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福运农家妻》第十一章 怎么伤成这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宋梓庭黑着脸,回想起方才之事。薛毕那小子虽是个年纪轻轻的读书人,那心底的算计却是不少,硬是让他这个瞎子摸黑书下了大周律第一卷,才肯将东西借给他。

不过也是薛毕为他看诊在前。说起来,他也不一定就吃了亏。

刚才去找薛毕之时,宋梓庭未曾料到,薛毕竟然还会医术。

薛毕当即便看出他身体有恙,为他诊断过后便道,中毒之症,头疼倒是其次,长期用柳挽青配的安神香便可。他双目不能视物,却才是这毒素的厉害之处。

柳挽青却是不知道他此刻所想,她兴致勃勃地拿起那竹片时,见那竹片虽大致削得整齐,有些地方却染上了一些斑驳血迹。

她心下一惊,赶紧捉住了宋梓庭自进屋起就背在身后的双手:“怎么伤成这样!”

当即也顾不得再抱着竹片和笔墨欣喜,赶紧找了药给宋梓庭擦上,又寻了纱布给他裹好。

自相遇以来,除去他时常伤口复发之外,她鲜少对他有这般耐心。

但他知道她是个心地极好的姑娘。

宋梓庭突然想到,他待在柳家村,也不过是权宜之计,他虽总是对她表明自己不走的意向,心中却是知道,一旦恢复记忆,说不定等待自己的事情便会很多,他迟早是要走的。

而柳挽青……愿不愿意和他一起走?

他觉得,此刻的她多半是不愿意的,她一直都想赶他走,现在容许他留下来,不过是因为同情他眼瞎失忆罢了。

他心中陡然涌上一种难堪又自弃的情绪,闷闷地堵在心口,难受的要命。

正午时分,日头已经顶到了正空,柳小弟一家三口也正在这时回来了。

柳小弟得去了县里集市,回到家里那兴奋劲儿也没缓过去。他蹬蹬几步跑到柳挽青身前,神秘兮兮地道:“阿姊,你猜我给你带了什么好东西。”

柳挽青笑弯了眉眼,柔声道:“阿姊猜不到,你带了什么呀?”

柳小弟小心翼翼地从自己的小包袱里掏出一根木签子,但一路天气炎热,那签子上亮黄色晶莹的麦芽糖早已经糊成了一团。

他瘪瘪嘴,要哭不哭:“它、它化了……”

柳挽青被他逗得直笑:“没事,化了就化了,化了也能吃。”

“那阿姊吃了糖心情会好吗”柳小弟看着她,黑白分明的眼中有着显而易见的希冀。

“嗯?”柳挽青不明所以,正要问为何柳小弟会觉得自己心情不好时,柳家阿娘已经是在外边唤了她一声。

“阿姊,”柳小弟拉住她,小心翼翼地道,“阿娘要告诉你一个坏消息,但是、但是你不要难过。”

柳挽青看他这幅对那个“坏消息”如临大敌的模样,心中奇怪,但仍旧拍了拍他的脑袋,安抚了两句才起身出去。

柳家阿娘眉宇间也是担忧非常,她拉过柳挽青,在天井里压低了声音道:“今日县上贴了通缉令,朝廷出十万白银,要通缉你和大公子。”

柳挽青双眸微亮,眉间竟是喜色:“通缉我和兄长?这么说我兄长暂且还无事?”

她心中雀跃,她从盛都逃出至今,已经是半年都未曾听到过盛都的消息,更别说昔日世家之首项家的消息。如今乍闻这个消息,实则喜大于惊。

柳家阿娘却仍旧不安:“可那贴出来的画像,已经将大公子画得清清楚楚,你的画像却还好是没有的。”

柳挽青以前被养在深闺,也不爱出门交际,见过她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没有她的画像也不足为奇。只是兄长……

柳挽青心头又涌上忧愁,可转念一想,对当今的皇帝来说,暗中将项家的人处置了才是最好的选择,但既然朝廷已经迫不得贴了通缉令,则说明兄长和自己一样逃离在外至今都未曾显露蛛丝马迹,当下便宽慰柳家阿娘道:“阿娘且放心,兄长自有他的本事。”

柳挽青回到屋内时,柳小弟早已经被柳老爹拎去帮忙准备午饭了。而宋梓庭则不动声色地从卧房对着天井的那扇窗户边挪开。

柳挽青见他倚在炕上,无所事事的模样,不得笑道:“明日你让阿弟和你一块上山打些野味,到县里卖些银钱可好?我日后置办一些纸笔,也想找个大夫给你看看身体。”而这些都需要大笔的银钱。

宋梓庭一听到要给自己看病,刚才那那种难受的感觉又涌上来了:“你又急着赶我走?”

虽然知道自己是迟早要走的,但自己要走是一回事,被她赶走又是另一回事了。

“你总是要走的,何况就算不走,眼睛时好时坏多难受,能好起来也方便许多不是?”

宋梓庭一想到眼睛好起来便能时时都看到她的模样,心中这才好受了些。

这一日总算是相安无事,又过了几日,这天宋梓庭一大早便说有事,去了薛毕的住处。不久之后里正夫人便受了柳双的请托,上门拜访来了。

里正夫人一进门便是喜笑颜开,拉了柳家阿娘进了屋,又看了看听到消息赶过来的柳挽青,笑道:“哎,我就知道挽青这标志长相,又腹有诗书,是个好福气的。”

柳家阿娘问道:“怎的了?可是挽青要开私塾的事情有眉目?”这事儿她夫妇二人昨晚便知,想到往后儿子不用大老远跑去孙家村进学,心中也是欣喜万分。

“那事儿我们家老爷正在准备着呢,今天我来啊,是有另外一件喜事。”里正夫人顿了顿,正色道,“柳双那哥儿,你们也知道,长相周正,人也能干。最主要的是啊,还心仪挽青多时,昨天亲自上门,请我来你家为他提亲!”

柳家阿娘对柳双上门说亲这件事情并不意外,她吃惊的,却是柳双竟然请了里正夫人前来,且并无隔壁柳双母亲的陪同。

柳家阿娘活了大半辈子,哪能看不清这门门道道,心下已是有了计较,她道:“咱们这种人家,能得夫人您亲自来,已经是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了。只不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