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雪满江山》引子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崇祯十七年,通往栎山城的官道上,驰来一队风尘仆仆的锦衣卫,他们面色憔悴,心急如焚的打着马,希望在日落前赶到城中。

这支锦衣卫由千户李源带队,三天前他奉密旨前往栎山城护送一件特别的物事回京师。一路上,他们每天只睡两个时辰,昼夜赶路。流星一样的报马说清军一支偏师离栎山城不过三十里,清军欲围攻栎山。必须在清军合围前取得物事离城,否则会陷入城中。

李源回想起皇帝交代密旨时,郑重的说,此物关系到大明国运,一定不能落于清军之手。

李源身下的战马喷着白沫,远处隐隐传来金鼓的声音,莫非金兵已经围城?他心里一阵惊慌,必须完成任务,中华的气运不能亡于己手。

“千户大人,前面就是栎山城。”副千户花奇芳拍马赶了上来,与李源并辔而驰。他马鞭指着前方,暮色里有一片朦胧的灰影。

李源精神为之一振,大声说道:“兄弟们,栎山城快到了,我们可以在日落前进城。”

他们身后紧跟着两名年轻的校尉,燕祥与叶清,他们都是武官子弟,热血忠勇,是锦衣卫中的后起之秀。

惨白的夕阳坠入大凌河时,十二匹缇骑马队冲进了栎山城。

城中一片混乱,军民不到五千人,武器弹药守城器械堆满内城,士兵急匆匆的把箭矢、檑木、滚石搬上城头。

在城头亲自督战的知府俞莹匆匆回府,将他们领到一个库房中,里面空荡荡的,正中间摆着一个东西,上面蒙着黑布。俞知府拉下布,李源的眼睛瞪大了,这分明是一口黑色的棺材!他们千里迢迢,就是为了运这个东西?

李源惊讶的问:“大人,这里面装的什么?”

俞知府一脸憔悴,说:“不知道,圣旨密令任何人不得开棺。实际上,也没人能打开棺材,棺中有特别的机关。”

李源摸了摸棺材,细腻光润,指下一股凉意,棺材的用料是上好的美玉,这么大一块玉石实属罕见。他问:“此物何处得来?”

俞知府盖上黑布,说:“说来话来,我在奏折中已经细细禀明,千户大人途中有闲可以自己看,现在军情紧急,清军很快就要攻城。还请千户和各位校尉用饭休息,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李源点点头,清兵已经近在二十里之外,栎山城这一场恶战是不能幸免了。他问:“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出城?”

俞知府说:“车马我已备好,你们休息半个时辰后出发。”

李源说:“我们的马太疲劳,请给我们换一些马匹。”

俞知府为难的说:“军中现在牛马奇缺,驾马车的马还是从骑兵那里借来的,要不你们到朔水城再换马吧。”

李源无法,栎山城小民少,能在辽东坚持到在现在已是难得。

俞知府指着身边的青衣文士,说:“我派顾师爷跟你们一起护送回京,他参与了此物的开采,也许回京师后可以备咨询。”

回京师路途遥远,兵荒马乱,前程叵测,如果带一个累赘在身边只会碍手碍脚。李源看着那个文弱的年轻师爷,问:“请问顾师爷可会骑马?”

顾师爷态度谦和,话中却透着自信说:“骑射都会一些,我曾去考过武举,不过落选了。”

李源舒了一口气,说:“如此甚好。”

锦衣卫们围桌而坐,才吃了一碗面,城外的金鼓越来越近,听距离不过五里。李源站起身,说:“立刻出城!”

李源一马当先,跃出栎山城,一辆马车夹杂马队中间鱼贯而出。城楼的士兵迅速的拉起吊桥。

马车车厢里装着棺材,俞知府的二十个亲兵护卫在四周。顾师爷腰悬长剑,骑马走在马车边,心情沉重。马车上除了棺材外,在装棺材的木箱里还装了数十斤的硫磺硝石**。俞知府临行前嘱咐他:“此物关系华夏国运,危急时刻宁可毁之,万万不可落入敌手。”

栎山城北已经扬起漫天灰尘,金鼓阵阵,蹄声橐橐。清军已临城下!一声红夷大炮的轰鸣响彻夜空。

“快走!”李源急忙催促众人,快马加鞭,冲向茫茫夜色中。

接下来的一日一夜,遇到几小股清兵的侦骑,李源率锦衣卫英勇作战,将清兵杀死杀退,但是护军也死了好几个,剩下锦衣卫和十几名护军。这队锦衣卫个个武功高强,对朝廷忠心耿耿。

前面就是燕霜山,翻过这道山,再向前三十里就是朔水城,城中有一万边军镇守。李源回头,人人身上带血,一天一夜赶路厮杀,人马皆疲惫不堪。李源招呼大家下马休息两个时辰。花奇芳捡些柴,烧起一小堆篝火。

坐在火边,年轻的士兵和锦衣卫们很快就睡着了,发出均匀的鼾声。李源与顾玄素是带头人,责任重大,此时心事重重,难以入眠。

李源喝了几口酒,将酒壶递给顾师爷,他道谢小饮了几口。

李源说:“明天上午,我们会前往朔水城,不知道会不会碰到清兵。”

顾玄素脸色黯淡,说:“这一路行来,没看到来往报马,恐怕朔水城的道路已被遮断。”

李源心知顾玄素有所保留,可能朔水城已被清军攻陷,毕竟此城是防线上重要关卡。沉默了一会儿,他说:“若明天遇到清兵袭击,你带着亲兵和马车先走,我们断后。”

凝重的空气压得两人透不过气来,顾玄素叹口气说:“我一定竭尽所能护卫此物安全。”

李源看着火,犹豫了一下,说:“我一直想不明白,这棺材到底有何玄机?难道里面装着某人的骨殖,圣上要择风水宝地重新安葬?”

顾玄素说:“棺中是什么,无人知晓,只有运回京师,让钦天监的墨监正看了,才知端底。”

墨监正本是一个江湖术士,新得皇帝宠信,任为监正。李源胸中生出一股恨意,说:“眼下朝廷内外交困,皇上偏信那些术士胡言,指望怪力乱神来救国,有些象北宋靖康年的光景。”

顾玄素看看左右,那些锦衣卫和护兵睡得正熟,他低声说:“千户谨言,这番话若由密探侦去,传入圣上耳中,祸事不小。”

虽然身为锦衣卫,东西两厂已撤,但朝中派系倾轧已久,这些兄弟虽然平时与自己亲同手足,但是难保没有各党的密探,而当今圣上多疑,李源不禁打了一个冷战。他叹了一口气,无奈的说:“国事如此,真是不可说。”

顾玄素在火中添了一根树枝,幽幽的说:“其实鬼神之事,也未必全不可信,这具棺材的来历就极奇异。”

李源睁大眼睛,顾玄素接着说:“栎山产岫玉,多年开采已经枯竭,又在两军前线,久已废弃。半个月前,玉矿发生地震,一个百丈深的老矿坑震出一条裂缝。矿工在裂缝中发现一大块黑色玉石,嵌在白色的玉中,黑白分明,十分惊奇。他找人剖开矿石,挖出这具黑玉棺材。当时棺材嵌在整片的玉石中,外包的岫玉除露出的一角被震裂外,没有任何破损。这就好象岫玉是一个蛋壳,黑玉棺材就是蛋黄。而棺材却是人工打制,谁能将将棺材藏在岫玉中不留痕迹?除了鬼斧神工,绝非人力所能为。”

李源咂舌道:“难道这世间真有鬼神?”

顾玄素一脸严肃,说:“若非亲眼见过这棺材在矿山中的情形,我也不信鬼神之说。”

火堆噼噼叭叭的溅起几个火花,两人都吓了一跳。李源瞅瞅不远处的马车,虽然看不见车厢里的玉棺,但心里仍然生出一股诡异感。

李源缓缓的说:“我总觉得这棺材来历过于妖异,不似祥瑞。”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