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使的羽》第二十四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话说孙玉民把危平送回胡家坎后,也干脆不回城里的家里,索性把车直接开到了城西县县城的政府机关单位。他的老同学就在这城西县当县长,自从上次同学聚会以来,也有三年没见面了。不过这并不影响两个人之间的深厚友谊。毕竟毕业后大伙都各自有各自的事情要忙,哪能像青年时候那样没心没肺的玩闹。但是只要一见面,那坚固的友谊又重新建立起来。孙玉民高中是在城立一中读的书,很多当年的同学后来都从了政,其中就有他的好哥们洪书贵。

洪书贵并不是本地人,据说是因为老家发了难才投靠亲戚来到了这边。在孙玉民的印象中,洪书贵一直都是内向老实的学生。可能是因为自己是个借读生,所以上学那会非常的自卑,总感觉自己矮人一截。城立一中对学籍管理一向很严格,所以他的学籍只好被家里人安排在了乡下的一所中学。这对乡下的那所中学来说是一件好事,很多这种乡下的中学自己培养不除多少大学生,大多都是靠这种学籍借住来提升升学率的。甚至有的中学好几年都考不出一个本科生来,接连被教育局点名批评。从本质意义上来说,他还不属于读的这所中学的学生。他同样也不属于乡下的那所二流中学。那他属于哪呢?恐怕连他自己也说不清。

孙玉民的父亲孙德香是城立一中的教导主任,又是历届高三的代课老师。他从洪书贵刚转过来的时候就注意到他了。孙德香是吃过苦的人,所以非常理解穷学生的难处。他看这个胆小内向的借读生和自己的儿子很玩得来,对儿子这种海纳百川的胸襟感到非常的欣慰。也常常在大事小事上提点他,所以洪书贵打心底里感谢这家人。

高中毕业后孙玉民就没再上大学了,虽然他脑子灵活,反正也不打算靠高中文凭找工作,混世事,大不了收回呗!其实孙玉民的成绩还是很不错的,据他们班上同学的说法,他原本至少可以考个师专什么的。孙德香也十分希望他能继承自己的衣钵,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可是孙玉民似乎泯顽不灵,就是一个字,犟!

孙德香眼看老四这种生活态度,也就两手一摊不管了。他本来就已经被工作的事情忙的焦头烂额,再加上家里还有那么多孩子让他费神,他已经够烦的了。你就可劲的造吧,最好造个讨吃要饭的。听说那行业收入还高,到时候只要不把自己这张脸丢掉,就算好事了。但是让他意想不到的是老四竟越混越好!嗨!他孙德香已经不认识这个世道了,自从*****结束后,他除了能把书本上的知识读透,就完全被这个时代甩在了身后。

相对于孙玉民的生活态度来说,洪书贵就完全是他的反方向。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所以他十分的刻苦。因为他们当地的课程和这边出入很大,他刚转过来的时候还十分的不适应。再加上两地教材和知识点的差异,他竟在第一次的测验中考了个倒数,为此班主任还气的专门找了校领导,声称无论如何也不会让他再留在班级里拖后腿。

他哭的很伤心,他知道这并不是自己的真实水平。可是老师又怎么能理解他呢,毕竟学生时代就是用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他竟因为一次成绩得不理想就被老师全盘否定了。好在孙德香出面说了好些好话,才总算把他给留住。孙德香还在往后的岁月里托自己的儿子把参考资料借给他看。可这哪是借啊,孙玉民光数学一门课程就三本参考书,他连一本都没认真的翻过,这显然是刻意而为之,只是不说破罢了。从那以后,洪书贵就更加没日没夜的苦读了。

当然他也并没有让孙德香和孙玉民父子俩失望,很快在一个月后的第二次考试里,也就是期中测试,他竟突兀的冲进了中等生的行列。这强劲的进步势头把班主任吓了一大跳,要知道城立一中可一直是全省首屈一指的名校,班上竞争非常激烈,几乎很少有学生能在这样的集体里进步的如此神速,当然这和他本身具有的扎实功底也不无关系。能排在中等位置就意味着一只脚跨进了大学的门槛。当然对洪书贵来说他还并不满足于此,他要成为这个班上的优等生,甚至他都有冲进学校荣誉榜的野心。城立一中一直都有一个传统,就是每次大考(例如期中和期末,还有各校之间的联考)考试结束后都会把全校前二十名的学生成绩张贴出来,以此来激励其他还相对落后的学生。所有的学生进入教学楼之前,都能够在楼下看到。每当洪书贵从楼下经过的时候,总会在那份榜单前站上好久,甚至榜单上的名字他都能记得十之八九。他默默的告诉自己,一定要登上这份榜单里。他要用知识彻底的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这期间,孙玉民和他建立了良好的友谊。因为他是外来的借读生,又不爱说话,所以班上也就孙玉民一个好朋友。那时候的孙玉民在班上也差不多中等偏上的成绩,他是属于那种上课认真听讲,但不怎么写作业的浑学生。因为父亲的缘故,老师也就对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好他成绩不算差,并没有影响到班级的排名和荣誉。不过他身材魁梧,年年参加学校的校运动会,也常常拿到相当好的名次。再加上他家境殷实,父亲又是学校老师和领导,自然在班上吃的开。就是在整个学校,也基本都认识他。

洪书贵像所有励志少年故事里的主人公那样一路逆袭,在他们那年的高考中,他以总分647分的好成绩排在全省第十二名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从此以后也便彻底的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为了更好的锤炼自己的意志,他主动提出下乡参与基层工作。

这可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就连省报都连续刊登报道了好几次。不过洪书贵毕竟是名校毕业,在乡下只是暂时的。其实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他清楚的意识到文革已经慢慢远去,有能力的人就一定会有大发展。他下到阶层是有他自己的考虑,他若想从政顺当,又要避免排挤,从基层做起是非常好的选择。他手握名校的文凭,自是不怕在基层待一辈子。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逐渐适应了政府人员的工作节奏。因为他为人正直,做事一丝不苟,虽说爬升的不是很快,但只要不犯错误,就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直到现在,他已经成为了城西县的县长了。而且过不了几年,他就会往更高的位置爬去。

现在,孙玉民正是前来跟老同学商量承包果园的事。洪书贵是这里的县长,有他出面这事基本就十拿九稳了,甚至可以说那块地已经是囊中之物了。只是拉电缆这事洪书贵不好出面,毕竟现在正值清廉评优的当口,拉电缆不是他的管辖范围,他不好跨界干预,他还是挺为难的。

然而孙玉民早就把这事想妥了,市供电局的局长是他们城立一中的校友,更是他父亲的学生,这事也基本敲定了。在中国这个关系社会里,能在政府部门有一两个能说的上话的人,那是多么方便的事情啊!

差不多半个月左右的时间,从承包到拉电缆合同,几乎是一蹴而就。红马大队的大队主任本来想把孙玉民赶走,这块地他自有打算。他的发小周武二也是县上的某个领导,可谁曾想县长直接施压,他只好又好声好气的把这块地签给了他。

自此,手续上的事也基本完成了。现在,剩下的工作就是如何倒腾这块空地的事情了。

他特地在自己的酒店里搞了个铺张酒席,好好的款待了帮忙解决事情的两位同学,他还顺便叫了好些附近的其他老同学,正好乘此机会大伙可以好好聚一聚。

聚会结束后孙玉民并没有立即开工动土,他现在要集中把城里的酒店事物处理完。同时也好留个空挡让自己好好琢磨一下怎样规划果园的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