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超能智脑》第十三章:辩论大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待所有人员落座之后,主持人也宣布退场,将舞台交给了双方代表,古文学院的辩论大会正式拉开帷幕。

“古文学院辩论大赛正式开始,首先,有请正方代表发言”,一位年长的裁判率先说到。

只见裁判说完,赵天凯就一马当先的站起来,率先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裁判,各位同学,对方同学,大家好!我方此次辩论的观点是‘传承千年,华夏文明’”。

听着赵天凯说话的语气,南宫皓也暗暗点头,不愧是社团的团长,气势十足。

赵天凯接着说;“首先,我们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传承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为华夏的璀璨而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我们作为后人,更应该去虚心学习前辈们留下的经验,更应该用心去理解他们为我们留下的华夏记忆,宋代: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就像我们今天学习古文,不亲自实践,不自己理解,怎么能把前人的思想转换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话语刚落,台下就是一阵轰鸣的掌声,听着赵天凯说话的语气,南宫皓也暗暗点头,不愧是社团的团长,气势十足。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赵天凯说完,微身鞠躬,慢慢坐下,将发言权交给了对面的反方代表;

只见反方代表的王超鹏站了起来,南宫皓曾听王蕾说过,这也是一位古文学社的副团长,也是一位古文爱好者,为了今天比赛,特地加入反方,收集资料,也是想通过这次辩论会,让人们真正意识到古文学的存在于魅力。

“各位领导、彩排,各位同学,对方同学,大家好,我方此次辩论的主题是‘古文现化,适应当下’。纵观华夏五千年,时至今日,我们的社会也在飞速进步,古文的好些东西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需要,比如,一个学习语文很好的孩子,阅读现代文,写作文都很好,但是就是古文难以背诵,难以理解,然后成绩一直上不去,我们何不简化一下,让古文用现在话语代替,能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更容易理解和学习。”

“比如唐代:孟郊的《劝学》‘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它的翻译是: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你看,古文我们都已理解,那何不记忆现在的白话文,容易而又可以理解,也能让孩子们少点负担。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完毕。”

对面发言完毕,南宫皓总算才正式融入到辩论会的氛围中,此次辩论会无对无错,只是给世人们的一次惊醒对古文系同学们的一次历练。

接下来,王蕾有对对面的观点做了反驳,言辞犀利,并且还引用了两汉的《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简单而易懂的词句,让人们更能见识到古文学的魅力。

而对面方队还是抓住生僻难懂的古文,认为现代学生就应该适应现代白话,争论的是不可开交,结果南宫皓反而一时间插不上话,呆呆的看着他们表演,就在这时,对面的一位叫李天望的辩论选手说到:“我方认为古文本就已是落后的产物,现在社会的发展进步靠的就是适者生存,我们现代人出门打招呼说事情,难道还要之乎者也吗?再说了,古文羞涩难懂,让那些该研究的人去研究,从课本中删除有什么不好,还能让孩子们少很多学习负担,再者说,我们现代社会,要的就是简单快捷,古文已经脱离我们现在社会的范畴了......”

“竟然还有人这么说!”“你还是不是我们古文社团的人呀......”就在李天望把这些话说出来的时候,台下已经开始熙熙攘攘的说起来话来。

“台下请安静,现在是辩论时间,请不要扰乱大会秩序,”其中一位裁判沉声说道。

就在李天望说这些话的时候,南宫皓也是心里很不痛快,华夏文明被说的毫无价值,我们传承千年的文化岂能如此不堪,就在赵天凯正、王蕾他们也都义愤填膺,正准备反驳的时候,南宫皓站了起来,虽然只是个助阵嘉宾,但是,南宫皓也是一个真正的华夏儿女,在今天这样的场面,不可能让这些人这么欺负我们传承的悠久文化。

“我方认为反方这位选手的辩论观点纯属扯淡.....”

“额!”就在南宫皓‘扯淡’这个词飘扬在会场时,会场突然安静的只剩下了呼吸声,大家也都一脸吃惊的望向南宫皓,就在大家都还没反应过来时,南宫皓接着说道:“荀子《劝学》中讲到‘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它的意思就是说:‘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是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但是(用火萃取)使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到)如圆规画的一般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用火萃取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越、夷、貉的孩子,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我们今天学习念书为的什么,是为了进步,是为了生存,难道我们进步就是要忘记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没有这些经验和先人祖祖辈辈的知识,我们就是一群没有方向的苍蝇,谈什么进步,谈什么生存,没有这华夏五千年留下来的文明积累,我们谈什么发展,我们就是连说话都是扯淡......”

“说得好!”还没等南宫皓说完,台下就有人开始呼喊,雷雨般的掌声响了起来,赵天凯,王蕾他们也都鼓起了掌,而坐在台下第一排中央的那位古文学院的院长,若有深思的点了点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