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梦幻太空》第四章 黄道面引发的思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老师,黄道平面是什么呢?”

“黄道平面也叫黄道面,是指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面交角为23°26'。由于月球和其它行星等天体的引力影响地球的公转运动,黄道面在空间的位置总是在不规则地连续变化。但在变动中,任一时间这个平面总是通过太阳中心。黄道面和地球相交的大圆称为黄道。当然了,根据现有的地理科学知识,也把黄道面和天球相交的大圆称之为黄道,但是实际上是把黄道的定义更加完善而已。所以这个黄道和你们家里面选黄道吉日可不是一回事啊。”李声洪一如既往地用幽默诙谐的讲课方式传达着心中想要表达的知识。

“哈哈哈......,”此话一出,全车上的人都笑了,连司机都忍不住笑出了声来。

“知识从来都不是单一出现的,这个黄道面也是一样。通过这个黄道面呢,能够联系出来的知识也是特别的多的。”

“由黄道面引发的第一个知识点就是:黄道面对应的南北纬度之间的范围就是温度带里面的热带地区。而在这一个热带地区的范围内,常年高温,气候湿润多雨。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这些地方太阳都能够直射到。”

“李老师,高温的话是因为太阳能够直射,多雨与太阳直射又有什么关系呢?”

“大家想一下,雨水形成的条件,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呢?首先得有大面积湿润水蒸气对吧,而之前大家看到的热带范围海洋面积广阔,这个条件就具备了,加上太阳直射,高温使得海洋蒸发更加强烈,这就导致了在热带地区上空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冷凝结成水珠,然后以雨水的形式落下,这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下雨了。”

“李老师,如果热带的海洋上是因为海洋面积广阔,那么内陆地区的雨是怎么形成的呢?“

“内陆地区的雨其实和海洋上的雨的成因基本相同,只是多了一个水汽输送的过程。在大量水蒸气蒸发上升的过程中,被高空中的大气,也就是我们说的风,输送到了内陆的上空,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冷却,凝结成了小水珠,最后落在了陆地上。大家想一下,总的来说,是不是南方地区的雨水比北方地区的降雨量大、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多呢?”

“是的李老师,原来我们生活中的这些自然现象都是有科学依据的呀。”

“由黄道面引发的第二个知识点就是:黄道面对应的南北纬线叫做回归线,是地球上南、北纬23°26′的两条纬度圈。北纬23°26′称为北回归线,是阳光在地球上直射点的最北界线。南纬23°26′称为南回归线,是阳光在地球上直射点的最南界线。回归线,是太阳每年在地球上直射来回移动的分界线。”

“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地球自转轴)与黄道面(公转轨道平面)永远保持66°34′的交角。也就是说,地球总是倾斜着在绕着太阳旋转。这样,地球有时是北半球倾向太阳,有时又是南半球倾向太阳,因而太阳光直射地球的位置会随时间而发生南北的移动。从冬至到夏至,太阳直射点从南纬23°26′渐渐向北移动,移至北纬23°26′即到达最北端的直射点,过了夏至,太阳光逐渐南移,北半球受太阳照射的时间逐渐减少。北纬23°26′的纬线是太阳光在北半球上直射点的最北界限,因此把这条纬线称为北回归线。此后直射点将向南移动,直到到达最南端的直射点,即南纬23°26′。冬至时太阳光直射在南纬23°26′的纬线上,南纬23°26′的纬线则是太阳光在南半球上直射点的最南界限,因此把这条纬线称为南回归线。冬至过后,太阳光又开始逐渐北移,到夏至时,再次直射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就随着地球的公转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所以我们称之为回归线。”

“恩恩,我明白了,冬至的时候我们这里为什么这里冷,那是因为太阳公公转到最南的南回归线去了,哈哈哈。”

“哈哈哈.....。”尚坤说完李声洪和全班的同学们都笑了,但是这确是学生通过自己讲授的知识联系实际生活得到的答案,还有什么比看到学生将自己教授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并且为学生解疑答惑更重要呢?李声洪此刻内心是富足的。

“邹海说得对,这也是老师要说的由黄道面引发的第三个知识点:因为地球公转南北移动,给除了热带地区以外的温带、寒带带来了季节交替。当地球公转到南半球时,北半球就逐步进入了冬季,南半球就进入了夏季;反过来,当地球公转到北半球时,北半球就进入了夏季,南半球就进入了冬季。从南向北经过赤道则是春分,从北向南经过赤道就是秋分。”

“大家经常关注的话应该会发现,咱们国家的科学考察船雪龙号是不是每年都是在冬季的时候载着咱们的科学家们到南极中山站考察,这是因为地球公转到了南方,南极温度相对于北方的夏季时,温度更高。当然了,选择冬季去南极考察,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因素就是,当地球公转到南半球时,就像上面说的一样,地球自转轴与黄道面(公转轨道平面)永远保持66°34′的交角”,当地夏季白昼就会比较长,夜较短,由于散射作用,在日落之后和黎明之前的时间段天依然明亮,导致南极24小时始终处于白天,这就是极昼现象,也叫“白夜”现象。对应的此时北极24小时处于黑夜之中,也就是极夜现象。

“那不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是早晨什么时候是夜晚了,好想去感受一下啊。”

“科考队员们非常的辛苦,参加科考的都是咱们的英雄。极昼时,人很难有睡觉意识;极夜时,却想睡也睡不着。在南极生活,要承受心理和生理的双重考验,这是一项非常非常了不起的工作。”

“李老师,还有10公里咱们就到平塘县了,我们怎么安排?”司机杨师傅微笑着提醒李声洪道。

“杨师傅,咱们直接去朗博天逸酒店,我们已经与当地教科局联系,当地教科局在那里为我们定好了酒店。”

“同学们,现在是上午11点35分,大家下车后排队到酒店前台登记入住,放好行李后,12点15分统一到酒店二楼就餐,下午14点30分会有平塘县教科局的王老师为大家讲授参观中国天眼注意事项。明天早上9点集合,9点10分出发到中国天眼参观。因为同学们学生的特殊身份,中国天眼的科学家叔叔阿姨们特地准许大家在那里吃午餐,让大家体验一下叔叔阿姨们的日常就餐情况。”李声洪此时放出来一个让学生们激动得不能自控的消息。”

“万岁、万岁。”全车学生欢天喜地的跳起来,挨着坐的学生激动得抱在了一起。当时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李声洪也是惊呆了,中国天眼的科学家们这么重视这次孩子们去参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