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血溅京都》十一回 正国法处斩败将 振军威吓死和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次日一早兵部尚书兼兵马大元帅于谦,带领合朝文武,向教场而来。

教场里,乐声响过三番,军政司令守营将校道:“放炮开门。”

只听三声炮响,营门大开。守京元帅石亨、次帅范广二将分为左右为前导。仪仗队分立两侧进入教场。

仪仗队过后,于公同吏部尚书王直、阁老陈循,在十名大将护拥下,’向教场高台走去,高台上有一横额,大书道:“代天施行,赏功罚罪。”高台两侧各有一幅对联,左边:“虎将英兵皆骁勇”,右边“江山社稷属大明”。

于公走到台前看了一眼,见将台高大,布置得甚是巍峨雄壮,不由心中大悦,于公上了高台,中间而座。左有内阁元老陈循、王直;右边是武将守京二帅石亨、范广;台后有斗大四个字:“明正国法”。

台前两侧各有二十员上将,全身金甲金袍,手持金枪,肃目而立。再往下看有百名大将,各执刀、枪、剑、戟、斧、钺、锤、槊、铛、义、棍、铲分立台下。

下一层,左右仪仗,雁翅排列,人人衣冠楚楚,剑戟森严,纵立台下。仪仗队后,有二十名彪形校尉,各穿红衣,手持红旗,身带宝剑分立台下左右。

台上众人就座后,阁老陈循朝周围望了几眼,一看十万大兵业已将教场内团团围住,鸦雀无声。守京元帅石亨向兵部尚=书、兵马大元帅于谦禀道:“军马到齐,请大帅裁处。”

于公一听频频点头,转身向陈循道:“请陈大人传旨。”

陈循起身,在台上高读圣文:“大明景泰元年,朕发遣内阁元老太保陈循,昭告三山五岳,九洲大地,普天黎民,全国军将,知悉。今北国瓦剌也先太师,逆行无道,入侵中原,扰乱边廷,降灾黎民,毒痛四海,作威杀戮,结怨于己。自今日始,朕恭行天讨,为民除害,为黎民造福,为天下伐此毒夫。谨择今日,拜少保于谦为兵部尚书,统领全国兵马大元帅,总理全国军务大权,钦此。”

于公叩头接旨、谢恩。陈循将虎头金印双手递给于公。

于公谢恩后,站起身来,在台上声音朗朗地向全军讲道:“愚不才,蒙万岁不弃,令吾总理全国军权,虽肝脑涂地,在所不辞。为尽忠于君,尽孝于太上皇,使太上皇早日归京,尽全力保卫社稷,永靖四海,定率全国军民将瓦剌也先赶出中原,铲除边患。”

于公讲完后入座,教场掌声、鼓声大动。

于公见掌声大动不息,遂令范广摆动红旗,范广遵命,摆动红旗,少时,掌声方止。

于公道:“请阁老王尚书,发布军纪。”

王直起身宣布道:“在出战前,点名不到,违时者斩;在战场上,闻炮不前,闻鼓不进,闻金不撤军者一律斩;夜里行军,声号不明,更点失度,敌情迟报,殆误军机者一律处斩;不听约束,多出怨言,谣言蛊惑军心者诛;坐视军机,遇敌先遁,见敌归投,不死战者一律诛杀;凡军所到之地凌侮百姓,逼淫妇女,抢民财物者一律就地斩首示众;私探军情,泄漏军机,为敌所用者一律问斩;大小将士谎报军情,阿私冒功,占弊军中钱粮者,军内斩首示军。”

王直宣读已毕,众将士听了,无不谨遵。军中立刻一片肃然。

少时,于公从台上站起,又宣布道:“赏罚必明,有罚必有赏,大将或士兵杀虏也先等番王之辈一人,奖金万两,进爵三级;杀瓦剌大将者一人赏银三千两,进爵二级;士兵杀瓦剌军卒一人者奖银百两;凡夺复失去城廓,首功奖银千两,次功五百两,士兵各有封赏。”

于公宣布已完,众将各怀效忠之心,官兵无不喜悦。

于公宣读赏奖条款之时,于公杭州五友,王尚质,王大用、孙祜等五人,在于康陪同下,早已到了演武场。此时千军万马已至教场,大小将佐,俱已戎装披挂停当。

于康引领五人徐徐行到了教场,进了教场后,五友在前,于康在后。那西池和尚光着头走在最前面,他正往前行,忽然十几个军士,一起围来。

一军士大喝道:“秃驴那里走?此地是什么去处?”

喊完之后,五个蓝旗飞步来拿,西池和尚一见军士如狼似虎扑来,吓得不敢回话,竟瘫倒于地。

那四友见了,慌忙上前扶西池和尚,于康在后一见急步上前,指着动手的蓝旗手的脸,大骂道:“汝等不得无理,汝这厮有眼无珠,这几位老前辈乃是俺爷的亲友,特着我相陪,前来教场看爷操演人马,汝等不相识犹可,可以问话,但应好生询问才是,怎敢如此无理?”

众蓝旗手认识于康,知是兵马大元帅于谦之子,哪个敢惹,陪笑道:“爷爷不要着恼,小的们不知是爷爷的亲友,罪过,罪过。”众蓝旗手一揖而去。

西池和尚初来教场,见了许多军马.,威严雄勇,杀气腾腾,卫卒整饬,已自心中惊慌,又经蓝旗们这一吓,蓝旗们虽然走了,众人将他扶起,但惊得他面如土色,腿脚都软了,众.人只好将他搀入教场里边,教场的门后,于康寻来了五把椅子,众人入座后,西池和尚心神方定。

这时,只听将台上面大吹大擂,教场四周放炮放铳,全军一齐呐喊。

教场之中将校可达千人,小官不计其数,京中十万人马齐集此地,又齐发喊声,喊声之大有翻江搅海之势,似撼山动地之威。

全:军正在兴髙采烈呐喊扬威之时,只见将台中黄旗连连晃动三下,接着锣声顿起,少顷,四下鸦雀无声。

又过片刻,石亨在台上连挥红旗。台下四营中红旗军奔到了教场中央,操演阵法变化,阵法练了一阵;只见将台上白旗挥舞,红旗军急忙归队,只见骑兵上万身穿白袍,手持大刀,列阵冲杀,到了场中,拼杀起来。少时锣声四起,骑兵归营;这时台上青旗飘动,弓箭手几万人整队入场,箭如飞蝗向耙中射了—阵;锣声又起,台上黑旗晃动,黑队阵中步兵健儿突然冲杀到教场正中,刀枪并举,喊声大震,双方杀得难分难解,突然锣声又起,杀声顿消,士卒回营。

操练已毕,于公令军校取过功劳册,看完了功劳簿籍,传令以镇静堡守将赵忠为首的四十八员将校上台。

众将闻令,纷纷来至台上,于公、王直、陈循、石亨、范广给有功之将戴花,并奖发彩缎、银宝以及朕赐玉酒等物。众将一一叩头谢恩领赏,颁发已毕,于公眼望台下十万大军朗声说道:“本帅今日代万岁发了赏赐,不日奏知万岁,加官听封。在社稷多事之秋,瓦剌也先猖獗之日,请全体官兵切勿惓怠,要齐心竭力,尽忠报国,以安黎民,以慰圣心。”

众将齐道:“谨遵大人台命,定以拼死杀敌决心报万岁恩典。”

台上受奖众将,依次下了高台走下台后,台上大吹大擂,军乐齐鸣,范广在前引路,随后赵忠等四十八名将佐和数百军校,绕场一周,方才回归本队。

军中有功的指挥、把总、千户、镇抚、百户、哨长等均被戴花赐酒并发了奖赏。少顷发赏已毕。

这时从营门外拥进来几十员高大武士,每三人押着—名五花大綁的将校,少时将以郭敬、姚宣等十二名临阵脱遁的将官,押到了台下。

范广走下台来,将十二名将校,验明正身,一一查对明白。

石亨宣判道:“汝等十二人,平日受皇帝高官厚禄,但在上皇亲征之日,失机坐视君父之难,临阵脱逃,致使上皇蒙尘土木,社稷倾危,黎民涂炭,汝等罪不容诛,应正国法,死在刀下,处之以斩。兵马大元戎于大人念其昔日战功,决允留下全尸,将尔等俱废铜锤之下。”

石亨宣毕,范广将红旗一挥,台下军卒一看,将十二员军犯押到了台的西侧。

西侧有十二个小台子,将众犯绑在台柱上,刚好绑完,军卒退去。

忽听三声炮声,接着一阵鼓响,这时突然从台下跳上台来十二名仵作,每人手举一个铜锤,分别向犯军头上打去,一锤—个,打得血光上冲,脑浆飞溅。

西池和尚合当绝命,看到綁着十二人走到台下,听到军声喊叫,心中好奇,他将头偷偷伸出教场门一看,正巧仵作锤打军犯,西池和尚大吃一惊,往后倒去。

王大用、孙祜等人一见,用手来扶,但已扶不起来了。诸人仔细一看,西池和尚已经气绝身亡,活活惊死。

众人面如青腚,不敢高声喊叫,悄悄找到了于康,于康令四个小校将西池和尚抬到台后,立即灌汤灌药,但已无济于事,不能苏醒。

这时教场已诸事完毕。于公、陈循、王直三人向台下走去。众军将大臣人等,皆跪教场两侧送行。吶喊吹打,送于公等出了教场大门喊声方止。

于公回到兵部理事,时至二更方回府中,他刚刚进入府门,杭州四友已迎至轿前。

王尚质拜道:“于兄今日在教场中操练人马,诛杀犯军,军威甚盛,不仅有翻江倒海之势,而且有天地翻覆之威,将西池和尚活活惊死在教场之中。”

于公闻言,心中大惊,马上到了府中室外西池和尚停尸处,此时和尚已死多时,于公手扶其尸,满面泪痕,哭了一回。

埋怨王尚质等四人道:“众位兄台,既然西池兄如此胆量,不该叫他同众兄台去教场才是,兵权最重,是生杀厉害之所,谁见了不寒心?”

于公泪如雨下,吁嗟半晌,复言道:“终是西池圣僧无福消受这许多银两,吾今用棺木好生盛殓于他。”

遂令于康去买一副上等杉树料,作了棺木,将西池和尚后事安排妥贴。

于公陪四友步入府中,众人落座后,于公对四友说道:“诸位兄台,可将西池和尚的棺木抬到永定门建国寺中安殓,完毕将灵柩送往杭州,临行前将所得三千六百两银子,悄悄尽数藏在棺内,然后盖棺,虛将钉子钉一下,然后将棺木四周扎缚好,回杭州后,再取出银子安葬西池和尚,这样虽然路程较远,因银子在棺内,无人知晓,既不怕强人劫掠,又无遗失之患了。”

四友闻听齐道:“多蒙兄台指教,弟辈们多多致谢了。”

四人说完后,纷纷伏倒在,’跪拜于公,于公回礼,并将四人扶起。

众友入座之后,于公道:“诸兄俱有高才,小弟尽知,只因王振专扈朝纲,不乐仕进,今老贼已死,吾欲荐起诸兄,以示微意奉报。”

吴雄、王尚质、孙祜三人深感于公盛情,说道:“吾等三人愿听兄台大人吩咐,但若有用吾等之处,无不从命.。”

二日后,景泰帝朱祁钰按于谦荐举,批复下来,吴雄为顺天府通判;王尚质为鸿胪寺序班;孙祜为太医院院判;王大用闲居已久,不愿为官没有荐举。

三人受封之后,到了于府纷纷致谢。

于公笑道:“兄等何必致谢,一是为江山社稷起贤用士,二者不过少尽往日同窗之契。”

四人在京中又过三日,第五日四人到于公府辞行。

于公挽留道:“诸兄不欲候缺,弟不挽留,只是再多住几日,回杭州不迟。

四人执意要行,于公无奈,送每人百金,又差八个军健,护送西池和尚棺木起程。

诸友拜谢而别,一路上有些关隘盘查,一看是兵部军健送行,又有兵部大堂令签,谁不奉承,遂平安到了杭州。

不言于公四友平安到了杭州,再说于公在教军场上,处置了失机败阵之将,奖赏了杀敌退兵有功之士,操演了人马,军威大振。

这日于公将石亨、范广、张仪、孙镗、雷通、罗燕、高礼、张兀、王伟等大将召集到兵部,共议九门防务之事。

众将到齐之后于公问石亨、范广道:“京中九门防务大计,不知二位元帅,可曾布置停当了。”

石亨见问答道:“彰仪门、德胜门、西直门城内城外已布置停当了,只等瓦剌也先太师了。”

范广说道:“永定门、广安门、东直门已布置齐全。”

于公听了称善,并说道:“京下大战即将开始了,三日内必须将没有设置好的几门火速备好,二位元戎万万不可大意。”

石亨、范广二人连连答道:“是、是,谨遵元戎吩咐。”

二人回答之后,于谦又陷入沉思之中,暗想,前两日也先率引五千人马,挟着上皇朱祁镇,绕走京中九门,被吾用计,将他五千兵马,杀得大败,伤亡甚众,为何已过五日,还不见瓦剌也先大兵杀来,其中大有文章,心下疑惑不解。

遂问道:“众位将军,本帅有一事不明,瓦剌也先太师率领人马,挟持上皇朱祁镇前来城下,被打得损兵折将,气急败坏退离京师,理应在昨日或今日率众围攻京畿,为何今日尚不见瓦剌也先率兵杀来?不知众位将军有何高见?”

众将见问,俱陷入沉思之中,小将雷通少有所思说道:“前几日瓦剌王也先到了京城之下,一见京中立了新君,又得知于爷是万岁新任兵马大元戎,前几日五千人,被打得向北鼠窜,若复入京师,惟恐兵败将亡,故大队人马迟迟不前。”

大将孙镗说道:“以末将愚见,瓦剌也先前番兵临城下,万万没有料到京中不但有备,还敢出城还击,打他措手不及,五千人马伤亡甚众,遭到惨败。因此以后用兵不敢大意了。现在瓦剌也先正在边廷各关,等候诸路北国兵马到齐后,方大举入侵京畿。”

罗燕闻言,说道:“雷通贤弟、孙镗兄台所言甚是,末将愚见,吾在北国也先太师帐下三年,深知瓦剌也先太师为人,瓦剌王行军打仗十分重视细作,他常常对北国平章、酋长们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古人说:‘开兵见仗粮草先行’。吾看今后打仗发兵要‘细作先行’倒十分重要。因此他在平时就十分注意向高原各部落和明廷派细作,打听朝中和京中虚实。此番瓦剌大兵南下入侵中原,岂有不派细作打探京中消息之理,可能瓦剌也先派入的中原奸细尚在京中,见九门防务尚未齐备,暂缓将京中消息送走,瓦剌也先没有得到信息,不敢轻举妄动之故也。”

听了罗燕之言,范广十分严肃地说道:“罗兄所料不差,瓦剌也先太师虽然没有熟读兵书,但为人十分狡狯,用兵刁钻,行军打仗,重视奸细。自他引兵入寇各边关重镇以来,从不仓.促进兵。他的军师伯颜帖木儿,大同王军师伊里两人更是谨慎,两人年轻时先后潜入中原三年,不仅是中国通,而且还熟读孙子兵法,是瓦剌入侵中原的两个军师,有此二人在瓦剌也先太师左右,行军打仗谨慎多矣。”

王伟听了插言道:“众将所言甚是,前番王振杀了贡使昂克,引起‘土木堡’之变。原来昂克率领二百番兵朝贡,在雁门关已查点明白,但入京后,礼部尚书王直大人亲自查点,只有一百九十人。王振也亲自到四夷馆查点人数也是一百九十人。王振叫昂克交出十人下落,昂克言语支吾,王振大怒,将昂克‘‘立斩京师’,后来因朝班已乱,只顾边廷之事,北国潜入中原奸细去向便无人追查了。”

于谦听了众将之言,微微含笑道:“本帅入京为时很短,不知瓦剌派贡使,借机潜入细作之事,经众将适才所言,甚合吾意,也先细作必于京中打探九门防务虛实,待九门防务全部查淸后,便马上离京,去瓦剌也先军前禀报消息。此奸细现在尚未离京,也先不见京城消息,故迟迟不发兵也。”

石亨插言道:“元戎所料丝毫不差,瓦剌也先在边关,专候京中瓦剌奸细的信息,故未唐突用兵,此事对兵部和我朝事关重大,开兵见仗前务要将京城中瓦剌奸细擒获归案,万万不能放走奸细,一旦奸细遁走,九门防务大事去矣。”

于公听了频频点头,转身问王伟道:“擒拿北国细作之事乃侍郎所辖所管,不知将军与属下将校可知其瓦剌贡使馆情景否?”

王伟一听回禀道:“乞禀大帅,自北国贡使昂克被杀之后,末将奉礼部尚书王大人之命,对北国瓦剌也先四夷馆往来人员,倍加勘察,下官奉令,派四名夜不收,在四夷馆左右侦察了数日,得知瓦剌王也先,为打探京师动静,派出了北国奸细大头目小田儿,混到了使臣之中,小田儿经常前往九门打探虚实。但因没有凭证,小田儿证牌倶全,不好下手,特别是上皇亲征,‘土木之变’后,对此事就怠慢下来,此事乞于爷重新裁处方善。”

于公听了王伟之言,少有思量,对王伟命令道:“请王侍郎,多差夜不收,昼夜侦察四夷馆小田儿或其他细作动向,从即日起千万不可叫瓦剌四夷馆里的人和小田儿逃出京城,一旦瓦剌馆驿有人逃出京师,带走我京中九门防务底细,送往瓦剌也先军中,江山社稷大事去矣。”

王伟听了点头,复禀道:“末将之见,增派十名夜不收,在四夷馆左右埋伏,但见馆中有人出入京城一追到底,查个明白,按我朝规定,四夷馆人员离京城五十里外,便可捕获查问,不知大帅意下如何?”

于公稍有沉思道:“现在形势紧迫,小田儿十分狡狯,只派夜不收,定被他逃走,岂不误了大事,尚需派几员将佐,参与此事。”

“遵命,遵命!”王伟答道。

要知于公如何擒拿瓦剌也先奸细,请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