快的男女青年多得很!

手机阅读请访问『m.xslou.com』无弹窗在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