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易教徒》第十一章 晓庄铜棺 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村子很大,村中央,一棵粗壮的国槐怀抱着一棵洋槐,上面挂满了红布条,占据了合村正中的位置。这一布局,使整个村子显得四平八稳。槐树底下,一个杂货店,微微闪烁的霓虹,打出了“槐仙超市”的招牌。

雷连山熄了火,在碑前停了下来这倒不是因为他看见这石碑有什么异常,也不是因为这个村子稳不稳当。而是因为他看见石碑的正对面,打出个与这一带景茂稍显突兀的牌子,“德伟大酒店”。

这里,竟然有一家酒店?所以雷连山停了下来。不管里面的东西好不好吃,总好过二人在荒郊野外啃干饼了。进去一问,只管吃饭,不管住宿。两人只得要了两碗手擀面,等吃完再往镇上赶,也好找个住宿的地方。老板娘很是实在,五块钱一碗的面条,给两人切了有三两猪头肉在里面。

只是,在两人问去镇上路的时候,老板娘却建议他们躲远点,绕道北面走山路,再问别的,只说这一带晓庄那儿,有点邪性。再问,就不多说了,或许是害怕晦气。等到二人吃完饭,太阳还没全然落下,山区的夜风却已经渐渐扑将了下来,微微有一些冷。

两人从店里出来,老板娘就上好了门板子,俨然准备打烊了。二人站在空荡的街上,方才发现,此时各家各户都已经紧门闭户,什么声音也不出,俨然**一般。可是,他们,究竟在害怕些什么?

雷连山点上根烟,深吸一口,看着正皱眉环视的茅易,打了个饱嗝,瓮声瓮气的说道:“易娃,眼看天黑了,咱去镇上,想要赶紧的话,还是得走晓庄。”

茅易不说话,他瞅着几百米外那两棵环抱的老槐树,像是在想什么事情。国槐、洋槐相互依偎,拥抱在一处。日影模糊下,彼此枝叶微摇,相互纠缠,真像两个人。

不知为何,茅易视线猛地变暗,他还真的好像看到了两个人,两个人正交膀叠臂抱在一处。过了半分钟,他才缓过神来,缓缓道:“走吧,该遇上的,总会遇上。”这句话说出来,他好似已经预感到了什么。

坑坑洼洼的土路,沿着略显枯竭之相的河流七拐八拐,伴着两侧道旁的白杨日影,黑压压的向后掠去,夜晚的阵阵寒意渐渐涌来。

四周毫无声息,125摩托撕裂般的响声,就越是显得突兀。天全然黑了,摩托车没有灯,远处正传来亮光。那亮光,却不是灯,是火把。这个年代,怎么还会有人打着火把?

越往近处,茅易越觉得阵阵阴森之感传来。摩托车轰隆隆向前,声音愈加响亮,像是给二人壮胆一般。随着摩托车一个急刹,茅易狠狠地撞到了雷连山的背上。如果不是雷连山的身体厚实,二人非得再甩出去不可。

茅易刚想骂雷连山两句,还没张嘴,雷连山已经惊呼了出来:“我说易娃!前面!前面没路了!”

这一带,道路虽然坑坑洼洼的,但怎么会说断就断?然而,这条路就是说断就断了,好似这里已经到了尽头一般。下面,是黑压压的一片,那摇曳不止的火光,正自下方深处传来。

两人正自诧异间,一边沟中,却突然跳出个举火的人来。这人已经五六十岁年纪,手里半提着裤子,嘴角吊着半根自卷的旱烟。他那浑浊的眼睛滴溜溜的转了一圈,有些惶惑的看了看一身迷彩的雷连山,说道:“这路下,有人迁坟咧,临时挑断了,你们还是回去吧!眼下,摩托过不去咧。”说话间,有一丝慌张。看来,他原本应该是在这里看着人的,只是刚才去一边解了个手。

既然是坟,怎么会修在路下面?既然有后代,怎么会让祖坟来来回回让人在上面踩了那么多年?这是茅易和雷连山的疑问。

那人见状,叹了口气,又来回看了看茅易和雷连山,说道:“你们可能不知道咧,眼前的庄子都知道了。这段路,一到天黑就不太平。这地皮子下面,夜里就咕咚咕咚响,和打鼓似的咧!可是吓人咧!还有人看见……有东西从下面爬出来。”说到这里,他四下看看,似乎很是害怕。

“那你们怎么知道下面有坟的?”茅易已经发现了不对。

“俺害怕,找个踩地理的来看,那人下面取了点土,说是下面有个坟,得挖开,挑出来就好咧!”那人态度真诚,显得十分憨厚。

“一开始不知道有坟,那怎么知道是自家的祖坟?!”雷连山声音低沉,厉声说道。不用说,这些人知道有坟,八成是想从里面捞点东西。再说,有哪家是夜里迁坟的?

雷连山说得很不客气,声音粗厉,吓了那人一个哆嗦。正在这时,那黑漆漆的洞穴中,跑出了五六个手持铁镐、铁锨的人来。这些人,各个披麻戴孝,看起来,倒很像是迁坟的人。然而,他们的面相,却显得极其凶神恶煞,绝对不是给祖宗迁坟时该有的虔诚表情。

那人见有同伙上来,嘿嘿冷笑着,说道:“你们,要是再不回去,可就再也回不去咧!东西挖出来,把你们塞进去,谁能知道?!”他这样说话,看样子,已经不想再隐瞒下去了。谁要是断了他们的财路,他们可不轻饶。现在,他们只想使劲吓唬一下,把茅易他们赶紧撵走了事。

眼看着几个凶神恶煞的壮汉纷纷围将上来,茅易并没有慌张,因为与他一起的是雷连山,从小到大,他一直最靠谱的伙计。

然而,此时的雷连山,眯缝着眼,在地洞中传来的火光映衬下,显得格外平静。看起来,他并没有急于用武力解决这几个人。

他没有理这几个人,反而向着沟中的地洞问道:“今儿个风平浪静,打鱼的收了三颗星?”

这句话十分奇妙,让路上众人摸不着头脑。只有茅易知道,这是早年间,齐派土夫子的暗语。

盗墓的也有帮派,也有师承。到清朝末年,民间的土夫子逐渐分化,已经分成了若干派。仅仅山东境内,便有齐派和鲁派之说。

简单说来,鲁派师承少,大多工于算计,尺余宽的盗洞,就能辗转导入墓穴,甚至说直接打透棺底。

也就是说,鲁派可以连墓主人的面都不见,就能将棺中所有的陪葬一扫而光。这种神不知鬼不觉的盗法,就如同夜中贼入了家中偷东西一般。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