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们的医生2》第56章 中国医疗的“航母编队” 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药物治疗是常规性的。有一种药物是专门为“嗜铬细胞瘤”术前准备的。我们做了微妙的计量控制。这个药物吃到一定的程度,干涸闭塞的血管都陆续打开了,就好比农田灌溉的道理,有些末梢的、闭塞的小沟渠,在药物作用下,充盈了扩张了,容载了更多的水分,具体到人体来讲就是血液。这样的治疗满足了“嗜铬细胞瘤”术前需要补充体液的需要,同时防止肿瘤不断释放激素影响血压。

我们虽然不能亲自把瘤子做下来,但是诊断和前期的工作应该说做得是有效的,所以我们愿意为其他科室做这个铺路的石子。

协和医院基本外科副主任廖泉

此案难点解析

这例“嗜铬细胞瘤”病案,当地医院已经说明是不可手术切除的,在治疗无望的情况下,建议病人转到北京协和医院。

这例病案的细胞瘤位于肝门后一直到胰腺头、十二指肠后方,长在消化道的交通枢纽的地方。因为它影响整个消化系统,包括肝脏系统、肝胆系统、胰腺系统、胃肠系统等,所以经过全院第一次多科会诊后决定,手术由我们胰腺外科和肝外科来主刀(统称基本外科)。

这个手术难度非常大,主要的问题是瘤子与人体的大动脉、辅助动脉、下腔动脉、肝动脉、肝门等要害部位的结构关系非常密切。而这些主要的血管被称为人体的命脉之地。显然,任何一个血管出了问题都是致命的。

其二,这个瘤子是有功能性的,它可以引起血压的波动,所以手术切除当中,特别是在触及肿瘤的过程中,随时有可能出现高血压危象。

其三,必须保证将瘤体彻底切除干净,否则只要缠住一点,它便会以百倍的疯狂分泌激素,继而变本加厉地引发血压波动。因此,手术必须斩草除根。术前我们做了最坏的打算,必要的时候我们会对肝、胰、肾等脏器开刀,甚至做了切除部分大动脉、辅助动脉和下腔动脉的准备。这样的医疗技术我们是可以达到的。

我们信奉“手中无刀,心中有刀”的境界。

必须承认,外科治疗已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孤军作战,现代医学体现的是多学科协作的大兵团方式。手术之前,此病例共经过了四次多学科会诊。最终达成一致的意见,先对这个细胞瘤进行主要供血动脉的栓塞,然后再进行手术。

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是存在争议的。反方的观点是:栓塞后可能会引起一个剧烈的血压变化,如果血压出现居高不下药物无法控制的局面,那么手术的机会就要失去了。第二个担心是,栓塞后会给病人带来痛苦和一些循环改变,会对病人的心脏、呼吸器官等造成影响,甚至可能威胁生命。

最终在充分讨论、权衡利弊之后,统一了认识。之后,在栓塞与手术的间隔时间上达成一致。1月17日进行动脉栓塞;1月20日进行手术。

无论是栓塞还是手术,保持血压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内分泌肿瘤它有分泌激素的功能特点,当你处理瘤子的过程中,任何的触动挤压,都极有可能导致突然地、大剂量的激素释放,紧随其后的是血压上升。同理,瘤子拿掉或者是栓塞以后,因为细胞瘤没有了血供,随着激素释放的忽然停止,那个高激素水平抗衡状态之下的应激反应还来不及调整,所以病人又极可能出现一度血压下降。所以手术当中,除了我们外科大夫以外,麻醉科大夫、内分泌科大夫是至关重要的角色。

这台手术的当天,第一个出场的是一名护士,她的任务是七点半接病人。据说她5点半就没睡着了,因为怕北京交通堵塞,结果六点半就赶到了医院。那天,麻醉科的大夫们和手术室的护士们七点钟前就到了医院。基本外科的大夫和护士,也是7点半之前提前到了病房。主管大夫郭俊昌跟病人一起进手术室,自始至终一直守护在病人的身边。除了我们直接参加手术的大夫们以外,其他相关科室的大夫们,像内分泌科曾正培主任也是八点之前就到了手术室,一直为病人进行血压的检测。泌尿外科的李汉忠主任,虽然没有上台,同样是8点钟到场,随时做好上台的准备。血管外科的刘长伟主任从八点开台时刻起便待命在身。专门负责体外循环的技师,麻醉科的老主任罗爱伦等,也都坚守在手术室……

协和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李方

核医学显像的定位诊断作用

此例“嗜铬细胞瘤”是我们科接诊的又一个异位嗜铬细胞瘤病例。嗜铬细胞瘤多发生在肾上腺部位,但少数病例发生在肾上腺以外的全身其它部位。对异位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往往很困难。我们应用核医学的生长抑素受体显像技术对该病例进行定位和定性诊断。

生长抑素受体显像技术,是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生长抑素类似物,与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表面表达的生长抑素受体特异性结合,通过核医学显像仪器在体外追踪,定性定位诊断肿瘤的方法。这种技术可广泛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分期、指导治疗、监测复发及观察预后等。

嗜铬细胞瘤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一种,早期定位诊断是治疗这一疾病的关键。而核医学检查技术,尤其是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对于此肿瘤有极高的特异性和确诊率,并且能够准确定位,这将是医患双方的福音。让我们体会一下李嘉诚于房地产说过的话:“地段,地段,还是地段”。对于嗜铬细胞瘤病例来说,还有什么比锁定发病地段更重要的。

该异位嗜铬细胞瘤是在我们进行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后发现,病人肝门区有一异常生长抑素受体反映出高表达病灶,且边界不规整,而病人双肾上腺区及全身其它部位均未见异常。同时,我们又进行肾上腺髓质显像及融合显像,得出的结果一致。这样我们将其诊断为肝门区异位嗜铬细胞瘤。核医学显像定性定位诊断为患者手术治疗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一次生死历练

悲观绝望

(手术之前)当初医院一次一次地全院会诊,后来听说有部长、院长给我们做手术。当然从一个侧面来说,医院非常重视,但是,我感觉到爱人的病很重。

我想到我们的孩子这么小,才三岁,爱人万一有个闪失,毕竟说家庭就不完整了。孩子没有了母爱……心里想得很多很多。确实是通过这个事情,我也深深感觉到,珍惜平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包括我们的那张床,一家人吃顿饭,都太珍贵了。

第一次会诊她本人就知道了,那天我和她在屋里坐着,听到外面大夫说,这个瘤子长得这么快,而且又是这样的位置,怕它是恶性的,甚至说到要切除脏器。那天,接着就开饭了。怎么说,我的心情当时非常复杂,想劝说些东西,又怕说得不好反而增加负担,不说呢,又觉得她这时最需要我的安慰。结果一顿饭我们一句话没说,她吃她的,我吃我的。那顿饭的记忆太深刻了。

手术前的那个礼拜六,我想把孩子带过来让她看一下。其实我的心里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我爱人这么长时间没看到孩子了,她想。一个是怕她万一有个好歹……

确实是这样的。因为我们家里,在我心里,不能没有她。我女儿需要她,我更需要她。

进退两难

(签字时)当时我这一笔下去,就关系到我爱人的生还是死,确实是这样。我手在颤抖,当时我又重新问起大夫那个老话题,有没有别的办法?不手术有没有退路了?

当时就想得到一个具体的安全数字,哪怕30%。40%也好,毕竟代表着希望。

惊恐不安

(手术当天)那天,到了10点多将近11点的时候,我的心跳得不得了,可以说浑身在出汗,感觉心跳到嗓子眼了。是有心灵感应的,当时我的手始终握着的,我的心里面默默地为她和我的家念着:“小春,你加油呀,挺住呀”……始终是这样的。

刚听到这个手术不用动脏器了,原来跳到嗓子眼的心一下子放下一大块儿。

高兴

(手术后)看着我爱人被推出手术室,我说,媳妇你终于是挺过来了。

手术做完以后她舅舅就差没有蹦起来了,见了谁都说,我们的手术做得非常好。当天晚上在休息室里,他跟那么多认识、不认识的人说,说我们的手术做得好,说我们高兴,给人家拿瓜子、倒茶水。今天对我们全家人就是两个字——高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