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行走人鬼间》第七章:乡野行尸7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管在以前,还是在如今这个时代,如果要陪伴一口棺材,和一具尸体过夜,这无疑会被定性为一件很晦气,或者让人感觉到内心极为不安稳,乃至害怕的事情?

可是,这对于我们来说,这一切却显得是那么的平常,仿佛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似乎已经司空见惯,给我们的心理,造不成一丝一毫的影响。

在经过一夜的努力下,我和大师兄以及露子,终于把所有李家族系的人丁,还有以及李家外系的人丁,全部写在了宣纸之上。

在这喧闹,并伴随着阵阵哀乐喧闹的夜晚,许久没有如此劳神的我,此时神情显得极为疲惫,甚至闷声了一些睡意。

可是尽管如此,我还是不能休息,因为根据本地的习俗,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

这是李老太爷过世的第五天,那么从今天早晨开始,那些所有前来祭拜的亲朋宾客,都会陆续的来到祠堂里祭拜,以示对老太爷的敬重。

而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带着李家的族系后辈们,在今天上午就要举行一场传统的仪式,名为“开路”。

对于开路,很多人都带着一种懵懂狐疑,他们只知道开路是一种流传下来的仪式,却不知道其中究竟蕴含了怎么样寓意。

那么究竟何为开路呢?开路的寓意又包含着什么东西?

在这里,我不得不好好的讲解一番,这一个拥有当地特色,和当地独特文化底蕴的名词了。

“开路”的仪式,举行起来其实比较简单。

在我们衡阳地区,开路所要准备的物件也是极为简要的。

在开路之前,我们会选择在开阔的地方,用方桌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垒砌成五层宝塔形状的高台,以便孝子们能够弯腰穿行在高台之下。

而高台的最上端,往往会放着一个铁通,铁通之内还会洒满纸钱冥烛,竖插着一根引魂幡。

而此时,我会身穿一件道袍,头戴黑布道帽,领着李家的后人们,还有外系的亲人,在这高台下穿行一十八圈。

说到这里,大家可别小看了这简简单单的一十八圈,不要以为我只需要,带着李家的后辈们带转一转就大功告成了。

其实其中的繁琐与麻烦,只有我自己本人才能深刻的体会到。

因为我不只是要领李家后人穿行简简单单的这十八圈,并且在每穿行一圈之后,我还要停下来,默念一道《救苦经》,而且每一道《救苦经》都不能重复默念。

而在我穿行之际,大师兄都会吹响牛角号,另一旁的露子,也会在高台之外,另外默念一篇《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苦经》的经文。

说到这里,那么就又有人会发问了,问我念这么多经文,究竟是做什么的呢?这其中究竟又有什么寓意呢?

其实我跟师父学了这么多年,说实话我也是一个半吊子!而且这一次,是师父过世之后,我们师兄弟三人,出来单干的第一票,其实要说出其中全部的道道来,我并不解释的一清二楚。

但是尽管不能全部解释清楚全部的东西,可是一些大致的东西,我还是能够解释出一点眉目来的。

其实,这其中的原由与寓意也很简单,那就是人死后,身体埋入地下,就如同遁入地狱一般,如果想要把他的灵魂送入天宫,那就必须要念诵经文来替他超度。

而之所以要带着直系亲属,在这用方桌架起的高台下转上十八圈,那就是说,地狱有十八层,而我们需要把亡者的灵魂,从十八层之下带回来,然后再用亲人的祈祷,把他送入心驰向往的天宫之内。

像这样的仪式,会从上午十点举行十二点,再从下午两点举行到五点,一种共分为两次来举行。

而在这个阶段中,家中孝子必须参加,特别是家中长子,更要手扶亡者照片,赤着双足跟在我的身后,直到仪式结束,方能显示其心中的孝道。

经过这一夜一天的忙碌,此时的我已经是眼圈发晕。

可是,眼前却还有两个环节,也是极为重要的步骤,将在明天的白天,还有晚上继续举行。

这也是,我们身为法师来钱最快,油水最多的两个环节了。

这第一个,名叫散花!第二个,名叫上祭···

那么,何为散花,何又为上祭呢?其实说来,这也是我们当地最为普遍,极为推崇的两个仪式。

这两个仪式,其中也被当地人公认为炫富的一种,和炫耀家中人丁兴旺,香火不断的炫耀。

在当地,越是家大业大,他们越是推崇这两个仪式。

而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之后,已经十分疲惫的我,只能强打精神,为这两件来钱的活精心准备着。

到了第二天中午,我与大师兄以及露子,分别穿上三色道袍,站在一张方形的桌子旁,像模像样的翻开家谱,开始了一场漫长而艰巨的点名散花。

在这期间,所有被我点名的李家直系家属,以及外系的亲戚,都要到我面前的方桌旁。

我和露子会以唱小曲的形势,为他们消灾祈福,说上一些好话。

而他们就会从口袋里,掏出人民币,丢在我面前的方桌上。

此时,他们越是丢的多,我们就会唱的多,好话自然也会说的多。

像这样的仪式,会从上午的九点,持续到中午的十二点,才会宣布结束。

而就在散花结束之后,便会紧锣密鼓,举行下一场的上祭仪式。

上祭,顾名思义,那就是家中晚辈对死者先辈的悼念,以及沉重的哀悼之情。

在这个环节当中,上祭又分为外祭和家祭。

这家祭和外祭,其实很好理?所谓外祭,那就是李家所有出嫁的女性家属,在生儿育女之后,她们都会带着自家的丈夫以及孩子,来到祠堂前拜祭逝者。

而这家祭,便就是本家族人后代,来到灵柩前叩拜与哀悼逝者,以表心中沉痛和孝心。

一般在本地,外祭从下午五点开始举行。

在举行外祭期间,所有参加外祭的亲属,被点名之后,便都要在跪在祠堂外面的供桌旁,诚心磕上三个响头,祈求祖先保佑,自己未来五谷丰富、风调雨顺、前途锦绣。

在磕完三个响头之后,露子会在脸盆里倒上热水,给他们洗手洗脸,其中寓意为,来人诚心悼念,此时已经去除了一身的晦气,此次前来叩拜先祖亡者,是带着诚心诚意,祈求逝者保佑的···

在上祭的期间,我会打开家谱,一一点名,根据此人的血缘与身份,按照在族中的辈分,进行排序然后宣读。

上祭这是一个来钱快的活,和散花一样,每点一人的名字,他们同样也要出一份钱,用来表示他们的诚意。

而这一份钱,可不是单单的给一个人,而是我们师兄弟三人,每人都要给一份。

故此在上祭的方面,我们是更加的用心。

而上完外祭,差不多久已经晚上十点多了。

根据当地的习俗,家祭要在出殡当天凌晨三点开始举行。

到那时,除了李家本族直系族人上祭之外,我们还需要为整个家族上完最后一道祭文,才算最终结束。

待祭文全部朗诵完毕之后,不管是直系亲属,还是外系亲属,一律都要摘下脑后白绫披在肩头。

因为直到此时,随着最后一道祭文全部念诵完毕,那也就代表着,这是整个家族里的人,送别亡者,抬棺出殡之时。

随着我合上家谱和祭文,我随即便会大喊一声起棺。

而那些守在祠堂外,早已准备好抬棺匠,便会走进祠堂,在亲人一声声的抽泣和道别的目光里。

灵柩便会被抬出祠堂,绑上绳索架好龙棍,等待风水师选定好的起棺时辰,送亡者进入长眠之地。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