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地间—蝶双舞》第一章 传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当陈玉雪将张世权带回家中,去见他的父母时。陈得才对张世权很是满意,觉得在自己的两个女儿之中,还是玉雪有眼光。

而玉雪的母亲,对女儿给他们家找回来的这个勤劳踏实的女婿,真正就像人们平时一想到这方面的事情时,常常挂在嘴边的“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那句话,所描述的情况那样。

当陈得才知道自己这个未来的女婿,是干警察,专门负责抓捕小偷罪犯这项工作,是冒着生命危险的事。

一个弄不好,轻则受伤残废,重则有丧命的危险。

于是在陈得才的心中,实在是为他家这个未来的二女婿张世权担忧得紧。

于是,还没有等陈玉雪与张世权二人正式成婚之时。他就主动提出,将陈家祖传的那套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庖丁解牛”功夫,传给了张世权。

对于父亲的这种做法,陈玉雪实在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

在陈玉雪的心中,没有料到自己的父亲,竟会对她的心上人张世权,喜爱到这种地步。

对于父亲对心上人的这种厚爱,陈玉雪自然是拍手欢迎之至。

等张世权的伤口完全康复之后,他便利用周末的时间。每个周末,来到溪木大村玉雪家中,向岳父大人,虚心学习起那套神奇的武功来。

陈家祖上传下来的这一套功夫,实则是春秋时期,一位姓丁的厨师留传下来的一套不世奇技。

他的这套奇门秘技,被后来一位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庄周,记录在他的传世经典《庄子》一书中。

后来陈家的先祖陈家洛,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机缘巧合之下,得以看到这一传世经典。

之后,经陈家洛的细细揣摩之下,终于将这一奇技融会贯通。

接下来,陈家洛又结合自己在武学上的心得,创制出了一门旷世武学奇技,并代代相传下来。

后来陈家的后人们,或以之作为谋生的手段,或以之上阵杀敌。都无不处处得心应手,八面吃香。

陈家的这一门绝技,直到传到陈得才这一代时。由于玉露姐妹及老伴三人,不喜欢他专门干杀牛宰羊这一行杀生的行当。

因为玉露姐妹及她们的母亲,都认为父亲所从事的这一专门杀生的行当,实在是大大有伤上天的好生之德。

又加之现在是太平年月,根本就谈不上有什么可以上阵杀敌、立功之事可言。

于是,陈家祖传下来的这套绝技,便逐渐失去了用武之地,久而久之,便被弃置不用,慢慢鲜为人知了。

在这一套武功中,实是针对人体与动物的机理,关节、筋骨、脉穴的规律而创设出来的一套神奇武功。

与敌搏斗时,尤其擅长于近身肉搏,实是一门制人机理、点穴截脉、分筋错骨的厉害武功。

其中还别有一套与之相应的行功练气窍门。二者配合起来使用,更是相得益彰、如虎添翼般威力无穷。

在学习这一套武功时,张世权光是熟悉那些人体动物的机理,关节、筋骨、脉穴方面的名称位置,就花去了他好几个周末的时间。

等张世权熟练、准确掌握了那些人体与动物的机理,关节、筋骨、脉穴知识后。再学习攻敌致胜的武术招式,又花去了四五个星期的时间。

至于学习陈家那套练气行功的法门时,好在张世权从小就对练气行功的方面有所研究,学习起来,倒也并不觉得怎么复杂、困难。

但总的来说,要学会陈家的这一套庖丁解牛功夫。并最终达到融会贯通,在与敌格斗时灵活运用的熟练程度,确实是一件异常辛苦的事。

在一次指导张世权练功的过程中,为了激发他对练习这套武功的兴趣。陈得才对张世权道:“世权啊,不知你有看过电影《新龙门客栈》没有?”

张世权见岳丈大人突然向他问起这个,不禁有些摸不着头脑。

但是他确实是在不久之前,才看过这部电影,于是便点了点头。

陈得才道:“其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幕是什么?”

张世权连想都没想,便脱口说道:“在整部影片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莫过于影片里那位厨房中的小伙计,突然两次自黄沙中飞出,用一把用来做菜的菜刀,以快绝无伦的手法,将大太监曹少钦的一只胳膊,以及一条小腿,刮得只剩筋骨,没有一丁点儿肉的场面。”

陈得才道:“说得不错,整部影片之中最出彩之处,便是这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但世权你知不知道,那个厨房中的小伙计是谁吗?”

这一下,问得张世权一头雾水。影片中的那个小伙计到底姓甚名谁,他还真的不太清楚。

陈得才就是喜欢他这种老实木讷的模样。

陈得才看着张世权,接着不无得意地笑着道:“影片中的那位厨中小伙计,实是我陈家一位隐姓埋名,甘于淡薄的高人。当时他所使的功夫,就是我陈家世代相传的“庖丁解牛”神功!只是电影中,为了达到让观众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未免拍得有些夸张的地方而已。”

张世权也觉得岳父大人言之有理,因为自从他学习起这套“庖丁解牛”功夫之后,觉得整个人便像脱胎换骨一般。

至少他觉得,若是现在给他遇到上次将他打得重伤不起的那个蟊贼时,自信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般将其制伏。

陈玉雪看着这一老一少二人,一个学得上心,一个教得兴起,心中自是欢喜无限。

后来,果真如张世权所想的那样。

那名之前曾经到工地上明目张胆地盗取汽油,并将张世权打成重伤,断了两根肋骨的蟊贼。自从打伤了张世权后,为了躲避一时的风头,确实消声匿迹了好长一段时间。

但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对于这个喜欢不劳而获,盗窃为常的惯偷。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由于手头吃紧。

又自以为风声已过,便又四处行盗起来。

那名蟊贼可谓是上得山多终遇虎。

一次,就在那名蟊贼正在行那盗窃的勾当之时,恰被张世权逮个正着。

当时,二人都认出了对方。

真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当那名蟊贼认出站在他面前的人,正是自己先前的手下败将时,心中压根儿就没有将张世权放在眼里。

可他哪里知道,学过陈家那套“庖丁解牛”武功的张世权,早已经是脱胎换骨般,已非昔日的吴下阿蒙。

因此,二人一动上手,那名蟊贼只觉自己在张世权面前,缚手缚脚般处处受制。

那种有力使不出,被对方牵着鼻子打的窝囊劲,使得那名蟊贼难受得几乎要吐血一般。

因此,仅仅只几个照面之间,那名蟊贼便被张世权轻易之间,只举手投足般,被打得满地找牙。

最终,他只得乖乖地跟着张世权回到了派出所做法归案。

后来,张世权经得岳父大人同意之下,又将陈家这一项祖传绝技,传授给了他的警察同事们。最终使得这一项绝技,在民警们抓捕罪犯的行动之中大放异彩。

而那些为害一方的犯罪分子们,一听说陈家的这一门厉害武功,无不为之闻风丧胆般。

直至今日,陈家的这一套不世绝学,传到了张世权的身上。以之用于抓捕罪犯、除暴安良的方面,仿佛又重新获得了新生一般,可谓是适得其所。

此是后话,这里就暂时不再过多加以赘述。

转眼之间,不知不觉中年关已近。

林清云自参加工作以来,一个学期的时间即将过去。

记得刚到左家完小的时候,那里的生活条件是异常艰苦的。

说出来可能大部份人都觉得夸张,但事实确是如此。

且不说整个校园百分之八十左右都是土地板,也不说阴雨连绵天气下,那种泥泞山路行路的艰难,单说师生饮水问题。

每年的春秋枯水时节,是完小的师生们饮水最困难的时期。

学校架的自来水,水源距学校大约两千米之外。

由于水源四周的防护措施不当,常有农家人们赶着成群的牛羊去饮水。

那些捣蛋的牛羊们,通常是不饮水时不撒尿,一饮起水来,便来个撒起尿来没完没了。

由于村民们经常在学校架设自来水源的附近放牧,所以牛羊在那里边饮水边撒尿的事情,便没有个终止的时候。

每逢这种情况下,左家完小的广大师生们,就不得不皱着眉头,“品尝”着那种带有浓重“乡村牛尿味”气息的水。

然而,即便是这种情形,也还算不上是最坏的情况。

在有的时候,就连这种带着浓烈“乡村牛尿味”的水也吃不上。

每当到了这种情况时,林清云和杨晓晴,就只得与其他老师们一起,带着完小之内浩浩荡荡的学生取水大军们,走到距学校四、五百米开外。出发时下陡坡,归来时上大坡的河边去取水了。

那河里取来的水,同样带着各种动物们的粪尿,以及农家人们浇园涮桶之类产生的污染。

其水质的好坏程度,只要是经常生活在乡下农村的人们,都可想而知。

不过农村人有句口头禅,叫做“水流三尺为净”,还有就是“不干不净,不会生病”什么的。

因此,那些小河里的水,只要是用肉眼看着还算清澈干净的话,也就只有办法睁只眼闭只眼般凑合着用了。

在这般情况之下,能有点水喝就已经算是求神拜佛了。否则的话,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然而,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完小的老师之间,以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相处,却是异常的欢快。

初到左家时,林清云接手的是一个四年级班的同学。

班上的那些孩子们,初时对他很陌生,也很好奇。

他们有时会躲在隐蔽的角落,偷偷对林清云进行窥视。

若是一经发觉林清云有所觉察时,便会迅速地把头缩回。

他们仿佛一只只试图接近人类,而又十分怀着胆怯和防范心理的鸟儿。

在与班上的同学们相处时,林清云也尽量显示出对他们的真诚与友好。

这样一来,林清云与班上同学们的关系,开始慢慢地变得融恰起来。

但是,为了对孩子们负责。在有的时候,林清云也不得不狠下心来,对他们的不当行为加以略施薄惩。

还好,他们班上的那些同学们,大都是纯朴和懂事的孩子。他们能体会到林清云这样做的目的,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他们好。

因此,在近一个学期的时间下来,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变得越来越融恰起来。

在无形之中,同学们既将林清云当作是他们可以知心交谈的大哥哥,又把林清云当成了他们和蔼可亲的父母长辈。

而林清云,也把他们当成是自己的小弟弟小妹妹来看待。

而且,林清云班上的孩子们,在学习上的表现,也让林清云心中感到非常欣慰。

有时,林清云会为庆祝孩子们在成绩上取得的进步,而特意“犒劳”他们一番。

孩子们也会时不时地主动要求林清云给他们点小零食吃。并且孩子们对林清云提这种要求时的口气,大多会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没有丝毫的含蓄和委婉。

通常对于孩子们对他提出的这种要求,林清云都会表现得十分慷慨大方,尽量满足他们的条件。

当然,林清云也不是只有付出而没有回报的。他也会隔三差五地享受到孩子们对他的小恩小惠。

利如孩子们会在周末回校时,时不时地给林清云送上一袋土瓜、或者是核桃、桃子之类的食品。

亦或是收到孩子们的一颗小棒棒糖,再者就是一张写着美好祝愿,并配有相应图画的小纸张之类的。

对此,林清云与他们班上的那些可爱的小天使们,都是“接受并快乐着”。

就在这个学期,左家完小师生欢度新年活动的那天下午饭后。班上的几个孩子们,神秘兮兮地把林清云拽到学校的厨房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