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宁王追妻日常》第20章 第24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天,周氏就把安国公夫人来保媒,帮她娘家的侄子求娶沈柔静的事情,告诉给了陈姨娘。

陈姨娘立刻就跪在周氏面前,求道:“二小姐年纪还小。请夫人看在她乖巧孝顺的份上,再多留她两年……”说着,眼泪籁籁落下。

陈姨娘虽是她的陪嫁丫鬟,却一直谨言慎行,谨守一个姨娘的本份,待周氏仍和以前一样的恭敬和真诚。

就冲这一点,周氏就不会为难她。

周氏微扬下颌,杨妈妈就立刻上前,把陈姨娘搀扶起来。

杨妈妈还劝道:“陈姨娘,夫人待二小姐如何,你还不清楚吗?你这样不管不顾的,夫人该有多伤心。”

陈姨娘捏着帕子抹去眼角的泪水,满脸愧疚地道:“是我考虑不周,还请夫人您不要生气。”

周氏神色平静,淡淡地道:“我们镇南侯府的姑娘,没有嫁到商贾之家的道理。这件事情你就不要管了,我自有主张。”

陈姨娘心中暗暗松了口气。

她立刻就朝周氏行个福礼,语气诚恳地道:“多谢夫人。有夫人这句话,奴婢就放心了。”

周氏略一思忖,对杨妈妈道:“你找个机会把这件事情给透露出去。要是人人都像她那样,随随便便就要来保媒,那我们镇南侯府成什么地方了!”

说着,她面色渐渐变得严肃起来,不悦地道:“让别人看了,还以为我们镇南侯府变成破落户了。也就是她才做得出这种没皮没脸的啥事情,要不是看在安公国府的面子上,我早就把她撵出去了。”

陈姨娘知道说的是安国公夫人,她不便妄议,只好静静的站在一旁,一句话都不敢说。

杨妈妈见周氏动怒,忙劝解道:“您何必和她一般见识。虽说也是个夫人,可毕竟还是顾家的姑娘,说话行事轻浮也都不奇怪了。所以呀,别家的夫人也都不爱和她来往。”

周氏心中不快,屋里也没外人,她说话的口气也就严厉许多。

她冷冷地“哼”了一声,道:“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仗着自己陪嫁多,就在安国公府耀武扬威的。

一个商贾出身的人,当了几天夫人就以为自己也是贵人了,还以为外人的人都得跟他们安国公府的人似的,要看她的脸色过日子。”

陈姨娘站在那里,眼观鼻鼻观心,一句话也没说,可那悬的心却渐渐落下来了。

看来,夫人也是看不上顾家的。

这样一来,以后再也不会有像顾家这样根基浅薄的人家上门来提亲了。

陈姨娘倒不奢望沈柔静能嫁到高门大户人家去,她出身微寒,得了夫人的青睐,给侯爷生了个女儿,还抬了姨娘。府里吃穿不愁,夫人待她也十分的照顾,她已是很知足了。

她唯一的牵挂就是沈柔嘉静的婚事。相比起高门大户,她更希望女儿能嫁到耕读世家,家底薄一点都不要紧,这样就可以做个明媒正娶的太太,堂堂正正的做人。

这时,有小丫鬟隔着帘子禀道:“世子爷过来了。”

周氏朝陈姨娘微微颔首,道:“你先下去吧。我也是做母亲的,静姐儿的事情我心里有数,不会让她受委屈的。”

一句话说的陈姨娘又是泪盈于睫,对周氏谢了又谢。

沈映洲进门就关切地问道:“这两天您身体感觉怎么样了?”

这几天,他不仅忙着查三皇子的事,又要帮忙威北侯府的事情,天天是脚不沾地,回到家的时候,内院早就落了匙。

周氏看到儿子,心情也好了许多,她笑盈盈地道:“我天天待在家里养着,能有什么事。”说着,她看到儿子略有清减的脸庞,心痛地道:“倒是你,这些天都在忙什么,几日不见,你就瘦了一圈。”

沈映洲摸了摸自己的脸,奇道:“有吗?我自己觉得还好啊。”

周氏转身就吩咐魏紫,道:“你去库房里拿两支人参,让厨房炖鸡汤,晚上给世子爷送过去。”

沈映洲听了直笑,他把这几天发生的事情讲给周氏听,“威北侯已经赶回来了。这几天,很多听到消息的人都从甘肃、辽东、大同、太原等地赶过来了,就连广东那边都来了人。大家都在私下悄悄议论,说威北侯丁忧在家,谁会去接手宣府总兵这个位子?”

朝堂上很多人对宣府总兵这个位置虎视眈眈。

宣府距离京都大约有四百里的路程,位于京都的西南侧。因为它地理位置的原因,宣府自古以来都是通往京都的狭关隘口。如果宣府失守,那鞑子就能挥兵直下京都。

宣府总兵这个位置,必须是皇上亲信的人。

既要得到皇帝的信任,又要有行军打仗的真本事。

对于谁会接任宣府总兵,周氏并不关心,她考虑的是,威北侯府将来的状况,这关系到两家是否能结亲。

最好,还是讨侯爷一个准信,周氏素来都很相信丈夫的判断。

周氏虽然不关心朝堂上的事情,但也还是故作好奇地道:“那谁会去接任宣府总兵这个位子呢?”

沈映洲想到当时那帮世家少爷对此争论不休,争个面红耳赤的样子,就忍不住笑起来,道:“有人说是忠勇伯李英华,也有人说是辽东总兵徐杰,还有人说是爹爹呢……”

“你爹爹?”周氏诧异地道。

沈映洲点头,正色道:“不会是爹爹的。爹爹到了福建之后,打击海上走私,抗击倭寇,这两年事情都令皇上很满意。爹爹在福建的威望也很高,突然间要换个人来福建,未必能维持住目前的局面。”

海上走私生意获利丰厚,沈钧没少往京里送东西。这件事情,外边的人不清楚,沈映洲是一直都知道的。

但这话他不好直接告诉母亲,所以也含含糊糊的提了一句。

周氏若有所思,颇为赞同地点头,道:“确实是这样。换个人到福建去,未必就能比现在更好。

当初,你父亲突然被调到福建去,刚接手过来的时候都乱的不成样了。你爹当机立断,杀了几个叫嚣的最厉害的人,又是带兵围剿倭寇,命都差点没了,打得那倭寇轻易不敢上岸,这才勉强镇住局面。”

说着,她又吩咐沈映洲,道:“这件事情,你早点写信告诉你爹爹,也好让他知道京都的形势。”

沈映洲笑起来,他眉眼舒展,神色从容淡定,道:“您放心。这些事情我一早就安排好了。”

周氏听了,心里既是欣慰,又是感慨。

儿子长大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